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評價。頻率響應標準在哪裡?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音響評價。頻率響應標準在哪裡?

raw-image

很多被頻響教條洗腦的信徒,一開口就搬出「頻率響應不夠平整=失真」、「頻率響應要絕對平直」這類公式化說法。

一旦反問:「頻率響應該平到什麼程度?標準在哪?」對方往往答不出來,因為這類觀點多半來自片面資訊餵養,而非真正理解聲學原理,更無從談起「獨立思考」。

上述答案很簡單,就在第18章(P.391)下圖。

Floyd Toole《Sound Reproduction》第18章結論摘要(P.391):

1. 軸上與離軸響應的平滑度是關鍵:

真實度評分高的喇叭,其 on-axis / off-axis 曲線皆平整、變化小,顯示頻響曲線的整體一致性極為重要。

2. 定義頻段 300–3000 Hz 為參考基準:

為頻響與音壓歸一化的標準頻段。Toole 建議此區段需極為平順。±3 dB 容差過於寬鬆,無法作為優秀喇叭的判準。

3. 離軸響應應接近軸向特性:

避免 off-axis 出現劇烈 dips 或方向性失衡,是好聲音可覆蓋整個空間的關鍵。

4. 低頻延伸(−10 dB點)比能量更重要:

評分高的喇叭不一定低頻能量多,但低頻延伸更深。−10 dB cutoff 頻率比傳統 −3 dB 更具聽感關聯性。

感想:

真正優秀的系統,其頻率響應在中頻(300–3000 Hz)必須極為平順,這是人耳最敏感的區段,也是判斷音質真實感的核心依據。

高低頻段,只要控制在 ±3 dB 內,對一般聆聽已屬理想水準。

至於人耳相對不敏感的頻段(如高於 10 kHz 或低於 100 Hz),則無需過度苛求。

 推薦閱讀:

Floyd Toole《Sound Reproduction》第十八章:Loudspeakers II: Objective Evaluations

書籍免費下載:

Sound Reproduction The Acoustics and Psychoacoustics of Loudspeakers and Rooms Floyd Toole

