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真實存在的「銀河鐵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曾想過,我們的太陽系在宇宙中,究竟是個怎樣的存在嗎?它不僅僅是幾顆行星和一大片空曠空間那麼簡單。最新研究告訴我們,其實,我們的太陽系正舒服地窩在一個名為「本地熱氣泡」的巨大宇宙「豪宅」中,而現在,科學家們甚至發現了一條令人驚嘆的「星際隧道」!這可不是科幻小說情節,而是貨真價實的科學發現!

宇宙深處的「隱形豪宅」:我們其實住在熱氣泡裡!

想像一下,我們的太陽系就像住在一個巨大而熾熱的泡泡裡,這個泡泡被稱為「本地熱氣泡」(Local Hot Bubble, LHB),它廣闊無垠,足足有1000光年那麼大。這個概念,早在半個世紀前就被天文學家提出,用來解釋為什麼我們能偵測到背景中低能量的X射線。要知道,在星際空間中,這些X射線通常會被大量的氣體和塵埃吸收。但如果我們周圍是一片相對空曠、稀薄的區域呢?那就是這個「熱氣泡」!這個泡泡內的氣體密度非常低,只有每立方公分0.001個粒子,遠低於典型星際空間的每立方公分0.1個粒子。儘管溫度高達百萬度,但因為物質極其稀薄,對我們地球的氣候並沒有顯著影響。科學家們認為,這個「豪宅」大約在1400萬年前,由數十次劇烈的超新星爆炸所雕塑而成,這些爆炸將附近的星際物質吹散,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空腔。我們的太陽系則是在數百萬年前「偶然」地滑入了這個氣泡中,而且非常巧合地,我們現在似乎正處於這個泡泡的相對中心位置。

X光「宇宙之眼」:洞察星際間的神秘通道

要詳細描繪一個你身處其中的巨大泡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這就像一條魚想在魚缸中央描述魚缸的全貌,難度可想而知。但拜科技所賜,如今我們有了「宇宙之眼」!由德國和俄羅斯合作的eROSITA太空望遠鏡,正是這項突破的關鍵。它是一台專門繪製宇宙X射線圖的望遠鏡,於2019年發射升空,最棒的是,它運行在距離地球150萬公里的軌道上,完全超越了地球「地冕」(geocorona)的影響範圍。地冕是地球大氣層最外層的氫光環,它與太陽風粒子交互作用時,也會產生X射線,過去這一直困擾著科學家,讓他們難以區分X射線的真正來源。eROSITA避開了這些「雜訊」,加上它首次全天掃描時正好遇到太陽活動的「低谷期」,這都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X射線天空視圖,為研究本地熱氣泡提供了無與倫比的數據。透過eROSITA和其前身ROSAT的數據,科學家們繪製出本地熱氣泡前所未有的三維地圖。他們不僅發現這個氣泡在溫度上存在差異——比如銀河南部比北部略熱,這可能與過去數百萬年的超新星爆炸有關——更驚人的發現是:一個通往半人馬座的「星際隧道」赫然現身!這個區域因為eROSITA望遠鏡更佳的靈敏度與截然不同的觀測策略而清晰可見。

銀河系『地下網絡』曝光:是誰『鑿』開了星際公路?

這個被稱為「半人馬座隧道」的結構,並非單一的特例。它似乎是冷卻星際介質中的一個「間隙」,並可能充滿了高溫電漿。天文學家們推測,這個隧道可能將我們的本地熱氣泡與另一個鄰近的巨型氣泡——「環狀一號巨泡」(Loop I superbubble)連接起來。此外,數據還暗示有另一條通道通向大犬座方向,這不禁讓科學家們興奮地想像:這會不會是銀河系中一個更大、更複雜的「星際隧道網絡」的冰山一角?早在1970年代,就有理論提出,銀河系可能由這樣一個由熱氣泡和通道組成的複雜網絡構成。如今,eROSITA的數據為這一大膽的猜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實證!這些「星際公路」的形成,被認為是恆星「回饋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大質量恆星在生命結束時發生的超新星爆炸,以及年輕恆星強大的恆星風和噴流,不斷地「雕刻」和「維持」著這些熱氣體通道,它們就像在浩瀚的星際介質中開鑿出一條條「地下管道」,塑造著銀河系的結構與動態。

