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在美國的斡旋下,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終於在白宮簽署了和平協議,結束了長達35年的敵對。這一協議的背後是大國地緣政治的博弈,它將對美、俄、中三大國的利益版圖產生深遠影響。
一、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的沖突史

網絡圖片
到了2020年,阿塞拜疆發動「44天戰爭」,在土耳其無人機等支持下收覆了大部分失地。2023年,俄國國力在俄烏戰爭中被不斷消耗,它支持的亞美尼亞被迫接受納卡地區被親土耳其和美國的阿塞拜疆完全控制的現實,但兩國關係仍然冰冷。
二、阿、亞和平協議主要內容
2025年8月8日,在美國的斡旋下,亞美尼亞總理與阿塞拜疆總統在美國白宮簽署和平協議,兩國承諾結束自上個世紀80年代末以來在納卡地區的長期爭端。
此次和平協議的關鍵條款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互認主權和領土完整,徹底結束納卡爭端引發的敵對狀態,兩國的重心可以從打仗轉向合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了。
第二點,最關鍵的一點,是美國獲得南高加索戰略運輸走廊99年開發權。

網絡圖片
從地圖上我們看到,這條走廊(贊格祖爾走廊)經亞美尼亞連接阿塞拜疆本土與其飛地——納希切萬,毗鄰土耳其和伊朗,開發項目涵蓋鐵路、公路、油氣管線、光纖網絡,甚至可能有電力線路,全由美方主導建設與運營。其中的商業和地緣戰略利益都極其巨大。
第三點,是結束俄國在該地區主導的「明斯克小組」協調機制,改為由美國牽頭的新的和平機制。如此一來,不但俄國的勢力被趕出南高加索地區,還阻斷了俄國和伊朗的陸路交通。同時,美國和阿塞拜疆的軍事合作將升級,這一點更令俄國擔憂。
三、阿、亞和平協議對俄國及俄烏戰爭的影響
從地緣戰略上看可以看到,南高加索地區是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連接歐洲、中亞和中東的能源、交通和安全要道。而南高加索地區一直是俄國的勢力範圍,是俄國的南大門。那麽,此次美國主導的阿、亞和平協議,將對俄國有哪些影響呢?
1、歐洲將減少對俄國能源的依賴。

網絡圖片
裏海地區探明的石油儲量約480億桶,天然氣8.4萬億立方米,占全球儲量的4%。在俄烏戰爭前,俄國對歐洲每年出口原油約1.5億噸,而阿塞拜疆通過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管道,每年也能向歐洲出口約3000萬噸原油。雖然只有俄國出口量的五分之一,卻是對抗俄國對歐洲能源壟斷的重要杠桿。
2024年歐洲給烏克蘭提供了約187億歐元的財政支持,但又不得不花費約220億歐元來購買俄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產品。如果美國能修建從巴庫途徑亞美尼亞直達土耳其的輸油氣管線,不但會比現在途徑格魯吉亞的第比利斯輸油管縮短很多,在安全上也有了美國的保障。這樣一來,黑海東岸的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油氣產品也可利用這條管線,加大對歐洲能源出口,甚至,原來只在計劃中的裏海天然氣通過土耳其進入保加利亞、希臘的「南方天然氣走廊計劃」也有可能實施。歐洲將進一步減少對俄國能源的依賴。
2、俄國財政收入將受到沖擊。
如果歐洲對俄國的能源依賴減少,俄國的財政收入就會減少。這種發展必將對俄烏戰場產生連鎖反應。
現代戰爭表面上打的是軍力,背後打的是財力。2024年俄國的財政收入約4000億美元,其中約1500億用於軍費,占比高達35%,而當年的能源出口給俄國財政帶來的收入約1400億,和軍費相當。也就是每削減俄國一塊錢的能源收入,普京要麽減少1元軍費,要麽減少1元民生支出,二者無論誰減少,都對俄國維持戰爭產生負面影響。
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汗管道的設計能力是年輸送5000萬噸石油,按布倫特原油每桶66美元計算,每年還能再輸送100億美元的原油給歐洲。《孫子兵法》中講「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如果俄國原油收入減少100億,歐洲盟友增加100億,實際差異就非常大了。如果美國主導的南高加索能源、交通走廊建成,產能和運量增加,這個沖擊力度會更大。
3、若南高加索地區轉向親美,將阻斷俄國和伊朗的北向物流通道。
亞美尼亞曾是俄國的傳統盟友,目前首都葉裏溫郊外的埃雷布尼空軍基地還是由俄國空軍在運營,西北部的吉姆裏市也有俄國第102軍事基地,是莫斯科的「南門」。但是近年來,亞美尼亞轉向西方,積極尋求加入歐盟。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親美轉向,可能會加速鄰國格魯吉亞轉向親西方。
面對這種趨勢,俄國就不得不增加格魯吉亞和車臣方向的防禦兵力。目前俄烏前線兵力極度吃緊,一旦兵力調動不慎,烏克蘭或北約可能抓住機會改變局勢。尤其是俄烏雙方現在都消耗到了極限,哪怕一點戰略失衡,都可能影響戰場勝負。
同時,由於亞美尼亞的轉向,將阻斷俄國和伊朗的北向物流通道,限制伊朗向俄國輸送無人機、導彈等軍備。目前俄國的軍工能力遠沒有2022年2月開戰前外界評估的那麽強大。據烏克蘭外交部統計,自開戰以來,俄國已向烏克蘭發射超過 8000 架伊朗制造的沙赫德系列無人機。南高加索通道被美國控制後,類似武器運輸的難度將大增。
四、阿、亞和平協議對美國的影響
美國是阿、亞和平協議的最大贏家。當下,川普最緊急的財政目標就是縮減赤字。這個南高加索走廊的基建項目、能源出口、武器銷售招標,都能給美國制造業、出口和財政帶來收益。
而且,美國介入南高加索,就把俄國和伊朗的陸路通道阻斷了,封閉了俄國勢力滲入中東的通道,抓到了逼迫俄國停火的一張牌,也有利於美國和俄國、伊朗分別談合作協議。
同時,美國要求北約各國加大財政中國防預算支出到5%,也就是為歐洲購買美國武器打開了1000億歐元的市場。現在,美國除了從本土向歐洲大規模出口能源產品外,還抓住了歐洲能源進口的第二條通道,等於從軍事和能源兩方面抓住了歐洲的命脈。
五、阿、亞和平協議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作為俄國、伊朗的最大金主和盟友,美國最大戰略對手,在這場阿、亞和解又會受到哪些影響呢?這可以從中共的“一帶一路”布局圖上看出來。

