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畫,不只是藝術品,而是靈魂的鏡子。
在這趟英國旅程裡,我三次遇見了同一幅畫:《The Light of the World》。
一次不期而遇,一次悄然重逢,一次是主動尋找。
而每一次相遇,都像是宇宙輕輕敲門,提醒我:**你不需要尋找更多,只要活出光,自會有人看見。**
---
📍第一次相遇|倫敦.聖保羅大教堂
那天我原本是要登頂,卻在轉角處看到這幅畫。
耶穌站在門外,手提燈籠,門上沒有門把——只能從裡面打開。
下方寫著那句熟悉的聖經文字:
> “Behold, I stand at the door and knock…”
那一刻,畫作很安靜,卻帶著重量。
我寫下:「自由從來不是掌控,而是選擇。門要不要打開,由你決定。」

---
📍第二次相遇|曼徹斯特.市立美術館
我沒想到會再次看到這幅畫。那天只是臨時起意,隨意走進美術館,畫作就安靜地掛在牆上。
不同的版本、不同的城市,卻又是那個熟悉的畫面。
這一次,它沒有對我說話,但像是在靜靜等候,
像是某種早已知曉我的能量,在黑暗中點著一盞燈,不催促也不離開。
---
📍第三次相遇|牛津.Keble College 教堂
我終於決定去找那第三幅畫的原作,但那天教堂沒有開門。
我在學院的櫃檯看到一張印有這幅畫的明信片,便買了下來。
也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
我沒看到原作,但我並不覺得缺了什麼。這樣就夠了。
這不是「收集完成」的滿足,而是
一種靜靜的飽滿——「原來我早就擁有比想像中更多。」
---

✨ 花若芬芳,蝴蝶自來
這三次相遇,像三次呼喚,也像三種人生階段:
- 曾經路過卻沒意識到的我
- 默默被看見與提醒的我
- 選擇去尋找、最後學會放下的我
我們總以為要努力「去做些什麼」才會被看見,
但這幅畫卻在靜靜地告訴我:
成為光,蝴蝶就會來。
你無需大聲,只要真實地綻放自己。
正如那句話:「花若芬芳,蝴蝶自來。」
不是你去招攬,而是你值得被靠近。
我站在牛津的教堂外,手握那張明信片。
耳邊突然響起那熟悉的旋律:
🎶 Let it be, let it be...
畫作中的光、這段旅程的節奏、還有我此刻的心,終於對齊了。
---
🔍 關鍵字回顧:
- 英國藝術旅程|倫敦、曼徹斯特、牛津必訪景點
- 聖保羅大教堂藝術|St Paul's Cathedral 畫作欣賞
- The Light of the World 畫作介紹與象徵
- William Holman Hunt 拉斐爾派畫家介紹
- 靈性旅程|本自具足、花若芬芳、蝴蝶自來
- 曼徹斯特市立美術館|Manchester Art Gallery
- 牛津 Keble College 教堂藝術藏品
---
🌿 反思:
當我們停止追趕與證明,
當我們願意靜靜地站在生命門外,點一盞燈,
你會發現——
最深的連結從來不在聲音裡,而在光裡。
願你相信:
你就是那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