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防護火力都勉強的重巡 - 杜肯級重巡洋艦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杜肯號1939年的配置

杜肯號1939年的配置

杜肯級巡洋艦(Duquesne-class cruiser)是法國海軍於1920年代中期建造的兩艘重型巡洋艦,也是法國艦隊建造的首批此類艦艇。同級艦艇分別是杜肯號圖爾維爾號

隨著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的批准,法國不能忽視巡洋艦條款的影響。為了保持其海軍強國的地位,法國必須效仿其他四個海軍強國,擁有自己的10000噸、8吋火砲巡洋艦。海軍結構服務技術部門(STNC - 建造部)唯一借鏡的現代巡洋艦設計是最新設計的8000噸迪蓋·特魯因級設計。1924年建造計畫授權的巡洋艦設計將犧牲防護性能來提高速度,在保持10000噸排水量限制的同時安裝 8 吋火砲。兩艘艦艇獲得授權,被稱為杜肯級巡洋艦。 兩艘艦最初都被歸類為輕型巡洋艦,並於1931年7月1日重新歸類為一級巡洋艦。在《倫敦海軍條約》簽訂之前,法國海軍沒有重型巡洋艦的艦艇分類,而是使用裝甲巡洋艦輕型巡洋艦,之後則改為一級巡洋艦和二級巡洋艦。

1943年杜肯號

1943年杜肯號

▪︎船艦特徵

排水量:11404噸(標準),12435噸(滿載) :191公尺 :19公尺 吃水:6.32公尺 動力:8台鍋爐,4軸單級減速齒輪蒸汽渦輪機,功率118358.4軸馬力(88259.8千瓦) 航速:34節(63公里/小時) 續航力:5000海浬(9300公里),航速15節(28公里/小時) 編制:605人 武器:8 × 203 毫米(8.0吋)/50 火砲(4 × 2)、8 × 75 毫米(3.0吋)/50 防空砲(8 × 1)、8 × 37 公釐(1.5吋)輕型防空砲(4 × 2)、12 × 13.2 毫米(0.52吋)防空機槍(12 × 1)、12 × 550 毫米(22吋)魚雷發射管(4 × 3) (1943年改裝)8 × 203 毫米(8.0吋)/50 火砲(4 × 2)、8 × 75 毫米(3.0吋)/50 防空砲(8 × 1)、8 × 40 毫米(1.6吋)防空砲(8 × 1)、16 × 20 毫米(0.79吋)輕型防空砲(16 × 1) 護甲:彈匣盒側面 30 毫米(1.2吋),頂部 20 毫米(0.79吋)、甲板 30 毫米(1.2吋)、砲塔和指揮塔30 公釐(1.2吋) 飛機運載:FBA-17和CAMS-37A(已被GL-810和Loire-Nieuport 130取代) 航空設施:1個彈射器

圖爾維爾號在比塞大改裝後:更換了防空武器,拆除了水上飛機、魚雷發射器和後桅杆

圖爾維爾號在比塞大改裝後:更換了防空武器,拆除了水上飛機、魚雷發射器和後桅杆

|設計和描述

▪︎船體和防護

杜肯級巡洋艦設計為迪蓋·特魯因級輕型巡洋艦的擴大版,標準排水量提升至10000噸。船體加長至垂線間長度185公尺(606英尺11英吋),總長191公尺(626英尺8英吋),艦寬19公尺(62英尺4英吋)。法國船體的骨架編號是從船尾到船首,因此1號骨架為後垂線骨架,其他骨架則依後垂線的米數編號。隨著標準排水量增加至10160公噸(10000長噸),船隻吃水深度將增加至6.45公尺(21英尺2吋)。 其防護與之前的迪蓋·特魯因級一樣最低,而在採用相同裝甲佈局的杜肯級中,防護至少提高了50%。彈藥庫防護為 30 公釐(1.2吋),頂部防護為 20 公釐(0.79吋),防護甲板為 30 公釐(1.2吋),指揮塔和砲塔為 30 毫米(1.2英吋)。船體被16個艙壁分成17個水密隔間,機器處所兩端的橫向艙壁壁厚增加到 20 毫米(0.79英吋),以將進水限制在三個艙室以防水雷或魚雷擊中。每個艙室從龍骨到主甲板都是水密的,並配有自己的泵和通風設備。舵機由 17 毫米(0.67英吋)厚的鋼板保護。

