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有機會把情緒工作坊帶到台灣外島——澎湖!
六月的澎湖迎接我們的是晴時多雲的天空,據當地人說,這樣的天氣是澎湖難得舒服不熱的好天氣。
到場後,與浸信會的同工確認最終參加人數時,得知報名超過三十位,這次場地也和往常不同,不在教室,而是在主日的會堂舉辦。
我心裡的小小緊張冒了出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handle這樣大型的場面(掩面)
我一邊檢查音響、投影設備與繪畫材料,一邊讓自己慢慢安定下來,開始期待著等一下會遇見什麼樣的人。
參加者的年齡,從小學四年級到六十幾歲——這是情緒工作坊史上年齡跨度最大、人數也最多的一場(雖然也才第三場 XD)。
我們用六張桌子分成小組,讓我意外的是,儘管沒有依照年齡區間入座,不過我感受到澎湖浸信會充滿著跨世代交流、彼此樂於分享的人們,洋溢著真誠信任的關係。
意想不到的大場面

這次時間比較充裕,分成兩個階段:
先透過練習辨識核心情感,畫出內心六種情緒的比例; 再以繪本《情緒大飯店》為靈感,設計一個能接待情緒的房間。
第一階段:畫出內心六種情緒的比例

進到第二階段繪畫的過程中,有一位澎科大的男同學,不發一語的與畫紙對望。
我前去和他聊聊,他說不知道要怎麼下筆,他只會畫電路圖,但怕畫出來大家看不懂(笑)
我分享一些以前工作坊的例子給他,問問他平常喜歡做什麼。
他說他喜歡唱歌,並想到可以用音樂來接待開心的情緒,然後他笑著用不同的顏色畫了一個一個音符。
用音樂接待開心的房間,是不是也有點像電路圖?——澎科大學生的作品

另一位小學四年級的男生,雖然桌面上有很多色筆,但他選擇只用一支藍色原子筆創作。
當我好奇走近,發現他在畫接待悲傷的房間,上面寫著「理解」,他一次次在周圍不斷加強線條,我感受到他強烈的希望在悲傷的時刻能被瞭解。
分成不同階段的接待悲傷的房間,需要時間冷靜、寫日記覺察原因、和很多很多的理解——小四男生的作品

由於這次人數眾多,因此在集體分享的時候,以小組代表的方式上台分享各組作品,每一組的作品都非常的精彩!
有一位媽媽在分享的時候說: 「明明在第一階段的內心空間,我覺得喜樂是最多的情緒,可是在第二階段要畫出如何接待最常出現的情緒時,我不知道為什麼選擇了自律,並畫出方方正正的格局和擺設。」
右下方畫紙:以方方正正的格局和擺設,用來接待「自律」的房間

她發現更仔細的感受之後,在自己心底的情緒和原本想的不太一樣,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覺察,雖然自律不一定被歸類在情緒,過當她願意正視真實的情緒,就能更認識自己的狀態~
一位在建築業的大哥,分享他畫的房間就是自己真正的房間,他說這個房間雖然很簡單,卻容納了他每天能將上班疲倦的情緒,切換到放鬆心情的地方。
最後,有一位六十幾歲的阿姨在隔天跟我說,她好久沒有畫畫了,用畫畫抒發心情她覺得很開心,就像回到小時候一樣:)
那天,在澎湖聽見好多真誠和有趣的心情故事。
真的很謝謝澎湖浸信會的邀請和信任—— 在海島的午後,我們同時收穫了笑聲和心聲。

如果你喜歡我分享的故事,也想讓這樣的活動能繼續走下去,可以透過自由奉獻的方式支持我們~
☁️想了解情緒工作坊可以看這篇:情緒工作坊簡介
☁️工作坊邀請(自由奉獻):debbie.hibi@gmail.com
📌 所有活動照片僅用於紀錄與分享之用,若照片中出現您的影像,您希望移除,請來信以上信箱,我會儘速協助,謝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