https://l.facebook.com/l.php?u=https%3A%2F%2Fwe.riseup.net%2Fassets%2F443799%2FSound%2BReproduction%2BThe%2BAcoustics%2Band%2BPsychoacoustics%2Bof%2BLoudspeakers%2Band%2BRooms%2BFloyd%2BToole.pdf%3Ffbclid%3DIwZXh0bgNhZW0CMTAAYnJpZBExSG1kWHlkRUNVbWpWUTVaYQEenCXOMFinb9YvtavoMS7IMIU87e4X0WmTf68kuL7_iq1AMj8FuenOz5CMJaE_aem_BEQ_gNS9aRlx6qIPBnDpwg&h=AT3PzHK30w0OXHysxjuugvW0Zc7soh_XkDnT0wvuv_A9RFF9pni5X0_x0xDv3qAHINtR7dli8pYRVfPDoZpyEcGJvarhW6qNP8MBWV925y8OkxmkPQKjCNSQhKjEru2xFRnEveSa5QLBRaZ6Tw&__tn__=-UK-R&c[0]=AT1BxTSL2X9gV5oGE6U6Eg4noq7mt48R7zp42CI3SV1lpnXkRsJu0owEnQcXEyLT1PYc0u3WwSt1IDgLJiM4H9XMsi11ptp8JoGry61nyJRPAPyrJHmsMIiOEE_4s4QmIYer_7p0cxITbGl2KygFiGmc3O-B3rbXavt9WDO1vIh3CpiJbPx4CM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通人的音響之路
0會員
15內容數
小島上充斥著玄學、迷信、行銷話術。普通人要如何追尋音響美聲? 這裡紀錄我的歷程,一場聽覺上的去偽存真。
2025/08/19
許多人認為音響器材、線材等配件會顯著影響音質,但實際上,人耳的辨識能力可能不如想像中高。本文透過 ABX 線上測試與相關研究,說明多數人難以分辨高碼率 MP3 與無損音訊的差異,並探討人耳聽覺的特性限制。
Thumbnail
2025/08/19
許多人認為音響器材、線材等配件會顯著影響音質,但實際上,人耳的辨識能力可能不如想像中高。本文透過 ABX 線上測試與相關研究,說明多數人難以分辨高碼率 MP3 與無損音訊的差異,並探討人耳聽覺的特性限制。
Thumbnail
2025/08/19
兩聲道要顧好皇帝位。 但PA現場能做到多少? 降低評價標準後。PA 系統能達成多少?讓我們用數據檢驗。 (覆蓋區 ≥70%、≥100 測點、網格 ≤3 m、1/3 octave 平滑) 1. 主頻帶(50 Hz–12.5 kHz) 主覆蓋區:相對目標曲線 ±3 dB 。全覆蓋區 ≤ ±4 d
Thumbnail
2025/08/19
兩聲道要顧好皇帝位。 但PA現場能做到多少? 降低評價標準後。PA 系統能達成多少?讓我們用數據檢驗。 (覆蓋區 ≥70%、≥100 測點、網格 ≤3 m、1/3 octave 平滑) 1. 主頻帶(50 Hz–12.5 kHz) 主覆蓋區:相對目標曲線 ±3 dB 。全覆蓋區 ≤ ±4 d
Thumbnail
2025/08/19
使用玻璃棉後,房間聲學條件改變,需要重新擺位。我沒有前輩十八招的功力,但要求每一步都能被量測驗證。以下分享我的科學化流程。 流程步驟 1. 確認房間尺寸與結構。包含突起、不對稱牆面。大致計算出開始位置。 2.分聲道量測。單聲道輸出,分別量測左右喇叭(REW)。 3.建立基本幾何。等邊三角形擺
Thumbnail
2025/08/19
使用玻璃棉後,房間聲學條件改變,需要重新擺位。我沒有前輩十八招的功力,但要求每一步都能被量測驗證。以下分享我的科學化流程。 流程步驟 1. 確認房間尺寸與結構。包含突起、不對稱牆面。大致計算出開始位置。 2.分聲道量測。單聲道輸出,分別量測左右喇叭(REW)。 3.建立基本幾何。等邊三角形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和樂友聊音樂和鋼琴調音,結廬人境,感斯人言。
Thumbnail
和樂友聊音樂和鋼琴調音,結廬人境,感斯人言。
Thumbnail
音色/她振動底 喉間頻率率性 迴響/我愛慕底 寂寞等同嘆息 她不可方物之美 忘看/直聽 頸項的悠長共鳴
Thumbnail
音色/她振動底 喉間頻率率性 迴響/我愛慕底 寂寞等同嘆息 她不可方物之美 忘看/直聽 頸項的悠長共鳴
Thumbnail
此圖是我發出A3高度的母音[a]所呈現的聲譜結構,黑底圖的部份是各頻率實際上泛音聲量相對大小的狀態,人耳的聽覺頻寛只在20~20000Hz,所以,圖型至多也就到20000Hz而已囉:
Thumbnail
此圖是我發出A3高度的母音[a]所呈現的聲譜結構,黑底圖的部份是各頻率實際上泛音聲量相對大小的狀態,人耳的聽覺頻寛只在20~20000Hz,所以,圖型至多也就到20000Hz而已囉:
Thumbnail
所謂的頻率,指的就是聲音的高低,頻率越高,聲波震動得越快,音高就也越高,反之,頻率越低就代表聲波震動得比較慢,音高自然就會比較低,了解了音高之後,我們就來談談今天的主題: 「音準」! 中央A 在1939年,英國倫敦的一場國際會議,把中央的音名A(唱名La),正式定為音頻440hz,也就是音頻一秒
Thumbnail
所謂的頻率,指的就是聲音的高低,頻率越高,聲波震動得越快,音高就也越高,反之,頻率越低就代表聲波震動得比較慢,音高自然就會比較低,了解了音高之後,我們就來談談今天的主題: 「音準」! 中央A 在1939年,英國倫敦的一場國際會議,把中央的音名A(唱名La),正式定為音頻440hz,也就是音頻一秒
Thumbnail
唱的響亮非常重要,當聲音中2000Hz以上的頻率佔比較多,人聲會具有穿透性,原因之一是人類聽覺在2000~5000Hz的聽覺最敏銳,會得到更多的聲量擴大。再者,樂器音色的泛音結構,往往呈現較多的中低頻比例,唱的響亮才能由伴奏的聲響中”穿透”出來。 上圖是鋼琴彈下C4音高所呈現的泛音結構,1000H
Thumbnail
唱的響亮非常重要,當聲音中2000Hz以上的頻率佔比較多,人聲會具有穿透性,原因之一是人類聽覺在2000~5000Hz的聽覺最敏銳,會得到更多的聲量擴大。再者,樂器音色的泛音結構,往往呈現較多的中低頻比例,唱的響亮才能由伴奏的聲響中”穿透”出來。 上圖是鋼琴彈下C4音高所呈現的泛音結構,1000H
Thumbnail
瓦力喜歡家訪,喜歡採集音響發燒友的生命故事和他們不凡的器材搭配史。透過家訪,如同一扇扇音樂之窗,能進入生命的核心。故事中描述了與音響設備相關的趣事和感悟,引導讀者去思考對真實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喜歡音樂的朋友可以在這篇文章中找到共鳴和啟發。
Thumbnail
瓦力喜歡家訪,喜歡採集音響發燒友的生命故事和他們不凡的器材搭配史。透過家訪,如同一扇扇音樂之窗,能進入生命的核心。故事中描述了與音響設備相關的趣事和感悟,引導讀者去思考對真實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喜歡音樂的朋友可以在這篇文章中找到共鳴和啟發。
Thumbnail
音樂會中的導聆讓聽眾更快了解曲目內容和情緒張力,對於比賽曲和藝術性較高的曲目尤其重要。透過導聆,聽眾更融入樂曲,也是一種社會教育。
Thumbnail
音樂會中的導聆讓聽眾更快了解曲目內容和情緒張力,對於比賽曲和藝術性較高的曲目尤其重要。透過導聆,聽眾更融入樂曲,也是一種社會教育。
Thumbnail
很多時候,音樂製作人都會追求音質一定要最好,混音混到完美、錄音一定要用最頂尖的錄音室,雖然這麼做當然沒錯,但是音質好,音樂真的一定好嗎?
Thumbnail
很多時候,音樂製作人都會追求音質一定要最好,混音混到完美、錄音一定要用最頂尖的錄音室,雖然這麼做當然沒錯,但是音質好,音樂真的一定好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