「投資不是要在別人的遊戲裡擊敗他們,而是要在自己的遊戲裡控制自己」- Jason Zweig
記得第一次分享這段句子的時候,收到了幾個觀眾的詢問:「為什麼是控制自己?是指控制哪一部分?」當時我給的回答有幾個:
- 讓自己維持想要投資節奏,不被股市的震盪所影響
- 當單一市場,例如股票,在這幾年獲得更好的收益時,仍不能忘記要分散投資,因為分散投資才能讓我們的資產具有防禦力(分散投資在債券,那當股票市場狂跌的時候,債券會漲,這時候你的資產不會被砍掉這麼多)
⠀這是理性的我講出的答案,但是手上握著股票交易軟體的時候,我就不理性了!!
我會想要逃避風險,這是生物都會有的傾向,所以我們會在下雨天時搭捷運而不是騎機車、會在自己處理龍蝦跟去外面餐廳吃之間,選擇一個不會拉肚子的方案。但是,我們無法躲掉全部的風險,其實我們就活在這樣的環境底下。
我們不可能不接觸細菌,所以人類自出生以來就會從感冒中學習如何對抗病毒,這也是疫苗的原理:先讓你感染一點點,身體就會自然產生出抗體。
我們所選的專業也會有風險,例如人工智慧正在搶攻你我的職務(有好工作記得報一下)
但我們就是這樣扛著走,不覺得怎樣,但是當我們今天輕輕鬆鬆就可以交易股票的時候,想躲避風險的念頭就會具體出現,例如我們會跟著大家一起追高,在股票往上漲的時候狂買股票,但當股票出現震盪了,不是一點點,而是上的了新聞的那種2-3%跌幅,許許多多的人就在這時候出清股票。把那些原本就要賣股票的人不談,若是我們抱著一種:我只想賺,但不想承擔下跌風險,那我們就是弄錯了方式。
我拿美國的標普500來說。
從1995年到2025這三十年來看,如果投資人錯過了漲幅最多的那十天,那這三十年內的每年的報酬率掉一半,這十天包括了:
2008‑10‑13 ,那一天漲了11.58 %,共1003.35點
而這一波漲幅,是因為在雷曼兄弟倒閉後,當時往下跌的很深,後來反彈回來,成為史上最大單日漲幅
那另外一天是2020‑03‑24 ,那一天漲了9.38 %,共2447.33點
而這一波漲幅也是來自一次大跌之後,因為那時候COVID-19讓全世界亂了陣腳,這一次的反彈就是在恐慌之後。
簡單來說,暴漲往往發生在暴跌之後,而除非我們能完美預測這十天,不然只要你在暴跌時把股票賣了,就會錯過這十天的漲幅,那你的每年收益就掉了一半。
如果再把天數變多,如果投資人錯過了1995-2025這三十年間漲幅最多的三十天,那每年的報酬率就會掉83%
再來,不理性的我們也會覺得自己是可以預測市場的那個人
我們會開始看大量的財經新聞、聽股癌,甚至你連等紅燈的時候都在盯著股票軟體。
那做那麼多功課,無非就是希望,自己可以洞察出市場的脈動,然後早點賣出或買入,這樣的想法很合理,但這件事華爾街當然知道。華爾街會用年薪30-40萬美金找到許多耶魯商學院畢業的天才,讓他們聚集在華爾街一起想辦法做到這件事。他們的確做出了一點結果,所以公司就把這群天才所選的投資組合變成商品,叫做「主動型投資基金」
我們拿這種主動型投資基金,跟整體股市做個比較。以短期來看,像是五年之內,的確有些主動型的基金取得更好的年收益。但拉長時間,我拿Vanguard 研究來說,他們追蹤了自1984年至2018 年間,全球各國的共同基金表現,後來這項研究指出,在 80% 以上的市場中,追蹤大盤的指數型基金都跑贏了主動型基金。
簡單來理解的話,就是在短時內,這些主動型投資基金,的確可能抓到更好的標的,所以表現上贏過大盤,但就是因為這些主動型基金會一直更換買進的股票,因為他們會想找到那些表現特別好的個股,但是!他們無法一直選到這種天選之股,所以時間只要一拉長,他們會出現失誤,導致他們的收益掉下來,最終輸給大盤表現。
我拿這個例子是想要說一下,如果連這些世界級高手都沒辦法精準預測了,我們怎麼會相信自己可以。
說是說是這樣說,但心理學裡面的達克效應會一直讓我們覺得:我可以
這個效應是由David Dunning 和 Justin Kruger共同提出的,他們當時發現,我們特別容易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高估自己。就像是一個班級裡面,一個文法能力後段班的人,評估自己在班上的文法表現,常常會覺得自己應該在前幾名,而且文法程度越差的人,高估自己狀況就越明顯。
那追根究底來看,就是因為這些人,對於這個領域太不熟悉了,以至於還沒看見山外的山跟人外的人,而且也不知道這個領域到底還有多深,所以最後高估了自己的判斷。我們在理財時,這種效應會讓我們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以為自己看見的都是別人沒注意到的,以為自己是那個特別不一樣的人,就會就會反覆的複製錯誤。
所以談完了這些,我覺得最前面講到的:在自己的遊戲裡控制自己,就是要去控制這些人類大腦中的偏差,然後找出一套可行的方案。
在《財富的靈魂》中給出一套平易近人的做法:
1. 首先我們得找到一份工作,這份工作能讓你發揮潛力,同時間希望這份工作能讓你存下一些錢
2. 這一些錢要做好分散投資,例如20%放定存20%債券20%黃金40%股票
3. 那股票的那一部分,可以去買那些追蹤大盤的ETF,像是著名VOO、QQQ還是台灣的0050,這些ETF大致上的表現會跟著大盤的表現走
4. 買進這些ETF時你可以使用定期定額的功能,它會讓你在每個月幾號的時候,固定買下多少錢的股票。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你不會因為大盤的波動而影響你的投資節奏,這聽起來很違反直覺,但這是長期下來,投資成效是最好的方式。
想用看的可以點選:影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