太陽系的『巧遇』與銀河系的『脈動』

我們的太陽系進入本地熱氣泡,是在幾百萬年前,相對於太陽46億年的漫長壽命來說,這只是短暫的一瞬。而我們恰好位於這個泡泡的中央,這純粹是宇宙的巧合。這些發現,不僅讓我們對自己的「宇宙鄰居」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認識,更揭示了銀河系深層的「脈動」。本地熱氣泡的非球形狀,例如它向銀河系兩極方向擴張得更遠,呈現出「沙漏狀」或「崎嶇不平」的形狀,這都印證了熱氣體總是傾向於朝阻力最小的方向膨脹。這也證明了,這些在過去數百萬年發生的劇烈宇宙事件,是如何不斷地塑造著星際介質的密度、溫度和組成。這不僅僅是關於一個泡泡或一條隧道的發現,它開啟了我們理解銀河系宏觀結構和動態演變的一扇窗,讓我們能更深入地探究星系的物質循環、恆星形成,甚至可能改變我們對宇宙射線和星際塵埃流動模式的認知。隨著未來更靈敏的X射線任務和更精確的模型,我們將能填補更多宇宙地圖上的空白,揭示這些「隱形通道」如何影響著整個銀河系,並重新定義我們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這趟持續的星際探索之旅,必將帶來更多令人驚嘆的發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蛙摘」科技報急
1會員
40內容數
累積知識財富,充實優勢人生。
2025/08/16
你可能難以置信,但數字會說話:美國人的飲酒率,正在創下歷史新低!根據2025/8/13所發布的最新蓋洛普民調,現在只有約五成四的美國成年人表示他們會飲酒,這個數字不僅是自1939年追蹤以來的最低點,更是對過去我們習以為常的飲酒文化投下了一顆震撼彈。
Thumbnail
2025/08/16
你可能難以置信,但數字會說話:美國人的飲酒率,正在創下歷史新低!根據2025/8/13所發布的最新蓋洛普民調,現在只有約五成四的美國成年人表示他們會飲酒,這個數字不僅是自1939年追蹤以來的最低點,更是對過去我們習以為常的飲酒文化投下了一顆震撼彈。
Thumbnail
2025/08/14
AI 人工智慧正以驚人的速度,從手機、電腦,一路走進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現在,這股風潮更吹向了你最貼身的配件——眼鏡。說到智慧眼鏡,你腦中可能浮現的是那些科幻電影裡的酷炫場景,但別懷疑,宏達電(HTC)這次推出的 VIVE Eagle AI 眼鏡,就是要讓你親身體驗什麼叫做「未來已來」!
Thumbnail
2025/08/14
AI 人工智慧正以驚人的速度,從手機、電腦,一路走進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現在,這股風潮更吹向了你最貼身的配件——眼鏡。說到智慧眼鏡,你腦中可能浮現的是那些科幻電影裡的酷炫場景,但別懷疑,宏達電(HTC)這次推出的 VIVE Eagle AI 眼鏡,就是要讓你親身體驗什麼叫做「未來已來」!
Thumbnail
2025/08/14
手上的智慧型手機、夢寐以求的電動車、甚至我們國家的國防系統,它們的運作核心都藏著被稱為「關鍵礦物」的稀有元素!這些不起眼的金屬,包括稀土、鋰、鈷、石墨等等,是現代工業和未來科技不可或缺的基石。沒有它們,我們的數位生活、清潔能源轉型,甚至國家安全都將面臨嚴峻挑戰。
Thumbnail
2025/08/14
