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聽、知道就好,不要評論--高中兒如是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別人說什麼無關緊要,我大部分聽過就算了,但妳說的話不一樣,我沒辦法聽聽就好。希望平常跟妳說什麼時,聽、知道就好,不要評論。」

二年前,甫上高一的老二,在一次對話中,說這這樣的期待。乍聽心情有點複雜,感覺像嫌棄我話太多,但又似乎標示著媽媽之於他的重要位置。

提醒自己--核對細節,我進一步問:「意思是,因為我是媽媽,講出來的話,對你有不一樣的作用…是壓力嗎?」

他點點頭。我請他舉具體的例子,希望能更懂他的感受與需求。

他說:「比如當我跟妳說考幾分時,妳聽就好,不用加任何一句『考得很好』、或『計算要多練習』之類的話。」。

我不解:「考得好,稱讚肯定你的努力;考不好,提醒該補強之處,避免重蹈覆轍。這是關心啊!」

他回:「分數已經是一個評價了,我還要再被妳評價一次嗎?難道,我自已看不出來考得好不好?難道我不知道哪裡需要補強?」

回想自己還是學生時,不管是比賽或考試,確實會因著成績高低,有著心情起伏。不管是開心或懊惱,總是會猜想著父母可能有什麼反應,而我要怎麼回應。我試著以此類推,猜測他的心理:「意思是,如果我總是會有評論,你得再多應付我的期望或情緒?」

他點點頭,並加了一句,「還會讓我覺得妳很重視分數」。我懂了,我的評論會讓他間接感受到我重視什麼,而不只是關心他「本人」而已。

想起老大國中時,也有過類似反應。在一次稱讚他小提琴拉得好時,他瞬間爆怒;原來,他覺得我的稱讚別有用心,讓他有著「必須繼續學琴」的壓力。當時我不解,即使是帶有期許的鼓勵有什麼不對,何況學琴是好事;現在比對老二的回應,讓我有了新的省思。

當孩子還小時,父母的提點是重要的學習指引,然而,這無形中也傳遞了父母的價值觀與期待。青春期的孩子正強烈發展自我意識,在懷疑一切、挑戰一切、重新建立自我認同及價值系統的同時,自然也包括對父母的懷疑、挑戰與區隔。不是他們不想得到父母的肯定或鼓勵,而是不確定這背後所隱含的價值觀與目標,是不是他們想要的。

父母以為的「是非對錯/好壞優劣」,不一定是他所認同的;此時父母若再耳提面命,反而會像緊箍咒,有著被控制的不自由感,是青少年亟欲擺脫的束縛;即使是關心,也會成為噪音,對他們的自我概念發展會帶來干擾或混淆。而這個干擾與混淆,會動搖到他們對父母「愛」的懷疑——究竟是愛我還是愛我的表現?也會懷疑奮力追求的是自己還是父母的目標。

現在我同理當時老大正是要挑戰我「持續學琴一定是好事」的價值觀,也懷疑起學琴到底是媽媽想要還是自己想要,如果違背媽媽心意,媽媽還愛我嗎?同樣的,老二對分數評價的表達,也是希望能區隔媽媽的「媽媽的愛」與「個人表現」,當他說著「妳說的話,我沒辦法聽聽就好」、「我還要再被你評價一次嗎?」,正意味著媽媽的話有著獨特份量,卻會讓他糾結不清是愛還是「以愛為名的操控」,這是他不欲承受之「重」。

「媽媽聽、知道就好」是老二展現愛媽媽的友好,願意說、願意分享,表示珍視親子關係,讓我「與時俱進」,知道他正經歷什麼、處在什麼狀態,但這樣就好,其他的挑戰與困難,他希望留給自己「獨當一面」。

他勇敢對我說出「不要評論」,像是畫下「愛與尊重」的安全界限,減少他的心理負擔,減少彼此可能因為期待或價值觀不同的衝突。這跟當年老大的暴怒本質一樣,都提醒了我,他們不再是小孩了,在過渡成為大人的特殊時刻,需要獨立空間自處,釐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建立屬於自己的價值觀,學習如何在自我與父母期望間調節,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

蠶寶寶在幻化成美麗蝴蝶時,需要有「繭」安全庇護,才能順利過渡到成蟲,完備各項功能,這是生物自保的本能。人類雖進化到不需要「作繭自縛」,但正在過渡成為大人的青少年,是不是也需要這樣一個安靜自處的調節空間? 看似各方面能力增強的青少年,其實正處在身心風暴中,外在的各式評價系統,足以讓他們心緒波動不已,回到家,會不會也希望能有個好好「脫胎換骨轉大人」的安全繭?也許兒子的期望,正訴說著生物原始的本能需求;我的安靜聆聽,分享不評,或許可以發揮異曲同功之妙,提供這樣的安全感。