|動力

為了保持10000噸的限制,技術部門決定使用上一級相同的機械設備,將使船的重量超過限制200噸以達到所需的 34 節速度。因此,技術部門將機械設備進行招標。其中一間製造商提出了一個八鍋爐四軸解決方案,在正常排水量下可產生155000CV,速度為34節(63公里/小時;39英里/小時)。這些船將配備由 Indret 製造的八台 Guyot du Temple 小型管式鍋爐,額定壓力為20公斤/平方厘米( 280psi),分佈在四個鍋爐房中。船頭的兩個鍋爐房將為前機艙供水,並透過船頭煙囪排氣,船中鍋爐房將為船尾機艙供水,並透過船尾煙囪排氣。四台相同的單減速齒輪 Rateau-Bretagne 槳軸渦輪機將產生120000CV(馬力)的功率,以達到所需的速度。兩台巡航渦輪機安裝在舷內軸上,以達到以15節(28公里/小時;17英里/小時)的速度航行5000海浬(9300公里;5800英里)的要求。鍋爐將燃燒燃油,最大負荷為1842噸燃油,使該船在15節時續航里程為5000海浬,在29節(54公里/小時;33英里/小時)時續航里程為1800海浬(3300公里)。這些船艦將配備兩個中心線舵,第一個舵面積為11平方公尺(120平方英尺),後舵面積是第一個舵的兩倍,為22平方公尺( 240平方英尺)。它們擁有與同時期所有法國船艦一樣大的戰術半徑。

1929年的圖爾維爾號

1929年的圖爾維爾號

|武器

主要武器是八門 203 毫米 (8英寸) 火砲,安裝在三到四座輕裝甲砲塔中,每門火砲的彈匣容量為 150 發,由於法國庫存中沒有 203 毫米火砲,因此在製造上更加困難。新火砲設計採用簡單的自緊 A 管結構,配有縮小的砲套和砲尾環。此火砲內徑為20.30公分 (7.99吋),長度為50倍口徑。砲尾採用向上打開的韋林型間斷螺旋炮閂密封。該武器被命名為 203 毫米/50 (8英寸) 1924型艦炮。這些火砲安裝在四座巡洋艦雙砲塔1924型上,火砲軸線間隔74英吋。砲塔由兩塊 15 毫米厚的高強度鋼板鉚接而成,四周和頂部均有裝甲保護,裝甲厚度為 30 毫米。砲架的仰角為負 5 度至正 45 度,仰角速率為每秒10度。砲架可以以每秒 6 度的速度從船體中心線調至正負90度。火砲可以任何角度裝填,但仰角只能在負 5 度到正 10 度之間。裝填週期從撞擊錘開始,撞擊錘由火砲的後座力翹起。船吊將砲彈和兩個半裝藥包帶到砲尾,撞錘將砲彈打入砲尾,火藥由手裝填,砲尾關閉,火砲發射,火砲可以保持每分鐘四到五發的射速。在最大射高下,一枚APC 1927型砲彈,使用兩枚總重53公斤(117磅)的半裝藥,射程可達31400公尺(34300碼),砲口初速為850公尺/秒(2800英尺/秒)。一枚APC M1936型砲彈,使用兩枚總重47公斤(104磅)的半裝藥,射程可達30000公尺(33000碼),砲口初速為820公尺/秒(2700英尺/秒)。1939年,APC M1936型砲彈配備了染料包,每艘艦艇都有特定的顏色,杜肯號為紅色,圖爾維爾號為黃色,敘弗倫號為綠色。 副砲的參謀人員需求為四門 100 毫米高角砲,備彈500發。由於重量限制,配彈量減為八門 75 毫米/50 倍徑1922型艦炮,安裝在單座1922型砲架上。砲架的仰角為 -10 度至 +90 度,高仰角裝填角限制為 +75 度。瞄準角為船寬正負150度。使用滑動後膛的固定式彈藥,每分鐘可射 8 至 15 發。中型防空武器增強為八門 37 毫米/50 倍徑1925型炮,安裝在八座1925型單座砲架上。由於仰角只能到正上方 85 度,所以射速很慢,每分鐘15到21發,因此安裝後對現代飛機無效。隨著設備的可用,這些火砲將被單管 40 毫米博福斯機槍取代。為了完善輕型防空武器,計劃在後甲板上最後一個 203 毫米砲塔後方安裝四挺單管 8 毫米哈奇開斯機槍。然而,法國軍方覺得這些武器對當時的飛機無效,所以它們被 12 挺 13.2 毫米 (0.5英寸) 1929型機槍所取代。兩挺安裝在下層艦橋翼的前部,另外四挺代替 8 毫米機槍。這些機槍將安裝在雙聯裝砲架上。1943年,根據設備的可用情況,它們被 20 毫米厄利孔機關炮所取代。 魚雷方面,參謀人員需要兩套四聯裝魚雷發射器,外加四枚備用魚雷。同樣由於重量限制,數量減少到兩組三聯裝魚雷發射器。兩套新型1925T型550毫米魚雷發射器分別安裝在左舷和右舷。鎖定位置時,右舷發射器朝前,左舷發射器朝後,魚雷發射管可以在本機或裝甲指揮塔上瞄準和發射。這些艦隻最初攜帶550毫米23DT土倫魚雷。共攜帶9枚魚雷,其中6枚在發射管中,3枚備用。這些魚雷發射管於1943年至1945年間安裝完畢。

