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是一位內向的家庭主婦,平日往來的對象只有家人。有一天早上,文華推著生病的媽媽到公園散心,遇見一位雍容華貴的太太,那位太太笑容可掬,見到文華遂慢下腳步攀談,兩人有一見如故之感,文華於是答應對方也來為社區盡一點心力。
文華內向心善,尤其答應別人的事一定會做到,所以她每個星期都會在中山八德的某間銀行前面做資源回收,從害羞低頭慢慢的做,做到抬頭挺胸、胸有成竹。文華的先生一直是她最堅強的後盾,不管是家務上,還是經濟上,還是壯膽打氣,文華說,「我以前很沒自信,也不太敢跟別人說話,我先生鼓勵我去上高中補校,除了念書還能交朋友。平時只要有志工勤務,他都會包攬家事,讓我沒有後顧之憂,我能做得這麼稱心如意,都是先生成就的。」
文華跟先生育有三個女兒,文華一心想要帶女兒參與社區服務,可是三個女兒平日工作繁忙,假日有時也要加班,始終苦無機會。老智者說,「傳承」很重要,意思是把行善的事業傳承給下一代,父母不用留財留房,光靠這一份善的傳承就能讓孩子平安順利,一生不虞匱乏。有一天,二女兒突然無預警的失業,找了相關工作卻沒有下文,她覺得不可思議,履歷就像投入大海,連聲音都沒有。二女兒工作無著落,陷入苦惱與負面情緒,文華於是鼓勵二女兒一起做志工。
整整一年,文華與二女兒哪裡有勤務就往哪裡去,做得法喜充滿,心開意解。一年後,二女兒也成為社區志工,開始接勤務,也在同一個時間,原本石沉大海的履歷重新被翻閱,有一間大公司主動找她面試,也面試成功順利上班了。文華說,有願就有力,原本擔心女兒只顧生計不顧囤福,剛好因緣生成,二女兒就這樣走入慈善的大門,傳承終有人。文華希望把其他兩位女兒一起帶進來做,「我跟先生老了,總有一天會先走,留給女兒不多,如果她們能靠自己修善修福,自耕福田,我們才能真正放心。」
老智者常說,入善門不貧,出善門不富,做好事的人一定不缺。文華是家庭主婦,在大台北地區過日子,僅靠先生一個人的薪水竟也默默養大三個女兒,將她們栽培進大學研究所,也有一間擋風避雨的房子。文華說,惦惦的做、默默的付出,生活所需都會恰如其份來得剛剛好,不會缺乏更不會不足 ,因為知足是富、付出是福。
#福是做來的
#一善念
#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