手上的智慧型手機、夢寐以求的電動車、甚至我們國家的國防系統,它們的運作核心都藏著被稱為「關鍵礦物」的稀有元素!這些不起眼的金屬,包括稀土、鋰、鈷、石墨等等,是現代工業和未來科技不可或缺的基石。沒有它們,我們的數位生活、清潔能源轉型,甚至國家安全都將面臨嚴峻挑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前陣子來信的讀者,說他在網路視頻上看到,某個被美國捕獲的外星人,除了說整個太陽系或銀河系,到處都有邪惡外星人設下的捕靈網外,還提到地球是個監獄,被一層看不見的能量網包住,任何靈魂色身分解後,都無法逃離地球。 這位外星人還說,人類幾千年來,只有一位老子突破了這層能量網,成功地逃離了地球。
Thumbnail
前陣子來信的讀者,說他在網路視頻上看到,某個被美國捕獲的外星人,除了說整個太陽系或銀河系,到處都有邪惡外星人設下的捕靈網外,還提到地球是個監獄,被一層看不見的能量網包住,任何靈魂色身分解後,都無法逃離地球。 這位外星人還說,人類幾千年來,只有一位老子突破了這層能量網,成功地逃離了地球。
Thumbnail
1976年,NASA的一名科學家從火星探測器傳回的照片中,發現了一個人臉形的建築,形狀如此規則的建築極有可能是人造的,這意味著火星上可能存在過某種文明。 而後,NASA為了吸引公眾對於火星和自身的關註,將這張照片公之於眾,沒想到單這張人臉照片就成了一個大新聞,然而NASA似乎不希望太多的關
Thumbnail
1976年,NASA的一名科學家從火星探測器傳回的照片中,發現了一個人臉形的建築,形狀如此規則的建築極有可能是人造的,這意味著火星上可能存在過某種文明。 而後,NASA為了吸引公眾對於火星和自身的關註,將這張照片公之於眾,沒想到單這張人臉照片就成了一個大新聞,然而NASA似乎不希望太多的關
Thumbnail
火星上出現的人臉建築和其他疑似外星文明遺蹟引發了人們對火星的疑問和好奇。除了人臉建築外,還有五邊形金字塔、碾壓痕跡、雕刻門洞等一系列奇怪的形態,在人類探索火星的歷程中陸續出現。NASA對這些建築一直遮遮掩掩,引發了人們對真相的質疑。究竟這些建築是光影幻覺,還是火星上曾存在外星文明的遺留痕跡呢?
Thumbnail
火星上出現的人臉建築和其他疑似外星文明遺蹟引發了人們對火星的疑問和好奇。除了人臉建築外,還有五邊形金字塔、碾壓痕跡、雕刻門洞等一系列奇怪的形態,在人類探索火星的歷程中陸續出現。NASA對這些建築一直遮遮掩掩,引發了人們對真相的質疑。究竟這些建築是光影幻覺,還是火星上曾存在外星文明的遺留痕跡呢?
Thumbnail
  自從瞭解到不能盡信「星際揭密」諸類陰謀論網站,兄弟便想另尋方法截取外星人動向,這是為何在早些日子,他倆把天文台潮汐資料影印帶回家。你看,倘若在撇除強烈季候風和地殼微變化等因素後,依然存在異常潮汐現象,有可能是飛碟到訪時駛進月球軌道內,其曲速引擎的負質量對重力區域造成影響。   然而最先提出這個
Thumbnail
  自從瞭解到不能盡信「星際揭密」諸類陰謀論網站,兄弟便想另尋方法截取外星人動向,這是為何在早些日子,他倆把天文台潮汐資料影印帶回家。你看,倘若在撇除強烈季候風和地殼微變化等因素後,依然存在異常潮汐現象,有可能是飛碟到訪時駛進月球軌道內,其曲速引擎的負質量對重力區域造成影響。   然而最先提出這個
Thumbnail
「地球上有外星人嗎?」這或許是一部分地球人十分好奇,而另一部分地球人感到恐懼的話題。這篇或許會小小揭露跟這方面有關的話題,但我無法證實這樣的訊息是否為真,因為內容主要是我的靈魂與外星人的關係。
Thumbnail
「地球上有外星人嗎?」這或許是一部分地球人十分好奇,而另一部分地球人感到恐懼的話題。這篇或許會小小揭露跟這方面有關的話題,但我無法證實這樣的訊息是否為真,因為內容主要是我的靈魂與外星人的關係。
Thumbnail
