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中國自行車品牌轉折點
過去一提到自行車品牌,你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 Trek、Specialized、Giant、Merida 等歐美日台大廠。中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車生產與出口基地(約占六成全球貿易量),卻長期以「代工者」身份存在,高端市場幾乎被歐美品牌壟斷。
但 2025 年,情況正在改變。從環法賽場首次亮相的 喜德盛(XDS),到老字號 永久 玩轉「國潮」設計,再到 URTOPIA 等新創電輔車品牌切入智慧出行,中國自行車產業正在迎來從「製造」走向「品牌化」的關鍵時刻。這不只是產品的升級,而是全球單車版圖的一次重繪。
二、三大推力:內需市場 × 國潮文化 × 國際賽事
① 內需市場爆發:騎行變生活方式從「City Walk」到「City Ride」,從夜騎到長途穿越,騎行在中國年輕人之間正成為 運動 + 社交 + 生活方式 的新潮流。2023 年,中國自行車總產量達 4,883 萬輛,其中千元以上中高端車佔比接近四分之一。天貓平台數據顯示,2024 年初至今整車銷售額暴增 80%。這股「騎行經濟」正推動中國品牌升級,2025 成為絕佳出擊時機。
② 國潮文化助推:單車變時尚單品
年輕世代熱愛「國潮」,單車也不再只是「爸爸的 28 吋大杠車」。例如永久在 80 週年推出的紅色龍紋紀念公路車,限量 80 輛,一經推出就被搶購一空。單車開始承載文化符號,從代步工具變成「潮流單品」。
③ 國際賽事背書:中國品牌登上環法
2024 年環法出現歷史性一幕:傳奇車手卡文迪什騎著 Astana 車隊戰車奪冠,而這支車隊宣布自 2025 起改用中國品牌 喜德盛 X-Lab 車架。這意味著,中國品牌將首次以冠名贊助商身份登上環法舞台,從「代工廠」直接走向世界最頂尖賽事。
三、代表性品牌解析
喜德盛(XDS):環法首秀,國際化加速
- 成立於 1995 年深圳
- 長期深耕山地、公路車研發
- 2024 與 Astana 車隊合作,2025 將以 “XDS-Astana Qazaqstan” 之名出戰環法
- 標誌中國品牌首次躋身職業車壇核心
永久:國潮單車的文化符號
- 上海老字號,成立於 1940 年代
- 推出「榮耀·80」限量公路車(紅色龍紋塗裝,全球僅 80 輛)
- 新品「韻」「序」系列以北京、上海文化為靈感,吸引年輕族群
- 電商成交額在 618 檔期翻倍,重返必買清單
千里達(Trinx):平價到高端的轉型之路
- 廣州品牌,年銷超 180 萬輛,遠銷 70+ 國
- 2019 年成立 UCI 山地車隊,透過賽事檢驗研發
- 推出碳纖維競賽級山地車,切入高端市場
- 電輔車系列配備扭力感測、智能系統,瞄準城市通勤
URTOPIA – AI 電輔車新勢力
- 2021 年深圳創立,主打智能電輔車
- 搭載自主 AIoT 系統,支援語音交互與 OTA 升級
- 全球首款整合 ChatGPT 的單車,可語音調整助力與導航
- 短短兩年獲得多項國際設計獎與千萬美元融資,被譽為「兩輪界的特斯拉」
四、產品力進化:從便宜到高端智慧
- 車架工藝升級:喜德盛、千里達均建立碳纖工廠與檢測中心,部分車型的空氣動力學數據已逼近歐美大牌。
- 零組件突圍:雖然高端套件仍仰賴 Shimano、SRAM,但本土品牌 LTWOO、思帕客正切入中端市場,未來有望打破壟斷。
- 智慧化浪潮:URTOPIA、九號等品牌推動單車「數位化」,搭載感測器、AI 晶片與 App 控制,讓自行車變得更像「兩輪穿戴裝置」。
五、國際市場的突破與挑戰
- 突破:透過贊助環法、跨境電商直銷,以及併購海外品牌(如中路集團收購英國 Factor Bikes),中國品牌正快速走出去。
- 挑戰:
- 品牌形象:如何扭轉「便宜但不耐用」的刻板印象?
- 技術壁壘:變速套件、避震等關鍵專利仍被歐美日壟斷。
- 售後服務:海外維修網絡尚待完善,影響消費者信任度。
六、對自行車愛好者的影響
- 平價高配:3,000–5,000 元即可買到碳纖車架、油壓碟剎,甚至無線電變。
- 創新體驗:國潮設計、智能功能、App 控制,讓騎行更有趣。
- 競爭紅利:國產品牌相互競爭,逼出更多技術創新與性價比產品。
不過,消費者仍需理性:挑選有口碑、售後完善的品牌,才能避免「買便宜吃大虧」。
七、結論:中國品牌正在改寫單車新版圖
2025 年,大陸自行車品牌不再只是世界工廠背後的代工者,而是帶著 國潮設計、技術升級與國際賽事背書,昂首走向世界舞台。
這場變局對全球單車產業意味著新的競爭格局,也讓更多車迷能以更親民的價格享受更高規格的騎行體驗。當然,中國品牌能否真正站穩腳跟,還需要時間與市場的考驗。
👉 下一篇預告:我們將深入拆解這些品牌如何從「平價」一路進化,逐步挑戰歐美日的高端車廠,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