|飛機

飛機處理安排不會像迪蓋·特魯因級那樣是附加的。最初將搭載兩架過時的水上飛機,FBA 17 和 CAMS 37A。飛機不會採用彈射起飛,而是降到水面起飛。彈射器最終在1929年至1930年間安裝完畢,過時的飛機被古爾杜-萊瑟爾式(Gordou-Lesseurre)水上飛機取代。彈射器安裝在前煙囪和主桅杆之間,一架飛機位於彈射器上,另一架位於艇甲板上。一直搭載兩架飛機,直到1937年彈射器被拆除進行改裝。改裝完成後,彈射器被重新安裝到一架 Loire-130 水上飛機上。飛機和彈射器在1943年至1945年間永久拆除。

|歷史

杜肯號圖爾維爾號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都在地中海服役,同時定期巡航展示法國國旗。戰爭期間,杜肯號在中大西洋執行封鎖任務,圖爾維爾號則在地中海。在義大利參戰之前,這兩艘船都加入了駐紮在亞歷山大的 X 艦隊,在法德停戰協定簽訂後,她們在那裡被扣押了三年。1942年11月德國佔領維琪法國,1940年停戰協定作廢,X 艦隊的艦隻於1943年5月17日加入了自由法國部隊。7月,她們經蘇伊士運河啟航前往達喀爾。杜肯號再次被指派在達卡執行中大西洋封鎖任務,但她們的防空防護仍然被認為不足以為諾曼第登陸提供砲火支援。杜肯號是1944年12月成立的法國海軍特遣艦隊的一部分,戰後,兩艘船都協助法國恢復了在法屬印度支那的殖民統治,直到1947年被列為預備役。杜肯號一直處於預備役狀態,直到1955年被宣布報廢處置,而圖爾維爾號一直處於預備役狀態,直到1962年被宣布報廢處置。



|同級艦

▪︎杜肯號(迪凱納號)

