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大陸自行車品牌崛起:XDS、永久、URTOPIA 如何重繪全球單車版圖?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一、2025:中國自行車品牌轉折點

過去一提到自行車品牌,你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 Trek、Specialized、Giant、Merida 等歐美日台大廠。中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車生產與出口基地(約占六成全球貿易量),卻長期以「代工者」身份存在,高端市場幾乎被歐美品牌壟斷。

但 2025 年,情況正在改變。從環法賽場首次亮相的 喜德盛(XDS),到老字號 永久 玩轉「國潮」設計,再到 URTOPIA 等新創電輔車品牌切入智慧出行,中國自行車產業正在迎來從「製造」走向「品牌化」的關鍵時刻。這不只是產品的升級,而是全球單車版圖的一次重繪。


二、三大推力:內需市場 × 國潮文化 × 國際賽事

① 內需市場爆發:騎行變生活方式

從「City Walk」到「City Ride」,從夜騎到長途穿越,騎行在中國年輕人之間正成為 運動 + 社交 + 生活方式 的新潮流。2023 年,中國自行車總產量達 4,883 萬輛,其中千元以上中高端車佔比接近四分之一。天貓平台數據顯示,2024 年初至今整車銷售額暴增 80%。這股「騎行經濟」正推動中國品牌升級,2025 成為絕佳出擊時機。


② 國潮文化助推:單車變時尚單品


年輕世代熱愛「國潮」,單車也不再只是「爸爸的 28 吋大杠車」。例如永久在 80 週年推出的紅色龍紋紀念公路車,限量 80 輛,一經推出就被搶購一空。單車開始承載文化符號,從代步工具變成「潮流單品」。


③ 國際賽事背書:中國品牌登上環法

2024 年環法出現歷史性一幕:傳奇車手卡文迪什騎著 Astana 車隊戰車奪冠,而這支車隊宣布自 2025 起改用中國品牌 喜德盛 X-Lab 車架。這意味著,中國品牌將首次以冠名贊助商身份登上環法舞台,從「代工廠」直接走向世界最頂尖賽事。


三、代表性品牌解析

喜德盛(XDS):環法首秀,國際化加速


  • 成立於 1995 年深圳
  • 長期深耕山地、公路車研發
  • 2024 與 Astana 車隊合作,2025 將以 “XDS-Astana Qazaqstan” 之名出戰環法
  • 標誌中國品牌首次躋身職業車壇核心

永久:國潮單車的文化符號

  • 上海老字號,成立於 1940 年代
  • 推出「榮耀·80」限量公路車(紅色龍紋塗裝,全球僅 80 輛)
  • 新品「韻」「序」系列以北京、上海文化為靈感,吸引年輕族群
  • 電商成交額在 618 檔期翻倍,重返必買清單

千里達(Trinx):平價到高端的轉型之路


  • 廣州品牌,年銷超 180 萬輛,遠銷 70+ 國
  • 2019 年成立 UCI 山地車隊,透過賽事檢驗研發
  • 推出碳纖維競賽級山地車,切入高端市場
  • 電輔車系列配備扭力感測、智能系統,瞄準城市通勤

URTOPIAAI 電輔車新勢力

  • 2021 年深圳創立,主打智能電輔車
  • 搭載自主 AIoT 系統,支援語音交互與 OTA 升級
  • 全球首款整合 ChatGPT 的單車,可語音調整助力與導航
  • 短短兩年獲得多項國際設計獎與千萬美元融資,被譽為「兩輪界的特斯拉」



四、產品力進化:從便宜到高端智慧

  • 車架工藝升級:喜德盛、千里達均建立碳纖工廠與檢測中心,部分車型的空氣動力學數據已逼近歐美大牌。
  • 零組件突圍:雖然高端套件仍仰賴 Shimano、SRAM,但本土品牌 LTWOO、思帕客正切入中端市場,未來有望打破壟斷。
  • 智慧化浪潮:URTOPIA、九號等品牌推動單車「數位化」,搭載感測器、AI 晶片與 App 控制,讓自行車變得更像「兩輪穿戴裝置」。

五、國際市場的突破與挑戰

  • 突破:透過贊助環法、跨境電商直銷,以及併購海外品牌(如中路集團收購英國 Factor Bikes),中國品牌正快速走出去。
  • 挑戰
    • 品牌形象:如何扭轉「便宜但不耐用」的刻板印象?
    • 技術壁壘:變速套件、避震等關鍵專利仍被歐美日壟斷。
    • 售後服務:海外維修網絡尚待完善,影響消費者信任度。