老二的心聲像一劑解藥,解我曾經因兩青少年兄弟的「刺與逆」所受的傷,讓我看到自己在他們心中「舉足輕重」地位,及無可取代的「安定」價值,並引領我學習新階段的信任與放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半吊子媽寶聊聊天
1會員
8內容數
鬆弛愛智者的買買買、養小孩、三代同堂家庭主婦斜槓幫夫事業雜管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沒有人說過的是,當你的小孩死了,一部分的你(非常小、但不可忽略的部分)也鬆了一口氣。因為,從你成為父母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你預期中、日夜擔心且做好準備的那一刻,終於來到了。啊,你告訴自己,終於來到了。就是現在了。」
Thumbnail
「沒有人說過的是,當你的小孩死了,一部分的你(非常小、但不可忽略的部分)也鬆了一口氣。因為,從你成為父母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你預期中、日夜擔心且做好準備的那一刻,終於來到了。啊,你告訴自己,終於來到了。就是現在了。」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真心覺得大人們不要在小孩還沒成熟之前,就把恩恩怨怨都灌進小孩腦裡。 今天在洗澡的時候,突然想起,大概是國中左右吧,或是更小的時候(我的時間概念很差,之後再慢慢講),我媽告訴我,我是不被歡迎的小孩,她發現懷孕的時候,我爸他媽跟她說:「如果不會養就不要生啦。」 我猜她是想告訴我,即使如此,她還是義無
Thumbnail
真心覺得大人們不要在小孩還沒成熟之前,就把恩恩怨怨都灌進小孩腦裡。 今天在洗澡的時候,突然想起,大概是國中左右吧,或是更小的時候(我的時間概念很差,之後再慢慢講),我媽告訴我,我是不被歡迎的小孩,她發現懷孕的時候,我爸他媽跟她說:「如果不會養就不要生啦。」 我猜她是想告訴我,即使如此,她還是義無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Thumbnail
看過動畫《龍貓》嗎?有一幕是小月和小梅的媽媽躺在床上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讓人心疼。」畫面裡的母親,表情裡有很多的不捨。因為她明白當孩子表現得成熟懂事,代表內心壓抑了想耍賴、想偶爾不乖、想隨心所欲成為自己的渴望,並且盡量不惹人厭、不造成別人的麻煩。乖巧聽話的好處,是孩子換得了他人的喜愛;但付出
Thumbnail
看過動畫《龍貓》嗎?有一幕是小月和小梅的媽媽躺在床上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讓人心疼。」畫面裡的母親,表情裡有很多的不捨。因為她明白當孩子表現得成熟懂事,代表內心壓抑了想耍賴、想偶爾不乖、想隨心所欲成為自己的渴望,並且盡量不惹人厭、不造成別人的麻煩。乖巧聽話的好處,是孩子換得了他人的喜愛;但付出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父母要放手的故事,從筆觸與文字,我感受到為人母親的掙扎。父母對孩子的愛就是這樣,又想保護孩子,又想孩子長大。 我常常有感,繪本既照亮孩子的路,也溫暖媽媽的心。我們都試過愛孩子愛到一個地步,是不容有失。但原來,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父母要放手的故事,從筆觸與文字,我感受到為人母親的掙扎。父母對孩子的愛就是這樣,又想保護孩子,又想孩子長大。 我常常有感,繪本既照亮孩子的路,也溫暖媽媽的心。我們都試過愛孩子愛到一個地步,是不容有失。但原來,
Thumbnail
三歲的小孩以為一片樹葉就是一棵樹,高興地大叫:「媽媽,我揀樹!好大棵的樹!」 「那是樹葉,你想揀幾 ”片” 樹葉?」媽媽說。
Thumbnail
三歲的小孩以為一片樹葉就是一棵樹,高興地大叫:「媽媽,我揀樹!好大棵的樹!」 「那是樹葉,你想揀幾 ”片” 樹葉?」媽媽說。
Thumbnail
當你在童年時期,會不會也曾經希望媽媽能聽懂自己說話的心願。
Thumbnail
當你在童年時期,會不會也曾經希望媽媽能聽懂自己說話的心願。
Thumbnail
在關係中,我們很怕遇到媽寶──這位媽媽的寶貝兒子或女兒,以對媽媽忠誠為己任,凡大小事,必先問過皇額娘的意旨為準;且不管幾歲,只要在問題或需求無法處理的時候,他們就會跑回去當個乖寶寶討拍拍。當然,這是誇張的說法。 在實例上,媽寶們大概是在婆媳糾紛中傾向媽媽那邊(或總是保持沉默,無法給出個人意見)的那
Thumbnail
在關係中,我們很怕遇到媽寶──這位媽媽的寶貝兒子或女兒,以對媽媽忠誠為己任,凡大小事,必先問過皇額娘的意旨為準;且不管幾歲,只要在問題或需求無法處理的時候,他們就會跑回去當個乖寶寶討拍拍。當然,這是誇張的說法。 在實例上,媽寶們大概是在婆媳糾紛中傾向媽媽那邊(或總是保持沉默,無法給出個人意見)的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