網絡圖片
上圖中的淺藍色線是中共的路上交通線布局,紫色線是海上運輸線。其中橙色圈出來的部分,就是經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土耳其到歐洲的中間段重要通道,是路上絲綢之路的脊椎。美國在南高加索地區的聯通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土耳其的走廊,正好卡在這個關鍵節點上,尤其是阿塞拜疆巴庫港這個樞紐港。
2013年習近平上台後提出「一帶一路」戰略,為此中國已在沿線多國投資上萬億美元用於港口、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雖然中共在其中造了很多「假、大、空」工程,但也形成了一定的實體基建網路。在大撒幣和大基建方面,美國及西方盟國是無法與中共競爭的。這次川普采用了個很高明的戰略,就是在其網路的脊椎點打入一根長釘卡位,以很小的投入,獲得了非常大的效果,投入產出比相當高。
一般來說,一個全球大國的經濟擴張,需要武力跟隨擴張,這樣才能保證在新地區的經濟利益。例如,美國有強大的全球軍力部署,保障美國公司和美元在世界各地的經濟利益。而按中共目前的軍事實力,它根本做不到去保障「一帶一路」沿線的利益。這意味著,中國須要與當地政權保持良好關係,當地政權保障中國公司的利益與安全,否則,中國的公司就會有大麻煩。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3月,西非國家尼日爾的軍政府搶走了中石油在当地投资超過40億美元、經營了22年的石油產業鏈。
中國與中亞、南高加索地區也是這樣的關係模式。之前,中國和俄國在中亞和南高加索一直有默契,俄羅斯用「集安組織」主導安全,中國用「新絲綢之路」主導經貿。然而,俄烏戰爭的爆發打破了這一默契。由於俄國的國力在戰爭中被大大削弱,亞美尼亞開始轉投西方,俄國勢力在南高加索被驅除,中國在中亞地區的利益實際上已處於裸奔狀態。它要麽不顧俄國的擔憂,和中亞各國組CP直接進場;要麽就得和美國談判。
中國石油公司在阿塞拜疆和格魯吉亞都有投資,若美國控制了南高加索走廊,中國的這些投資可能會面臨打水漂,因為美國不太會讓中共染指如此關鍵的歐洲第二能源通道。
六、阿、亞和平協議對伊朗的影響
阿、亞和平協議讓伊朗如坐針氈。美國拿下開發權的南高加索戰略運輸走廊距離伊朗首都德黑蘭只有七八百公裏,這對伊朗的國家安全與情報的壓力非常大。
而且,伊朗一直利用自己與亞美尼亞約44公裏的短邊界作為向該國和歐亞經濟聯盟供貨的過境點,也向俄羅斯、黑海方向輸出貨物。而由美方主導的通道建成後,將切斷或大幅減少伊朗的過境收入,這對目前陷入經濟封鎖的伊朗來說,是筆不小的損失。
還有,占伊朗總人口15%~20%的阿塞拜疆族人,絕大部分生活在和阿塞拜疆、亞美尼亞相鄰的西北部。一旦美國建成繁榮富裕的南高加索走廊地帶,德黑蘭擔心會引發該地區1400萬阿塞拜疆族人的分裂傾向。
面對這種地緣政治的變化,伊朗將不得不選擇:是要站美國這邊?還是中共那邊?
表面上看,伊朗在被美國卡住北方的物流通道後,會更加依賴中國的能源采購和基建投資。但是,伊朗和中國在2021年簽署了25年4000億美元的基建大單後,並不是非常積極地在推動一攬子巨額投資落地實施。美國對伊朗的核設施轟炸並對伊朗石油出口持續封堵後,伊朗是否有能力用石油出口從中國換取基建投資的資金,存在不確定性。另外,後哈梅內伊政權到底是站隊美國還是中國,也存在不確定性。
七、結語
阿、亞和平協議不僅讓1300萬人口從戰爭中解脫出來,也讓美國戰略性地進入了南高加索,封堵了俄國與伊朗的通道,並且卡住了中國在該地區的經貿動脈。在這一場重大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利益博弈中,美國是贏家,俄國和伊朗是輸家,中共的利益則受到了巨大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