▪︎圖爾維爾號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異世界冒險者 傑洛斯
11.0K會員
1.3K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2025/08/26
杜肯號(碧藍航線叫迪凱納號)是法國海軍建造的兩艘杜肯級巡洋艦中的第一艘。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艦在地中海服役,並定期巡航展示法國國旗。戰爭期間,該艦先在中大西洋執行封鎖任務,隨後在地中海執行封鎖任務。她在亞歷山大港被扣押了三年,並於1943年重返戰場。
Thumbnail
2025/08/26
杜肯號(碧藍航線叫迪凱納號)是法國海軍建造的兩艘杜肯級巡洋艦中的第一艘。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艦在地中海服役,並定期巡航展示法國國旗。戰爭期間,該艦先在中大西洋執行封鎖任務,隨後在地中海執行封鎖任務。她在亞歷山大港被扣押了三年,並於1943年重返戰場。
Thumbnail
2025/08/25
迪蓋·特魯因號是法國輕巡洋艦同級艦的首艦,於1920年代初下水。該艦以勒內·迪蓋·特魯因的名字命名。西班牙內戰期間,該艦在地中海巡邏,二戰爆發後,該艦負責追擊納粹袖珍戰艦,直至法國淪陷後被扣押,直至1943年。之後,該艦參與了盟軍在地中海的軍事行動。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8/25
迪蓋·特魯因號是法國輕巡洋艦同級艦的首艦,於1920年代初下水。該艦以勒內·迪蓋·特魯因的名字命名。西班牙內戰期間,該艦在地中海巡邏,二戰爆發後,該艦負責追擊納粹袖珍戰艦,直至法國淪陷後被扣押,直至1943年。之後,該艦參與了盟軍在地中海的軍事行動。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8/24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爆發前的幾年裡,法國海軍考慮了幾項有關戰鬥巡洋艦的提案。為此,海軍方面發布了戰鬥巡洋艦設計規範,以完成1920年前建造的28艘主力艦的一部分。共有三份設計方案於1913年完成,馬塞納號是由皮耶·吉爾設計。
Thumbnail
2025/08/24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爆發前的幾年裡,法國海軍考慮了幾項有關戰鬥巡洋艦的提案。為此,海軍方面發布了戰鬥巡洋艦設計規範,以完成1920年前建造的28艘主力艦的一部分。共有三份設計方案於1913年完成,馬塞納號是由皮耶·吉爾設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加斯科涅號戰艦是法國海軍黎胥留級戰艦的4號艦,該艦的命名來自法國西南部行省加斯科涅,該艦的建造計劃出自法國海軍1938年補充計劃:由於1937年義大利再度追加了兩艘維托里奧.維內托級戰艦的建造計劃,法國決定採取對等措施,追加兩艘黎胥留級戰艦的建造以保證地中海的軍事存在平衡。
Thumbnail
加斯科涅號戰艦是法國海軍黎胥留級戰艦的4號艦,該艦的命名來自法國西南部行省加斯科涅,該艦的建造計劃出自法國海軍1938年補充計劃:由於1937年義大利再度追加了兩艘維托里奧.維內托級戰艦的建造計劃,法國決定採取對等措施,追加兩艘黎胥留級戰艦的建造以保證地中海的軍事存在平衡。
Thumbnail
敦克爾克號戰艦(法語:Dunkerque)是法國敦克爾克級戰艦的首艦,其姊妹艦為史特拉斯堡號,本艦於1932年12月24日在布雷斯特兵工廠放置龍骨,1935年10月2日時下水,至1937年5月1日正式在法國海軍服役。這兩艘艦是法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首批建造完成的主力艦。
Thumbnail
敦克爾克號戰艦(法語:Dunkerque)是法國敦克爾克級戰艦的首艦,其姊妹艦為史特拉斯堡號,本艦於1932年12月24日在布雷斯特兵工廠放置龍骨,1935年10月2日時下水,至1937年5月1日正式在法國海軍服役。這兩艘艦是法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首批建造完成的主力艦。
Thumbnail
