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一個藍紅相間的健碩男子,抬起了一輛福特轎車。
1939年,一個黑衣,有巨大蝙蝠斗篷的男子,遊蕩在城市的上空。
1966年,一個銀紅相間的巨人,屹立在大地之上。1971,悲哀的蝗蟲改造人,騎著摩托車懲奸除惡。
這,是英雄的開始。
英雄,最著迷的地方是什麼?
戰鬥力?五顏六色的著裝?打得有多兇狠?
不,是英雄本身的英雄行徑,其角色內涵。
而要突顯出這個內涵,就必須有有一個長生不衰的反派。
超人的萊克斯盧瑟,蝙蝠俠的小丑,綠燈俠的塞尼斯托,漫威的行星吞噬者,即使一開始沒有那麼多深度,後來為了可持續發展也得有。為什麼無限之戰那麼成功,因為那基本上就是撒諾斯的個人電影。在其他角色都有自己的電影或影集的情況下,他把一整部電影的時間都給了這位反派,他才如此立體,如此引人入勝,才能成就全球票房冠軍的桂冠。十幾年的鋪墊是一方面,沒有了這兩部電影本身的質量,也實在到不了這個高度,看看現在的漫威電影就知道了。
把視角轉到東方。超人力霸王的每一個怪獸和宇宙人,如果可以說是反派的話,經典的基本都可以說有一定的內涵。警示戰爭和核污染的巴爾坦星人,映射軍備競賽的基耶龍星獸,美蘇冷戰背景下的犧牲品的賈米拉;誠然,也有不少的普通怪獸。但整個系列,就是在這樣子不斷的英雄行徑中誕生,且成為經典的。
抗日神劇最大的問題,就是對敵我雙方的塑造都是基本沒有。我方永遠偉大光榮正確高明,敵方永遠搞笑萎縮廢物。你這樣子這戰爭還打了八年我都害羞。美國拍的中途島,還有合拍的虎虎虎之類的,對敵我雙方都是有一定的塑造的。雙方的堅韌不拔,戰爭的硝煙等等。對於這樣的劇本,才有藝術和文學價值。
我都不要求千面英雄甚至古希臘的劇作了,我甚至不要求瑞克與莫蒂編劇的八部曲了。只是要求你有條理的,完完整整地給雙方都給一個角色曲線。就算是小丑這種瘋子,也是反映了某種程度的社會諷刺。所以他才能持續超過八十年,依然是經典反派。
而且更關鍵的是,還不能罵,罵了就是漢奸。你只能誇,而且誇得不夠賣力還要被批評,乃至批鬥。這樣的行為,不是帶來希望,而是帶來紛爭。這樣的英雄故事,還算是一個合格的英雄故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