就像無數個床邊故事的開頭, 在很久很久以前…… 那是個無法用數字估量的年代, 無法用任何觀測方法看到的遠方。 當宇宙因爆炸而成形時, 第一批所產生的古老星系中, 有一顆神秘的星球, 被其他宇宙人泛稱為亞利安星球。
Thumbnail
就像無數個床邊故事的開頭, 在很久很久以前…… 那是個無法用數字估量的年代, 無法用任何觀測方法看到的遠方。 當宇宙因爆炸而成形時, 第一批所產生的古老星系中, 有一顆神秘的星球, 被其他宇宙人泛稱為亞利安星球。
Thumbnail
職業太空人 X 實體照片 X 圖表,最完整的宇宙圖鑑 本書《只有太空人才知道的美好宇宙圖鑑》由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撰寫,以實際的太空人經驗介紹各種宇宙的有趣事物!從宇宙的味道,到宇宙的顏色,甚至是太空人穿的太空衣、吃的晚餐,只要你想得到的疑問,都將在本書中為你一一解答!身為太空迷的你千萬不能錯過!
Thumbnail
職業太空人 X 實體照片 X 圖表,最完整的宇宙圖鑑 本書《只有太空人才知道的美好宇宙圖鑑》由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撰寫,以實際的太空人經驗介紹各種宇宙的有趣事物!從宇宙的味道,到宇宙的顏色,甚至是太空人穿的太空衣、吃的晚餐,只要你想得到的疑問,都將在本書中為你一一解答!身為太空迷的你千萬不能錯過!
Thumbnail
這顆偶然從宇宙灰塵和氣體誕生的藍色星球,有高山、有森林、有大海,當中孕育著無數的生命,生命之間彼此互賴共存。或許她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被忽略了,但我覺得她的存在就是一個奇蹟,她的名字叫「地球」。
Thumbnail
這顆偶然從宇宙灰塵和氣體誕生的藍色星球,有高山、有森林、有大海,當中孕育著無數的生命,生命之間彼此互賴共存。或許她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被忽略了,但我覺得她的存在就是一個奇蹟,她的名字叫「地球」。
Thumbnail
中心有一個點的圓圈,也象徵一個周圍有氣場或磁場的行星;或象徵一個原子,甚至我們整個太陽系,因為後者也有一個以蛋型氣場樣貌存在的磁場;或者它象徵地球及其周圍的磁場,能反射無線電波,並以切線方式反射回地球。
Thumbnail
中心有一個點的圓圈,也象徵一個周圍有氣場或磁場的行星;或象徵一個原子,甚至我們整個太陽系,因為後者也有一個以蛋型氣場樣貌存在的磁場;或者它象徵地球及其周圍的磁場,能反射無線電波,並以切線方式反射回地球。
Thumbnail
眾多科幻片愛好者心底夢寐以求著逃離地球,遠赴宇宙中的別的星球謀求新生。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不僅是科學家,還有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以及太空人們,正在全心投入探索宇宙的浩瀚星際,尋覓能夠容納人類生命的星球,以減輕地球的負擔。
Thumbnail
眾多科幻片愛好者心底夢寐以求著逃離地球,遠赴宇宙中的別的星球謀求新生。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不僅是科學家,還有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以及太空人們,正在全心投入探索宇宙的浩瀚星際,尋覓能夠容納人類生命的星球,以減輕地球的負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