塔爾圖號大型驅逐艦(MNF Tartu)是法國海軍在1930年建造的6艘沃克蘭級大型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之一,依設計案排列為4號艦。其艦名取自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時法國海軍著名將領,也是大革命時期法國的國民英雄。
Thumbnail
塔爾圖號大型驅逐艦(MNF Tartu)是法國海軍在1930年建造的6艘沃克蘭級大型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之一,依設計案排列為4號艦。其艦名取自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時法國海軍著名將領,也是大革命時期法國的國民英雄。
Thumbnail
沃克蘭號大型驅逐艦(MNF Vauquelin)是法國海軍在1930年建造的6艘沃克蘭級大型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之一,依設計案排列為1號艦,也是該艦級的命名艦,沃克蘭號的艦名來自七年戰爭時期的海軍英雄。
Thumbnail
沃克蘭號大型驅逐艦(MNF Vauquelin)是法國海軍在1930年建造的6艘沃克蘭級大型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之一,依設計案排列為1號艦,也是該艦級的命名艦,沃克蘭號的艦名來自七年戰爭時期的海軍英雄。
Thumbnail
一艘配備強大火砲和魚雷武器的高速戰艦。該艦以 1910 年代製定的項目為基礎,繼承了許多古老的特徵,包括在砲台中安裝反水雷砲,這艘戰艦的特點是其數量不多但精確的主砲,她擁有四座410毫米主炮及射程優良的魚雷發射器。
Thumbnail
一艘配備強大火砲和魚雷武器的高速戰艦。該艦以 1910 年代製定的項目為基礎,繼承了許多古老的特徵,包括在砲台中安裝反水雷砲,這艘戰艦的特點是其數量不多但精確的主砲,她擁有四座410毫米主炮及射程優良的魚雷發射器。
Thumbnail
1930年代中期,安薩爾多義大利公司設計了一個重型巡洋艦項目,該計劃提供給蘇聯,在20世紀上半葉,義大利造船公司為其他有需求的國家設計計畫是很普遍的做法,而蘇聯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就開始籌備組建蘇維埃聯盟級戰艦。
Thumbnail
1930年代中期,安薩爾多義大利公司設計了一個重型巡洋艦項目,該計劃提供給蘇聯,在20世紀上半葉,義大利造船公司為其他有需求的國家設計計畫是很普遍的做法,而蘇聯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就開始籌備組建蘇維埃聯盟級戰艦。
Thumbnail
波特蘭級是繼《華盛頓海軍條約》之後由美國海軍建造的第三型重巡洋艦。第一批「條約巡洋艦」是於1926年下訂的兩艘彭薩科拉級,其強調武器和速度,而犧牲了防護。緊隨其後的是下訂於1927年的六艘北安普頓級,其裝甲較前型更厚實,並首先使用了三座三聯裝炮塔的配置,這成為了之後美國海軍重巡洋艦的標準配置。
Thumbnail
波特蘭級是繼《華盛頓海軍條約》之後由美國海軍建造的第三型重巡洋艦。第一批「條約巡洋艦」是於1926年下訂的兩艘彭薩科拉級,其強調武器和速度,而犧牲了防護。緊隨其後的是下訂於1927年的六艘北安普頓級,其裝甲較前型更厚實,並首先使用了三座三聯裝炮塔的配置,這成為了之後美國海軍重巡洋艦的標準配置。
Thumbnail
勝利號,英國海軍名艦,這艘名艦於1759年開始建造,1778年開始服役,第一次參戰即俘獲法國「獨立獸角號」巡航艦。1805年在西班牙特拉法爾加角附近爆發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以霍雷肖納爾遜勳爵指揮的英國艦隊一舉擊敗了由拿破崙率領的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確立了英國作為海上強國的霸主地位。
Thumbnail
勝利號,英國海軍名艦,這艘名艦於1759年開始建造,1778年開始服役,第一次參戰即俘獲法國「獨立獸角號」巡航艦。1805年在西班牙特拉法爾加角附近爆發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以霍雷肖納爾遜勳爵指揮的英國艦隊一舉擊敗了由拿破崙率領的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確立了英國作為海上強國的霸主地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