六、對自行車愛好者的影響


  • 平價高配:3,000–5,000 元即可買到碳纖車架、油壓碟剎,甚至無線電變。
  • 創新體驗:國潮設計、智能功能、App 控制,讓騎行更有趣。
  • 競爭紅利:國產品牌相互競爭,逼出更多技術創新與性價比產品。

不過,消費者仍需理性:挑選有口碑、售後完善的品牌,才能避免「買便宜吃大虧」。


七、結論:中國品牌正在改寫單車新版圖

2025 年,大陸自行車品牌不再只是世界工廠背後的代工者,而是帶著 國潮設計、技術升級與國際賽事背書,昂首走向世界舞台。

這場變局對全球單車產業意味著新的競爭格局,也讓更多車迷能以更親民的價格享受更高規格的騎行體驗。當然,中國品牌能否真正站穩腳跟,還需要時間與市場的考驗。

👉 下一篇預告:我們將深入拆解這些品牌如何從「平價」一路進化,逐步挑戰歐美日的高端車廠,敬請期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二輪解密人|洞察自行車產業,連結投資視野
31會員
95內容數
一座結合產業觀察與理財思維的知識沙龍。 「二輪」,不只代表單車,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人生如騎車,想保持平衡,就必須不斷前進。 前輪穿越產業變化,後輪承載投資邏輯。 歡迎加入,一起用觀點解密產業、用方法解密投資理財、用思考解密世界與自己。
2025/08/12
美利達 2025 年首季營收年增 30 % 衝上 75.7 億元,E-Bike 佔比過半帶動高階成長;毛利率仍受庫存折讓與成本壓力牽制。本文拆解財報亮點、管理層策略、電動化機會與成本風險,掌握下半年營運關鍵。
Thumbnail
2025/08/12
美利達 2025 年首季營收年增 30 % 衝上 75.7 億元,E-Bike 佔比過半帶動高階成長;毛利率仍受庫存折讓與成本壓力牽制。本文拆解財報亮點、管理層策略、電動化機會與成本風險,掌握下半年營運關鍵。
Thumbnail
2025/08/06
自行車搭載AI晶片,如何讓騎乘更智慧?深入淺出解析AI智慧自行車原理、優勢、選購指南與未來趨勢,從感測技術到雲端服務,帶你掌握騎行新世代。
Thumbnail
2025/08/06
自行車搭載AI晶片,如何讓騎乘更智慧?深入淺出解析AI智慧自行車原理、優勢、選購指南與未來趨勢,從感測技術到雲端服務,帶你掌握騎行新世代。
Thumbnail
2025/07/27
隨著全球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市場蓬勃發展,自行車廠和投資者紛紛關注如何透過「智慧化」取得高轉換率的生態系統優勢。智慧功能與數位服務不僅提升車友體驗,更能帶來訂閱經濟等新商機,形成競爭壁壘。本文將針對四大智慧化策略逐一說明,包括實際案例、技術應用和產業洞見,全面掌握2025年的電輔車智慧化趨
Thumbnail
2025/07/27
隨著全球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市場蓬勃發展,自行車廠和投資者紛紛關注如何透過「智慧化」取得高轉換率的生態系統優勢。智慧功能與數位服務不僅提升車友體驗,更能帶來訂閱經濟等新商機,形成競爭壁壘。本文將針對四大智慧化策略逐一說明,包括實際案例、技術應用和產業洞見,全面掌握2025年的電輔車智慧化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該文章探討了拓凱在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的市場預測,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減退,自行車產品市場恢復需求,尤其在中國市場的增長趨勢明顯。此外,報告預測自行車市場將進入新的增長週期,並指出技術創新和健康生活風潮在推動中高端自行車的銷售。文章也提到了業界的股票評級和市場的潛在挑戰。
Thumbnail
該文章探討了拓凱在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的市場預測,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減退,自行車產品市場恢復需求,尤其在中國市場的增長趨勢明顯。此外,報告預測自行車市場將進入新的增長週期,並指出技術創新和健康生活風潮在推動中高端自行車的銷售。文章也提到了業界的股票評級和市場的潛在挑戰。
Thumbnail
中國內銷市場強勁成長,但北美地區市場佔比下滑,成為巨大集團進一步發展的挑戰。德國電動自行車市場保持穩定,但供應鏈危機嚴重,新加坡塞港問題將對全球自行車產業帶來衝擊。
Thumbnail
