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沒有好壞 只有適不適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很多時候,音樂製作人都會追求音質一定要最好,混音混到完美、錄音一定要用最頂尖的錄音室,雖然這麼做當然沒錯,但是音質好,音樂真的一定好嗎?

音質是不斷變化的

其實我自己的觀察裡,音質和音樂並沒有絕對的關係,雖然說音樂製作的科技和技術一直在進步,但我們也不會因此覺得早期的音樂比較難聽。

像1940年的爵士樂雖然常常都是表演現場錄的,還聽的到觀眾發出的椅子雜音、交談聲,但完全不影響我們欣賞音樂的體驗,反而這些雜音更讓我們身歷其境。


典。

對我來說,這些都證明了,音質雖然是音樂製作裡面很重要的一環,很多聲音工程師也都會想辦法把用當下的技術,把音質製作到最好,但一段時間後,新的科技和技術又會出現,音質也會不斷進化,但這不代表你的音樂會隨著時間越來越糟,因為真正的主角都還是在音樂本身。

只有最適合的聲音

以前讀書時,一位得過葛蘭美獎的錄音師老師和我們講過一句讓我反思很久的話,「聲音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

有些音樂類型就是必須要用好幾萬元的麥克風、在上千萬打造的錄音環境裡面錄音,用的混音技巧也必須是業界最新潮、最酷的做法才能做出那種音樂的味道。

但有些音樂反而就是必須用台幣50元的電腦麥克風來做,那種渾然天成的爛聲音才是最適合某些音樂類型的。

例如以前聽重金屬時,一些老鞭擊金屬(Thrash Metal)、黑金屬類型的樂團,就是要聽到那種一堆壯漢在自己家裡亂搞一通、粗製濫造的錄音質感,聽起來才夠爽夠對味啊!


不只是錄音、混音的質感,音色也是一樣,在學配器法的過程中,我們總是會聽到,這些音色就像我們的聲音調色盤一樣,透過編曲把這些聲音色彩畫出來。

有些音樂類型就是有他專屬的特別音色,像Dubstep的Bass、流行EDM的Side Chain、鄉村音樂的滑音吉他…等等。

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多去觀察各種音樂類型的調色盤裡面有什麼常見的音色? 也仔細聽聽音樂家怎麼處理這些音色? 時間久了,你自然也累積出更準確的直覺,知道哪些音樂類型適合哪些聲音囉。

自己製作音樂也一樣

寫自己的音樂時也是一樣,並不是什麼設備或軟體都一定要用到最好最頂級的,一切都是看你怎麼去玩出最適合的聲音。

以我自己為例,我常常手邊沒有麥克風可以錄一些聲音素材時,乾脆就直接用iPhone來錄音,錄完就丟進DAW裡面處理,製作出來的聲音也沒有人聽得出這是用手機錄的。

但我也要聲明,這也不是在提倡用簡易設備,不用去尊重新的技術和科技,要不是有這些新的音樂製作科技,我們也不可能像現在這麼方便,電腦一開就甚至可以製作整張專輯了。

只是與其不斷的追求好聲音,不如退後一步思考,用長期聽各種類型音樂所累積出來的知識和直覺,來好好想想什麼樣的音色、音質才是最適合當下寫的那首曲子的。

我常常在作曲時,第一步就是先挑好音色,建立好我的聲音調色盤,很多時候,只要你的音色選對了,曲子的味道就已經出來一半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ilm Music 101
21.3K會員
232內容數
成為Film Music 101會員即可收到【每週輕鬆學作曲電子報】&【每週作曲練習】 讓你學配樂和作曲的同時和其他作曲家交流作品
Film Music 101的其他內容
2025/03/22
在一些預算比較小的案子,或分工沒有這麼明顯的情況下,我們作曲家就不太可能再把配器、編曲、混音這些工作發包出去,幾乎都是要一條龍自己做出來。 而這每個環節都會牽涉到你的創意成分,但靈感又不是天天都有!那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2025/03/22
在一些預算比較小的案子,或分工沒有這麼明顯的情況下,我們作曲家就不太可能再把配器、編曲、混音這些工作發包出去,幾乎都是要一條龍自己做出來。 而這每個環節都會牽涉到你的創意成分,但靈感又不是天天都有!那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2025/03/08
一般來說,配樂工作都是在整個影片製作流程的後期,畢竟我們常常要等最終的剪輯版本出現之後,才能開始對著影片寫配樂。 當然,也有很多時候已經號稱是最終剪輯了,但影片又被導演或其他參與者修改了一下,就算只修改一秒,跟著影片對點的音樂就會因此亂掉。 不過剛剛只是突然抱怨了起來,這不是今天的重點,雖然我們
Thumbnail
2025/03/08
一般來說,配樂工作都是在整個影片製作流程的後期,畢竟我們常常要等最終的剪輯版本出現之後,才能開始對著影片寫配樂。 當然,也有很多時候已經號稱是最終剪輯了,但影片又被導演或其他參與者修改了一下,就算只修改一秒,跟著影片對點的音樂就會因此亂掉。 不過剛剛只是突然抱怨了起來,這不是今天的重點,雖然我們
Thumbnail
2025/02/22
從20世紀初開始到今天的一百多年來,管弦樂團常常都是配樂的主要聲響,雖然近年多了更多電子、實驗音樂等不同的音樂風格,但管弦樂的配器法都還是配樂課程中必修的項目。 以往要寫管弦樂,作曲家一定要會讀與寫總譜,但當今隨著MIDI的出現,許多作曲家不用會讀總譜也能寫出很棒的音樂來,所以今天的主題就是討論:
Thumbnail
2025/02/22
從20世紀初開始到今天的一百多年來,管弦樂團常常都是配樂的主要聲響,雖然近年多了更多電子、實驗音樂等不同的音樂風格,但管弦樂的配器法都還是配樂課程中必修的項目。 以往要寫管弦樂,作曲家一定要會讀與寫總譜,但當今隨著MIDI的出現,許多作曲家不用會讀總譜也能寫出很棒的音樂來,所以今天的主題就是討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和樂友聊音樂和鋼琴調音,結廬人境,感斯人言。
Thumbnail
和樂友聊音樂和鋼琴調音,結廬人境,感斯人言。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Week2/在不及三坪空間大小的鼓室裡聽見的爵士鼓原音特別細緻好聽...
Thumbnail
Week2/在不及三坪空間大小的鼓室裡聽見的爵士鼓原音特別細緻好聽...
Thumbnail
決定聲音的魅力與專業感,大抵就只有四個面向,音質、音量、音域與節奏,今天只聊"音量"與"音域"所組成聲音情緒的量域矩陣。 四個組合,音量大、音域高的”激情”感;音量小、音域高的”柔情”感;音量小、音域低的”理性”感;以及,音量大、音域低的”氣勢”感。在擁有”歌手共振峰”的響度前題下,這些音量與音域
Thumbnail
決定聲音的魅力與專業感,大抵就只有四個面向,音質、音量、音域與節奏,今天只聊"音量"與"音域"所組成聲音情緒的量域矩陣。 四個組合,音量大、音域高的”激情”感;音量小、音域高的”柔情”感;音量小、音域低的”理性”感;以及,音量大、音域低的”氣勢”感。在擁有”歌手共振峰”的響度前題下,這些音量與音域
Thumbnail
學習薩克斯風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會面臨聲音不好聽的問題。本文將分享如何透過控制氣來改善音色,並提供有效的練習方法。
Thumbnail
學習薩克斯風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會面臨聲音不好聽的問題。本文將分享如何透過控制氣來改善音色,並提供有效的練習方法。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