中國內銷市場強勁成長,但北美地區市場佔比下滑,成為巨大集團進一步發展的挑戰。德國電動自行車市場保持穩定,但供應鏈危機嚴重,新加坡塞港問題將對全球自行車產業帶來衝擊。
Thumbnail
本篇是2024歐展系列的第二篇,專注在中國市場的崛起趨勢,以及中國製造的影響力和潛在挑戰。文章中提到了中國國內市場的成長原因、中國製造的熱度和大廠的挑戰。另外,也提到了DJI在電動輔助自行車市場的進入以及e-MTB 'AMFLOW'的表現。文章結合了趨勢分析和個人觀察,為讀者提供了詳盡的訊息。
Thumbnail
本篇是2024歐展系列的第二篇,專注在中國市場的崛起趨勢,以及中國製造的影響力和潛在挑戰。文章中提到了中國國內市場的成長原因、中國製造的熱度和大廠的挑戰。另外,也提到了DJI在電動輔助自行車市場的進入以及e-MTB 'AMFLOW'的表現。文章結合了趨勢分析和個人觀察,為讀者提供了詳盡的訊息。
Thumbnail
自行車產業的景氣回春,對供應鏈和市場都產生了影響。該產業前景樂觀,但需要從品牌、車種和市場三個面向來進行分析。自行車產業的回溫與全球市場趨勢密不可分。此篇文章從多個角度對自行車產業進行了深入分析,提供了寶貴的前景洞察。
Thumbnail
自行車產業的景氣回春,對供應鏈和市場都產生了影響。該產業前景樂觀,但需要從品牌、車種和市場三個面向來進行分析。自行車產業的回溫與全球市場趨勢密不可分。此篇文章從多個角度對自行車產業進行了深入分析,提供了寶貴的前景洞察。
Thumbnail
2024臺北自行車展回顧,市場趨勢保守復甦,產品發展仍以穩定為主,而減碳與綠色設計是主要焦點。其中,裡程碑產品如LCS(傾車控制系統)和SpeedLink Q-Connector液壓萬用快速接頭等讓人印象深刻。同時,智能電動輔助系統的不斷進步也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
Thumbnail
2024臺北自行車展回顧,市場趨勢保守復甦,產品發展仍以穩定為主,而減碳與綠色設計是主要焦點。其中,裡程碑產品如LCS(傾車控制系統)和SpeedLink Q-Connector液壓萬用快速接頭等讓人印象深刻。同時,智能電動輔助系統的不斷進步也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
Thumbnail
臺灣自行車產業產值達1,881.7億元,出口量雖減少但平均價格上升,面臨高庫存、三電技術待升級及淨零碳排壓力等挑戰。因應策略包括推動產業聯盟、強化供應鏈及推動低碳化。
Thumbnail
臺灣自行車產業產值達1,881.7億元,出口量雖減少但平均價格上升,面臨高庫存、三電技術待升級及淨零碳排壓力等挑戰。因應策略包括推動產業聯盟、強化供應鏈及推動低碳化。
Thumbnail
博世電動輔助自行車系統即將進入臺灣市場,與當地自行車供應商昇陽自行車合作,提供獨家售後服務。文章介紹了博世電輔車系統在亞太地區的發展背景以及進入臺灣市場的計畫,並探討了臺灣電動輔助自行車市場的法規和觀念方面的差異。
Thumbnail
博世電動輔助自行車系統即將進入臺灣市場,與當地自行車供應商昇陽自行車合作,提供獨家售後服務。文章介紹了博世電輔車系統在亞太地區的發展背景以及進入臺灣市場的計畫,並探討了臺灣電動輔助自行車市場的法規和觀念方面的差異。
Thumbnail
中國公路車市場正處於盛況之中,引起了全球業界的關注。文章觀察了中國公路車市場兩種不同的態度:樂觀和保留態度,並提出了對市場趨勢的分析和預測。此外,文章還就供應商的交期、中國MTB市場以及延續中國自行車市場需求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Thumbnail
中國公路車市場正處於盛況之中,引起了全球業界的關注。文章觀察了中國公路車市場兩種不同的態度:樂觀和保留態度,並提出了對市場趨勢的分析和預測。此外,文章還就供應商的交期、中國MTB市場以及延續中國自行車市場需求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Thumbnail
2024 年臺北國際自行車展即將到來,自行車業正面臨許多挑戰。今年展會應該關注新產品、電輔車系統、永續發展、更綠的攤位設計、生產迴流和近岸生產等議題。瞭解市場趨勢和客戶需求將是重中之重,提早把握商機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2024 年臺北國際自行車展即將到來,自行車業正面臨許多挑戰。今年展會應該關注新產品、電輔車系統、永續發展、更綠的攤位設計、生產迴流和近岸生產等議題。瞭解市場趨勢和客戶需求將是重中之重,提早把握商機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