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松本大洋
書名: 《東京日日》(台灣版)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6月(第一集)、2024年7月(第二集)、2025年7月(第三集)
集數:共3集
簡介:
一個在小學社工作了30年,因為搞砸一本雜誌而決定離職以示負責的前漫畫編輯鹽澤和夫,本想離開業界不再碰漫畫,在最後關頭卻還是割捨不了他對漫畫的熱愛,轉而成為自由編輯,竟毅然決然投入他所有的退休金,打算創造一本理想的漫畫雜誌。松本大洋透過鹽澤親自一個個拜訪他先前負責的漫畫家,向他們邀稿,畫出這些重新拾起畫筆的漫畫家,他們無人知曉的現況與創作上的掙扎,流露著松本大洋對漫畫從業者的情摯和關懷。
心得:
在朋友的推薦下,我第一次看松本大洋的漫畫,他的畫風與內容,和我過去接觸的少年漫畫截然不同,他的線條筆觸粗獷些,更著重人物環境的寫實與事物肌理的表現,探討的主題內容也更深刻,其中情感幽微的流動,使讀者宛如沉浸在一本圖像式的散文之中。
在《東京日日》裡頭,所有主人翁的人生起落與悲歡心情都圍繞著「漫畫」而轉動,跟著鹽澤和夫拜訪漫畫家的腳步,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其實都是向個人自我內在的情感探索,從這些編輯與漫畫家的群像裡,讀者能從中找到與自己類似的生命經歷與心理投射而得到共鳴。
無法被定義的大人 前編輯鹽澤和夫要辦理想的雜誌
松本大洋筆下的主角鹽澤和夫,外貌並不亮眼,總是一身襯衫西裝領帶的上班族打扮,身為一名漫畫責任編輯,他打從心底喜歡漫畫,會為了漫畫家好,不惜冒犯對方也要有話直說;他的個性溫和,但是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絕不會退縮軟弱,這種性格反差營造的堅強感,更深植人心。此外,鹽澤為人真誠有禮貌,心地柔軟,深得漫畫家們的信賴。像是,當他說要辦新漫畫誌,向正在連載的人氣漫畫家宮崎長作開口邀稿時,長作當下就一口答應!
然而,鹽澤其實年逾半百了,從小學社離職後,忽然說什麼想辦「理想的雜誌」,這樣不務實際,又不是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竟滿腔熱血的說想改變漫畫界,這樣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好像在我們的身邊都有過。而鹽澤和夫所代表的,正是這樣的典型人物——隨著年紀漸長,步入社會愈深,內心仍然不願被社會現實給馴化,即使活得辛苦掙扎,卻對未來仍抱有理想與希望改變的人。
世故的長作遇上嘴賤的青木 兩人都遭遇困境
《東京日日》除了描繪鹽澤向過去他負責過的漫畫家邀稿這一主線之外,還特別著墨「宮崎長作」與「青木收」這兩位資深漫畫家與新人漫畫家的成長蛻變之路。宮崎長作是名連載漫畫家,長期創作下失去了靈魂,內容流於空洞,不僅鹽澤點出他的問題,連宮崎長作的前妻也從他的作品中看到他陷入痛苦,而長作本人也早有自覺,卻難以從困境中走出來;青木收則從過去一貫陰鬱憂愁的畫風,轉型為王道漫畫,漫畫雖然一炮而紅,卻掉入對自我才能的懷疑。
宮崎長作和青木收這兩個角色性格都很鮮明、可愛有趣,長作是個大胖子,全心沉浸在創作的世界,對於其它事都漫不經心,生活凌亂,愛抽煙喝酒又脾氣倔強,但是對女兒瑠奈愛護有加。青木收,身材瘦瘦高高的,披散著一頭長髮加蓄鬍,散發頹廢的藝術家氣息,不可一世,說話尖酸刻薄,一旦被人批評就玻璃心碎滿地。
麻煩人物青木轉性了? 創作遇上撞牆期
特別是青木收這角色,我常常被他逗樂,講話沒大沒小,卻往往一針見血,像他和長作老師兩人第一次見面,就直戳人家痛點,兩人是不打不相識。青木收在與他的新任責編林里莉子的相處互動上,從一開始的嫌棄討厭對方,到後來對林小姐心悅誠服,其過程好笑又充滿感動。
在鹽澤辭職交接的時候,他將原本他負責的漫畫家青木指定給林里莉子負責,後來林受不了青木,跑去問鹽澤當初為什麼要把青木交接給她?鹽澤說,「因為我覺得你跟青木非常像。」惹來林的不悅!
後來,當林向總編推薦讓青木的新作進入夏季連載的時候,一席話流露出她對青木的知惜之情,她在青木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看他像刺蝟般瘋狂保護自己、不讓人靠近,最後卻被困在自己的膽小孤獨裡,看到這樣的他,林心裡感到刺痛感。
松本大洋很擅長插入周遭環境的畫面,而不去談正題的後續,例如林里莉子跟總編還在討論青木的新作問題時,畫面忽而帶入一組編輯跟漫畫家的對話,還有編輯部的工作場景。而我很喜歡這樣側寫青木的畫面——當林談到青木時,有些畫面會切回青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感覺將青木的心流具現出來。
青木在創作的路上,先是遇到風格被迫轉變,再來初嚐走紅滋味,卻馬上遇到創作瓶頸,認為自己再也無法畫得比現在更好了,懷疑自己根本沒有畫漫畫的才能……過去,氣焰囂張的他還在嘴炮那些漫畫家盡畫些糞作,然而,當他也成為一線連載漫畫家時,每週為了趕稿焦頭爛額,一顆心跟著讀者回應七上八下,他才體會做為連載漫畫家的辛苦,光是讓連載不開天窗、能持續連載不被腰斬,就非常令人敬佩了。
在青木陷入低潮的時候,松本大洋有一幕畫到,有幾位漫畫研究會的學生粉絲很喜歡青木,他們懷念和喜愛青木以前陰鬱的畫風,甚至其中有一個男孩想將自己的漫畫投稿到小學社,期待能碰上青木一面。我覺得創作者永遠不會是孤單的,這世上一定有著自己不知道的讀者默默讀著自己的作品並且喜歡著。當時,面對遇到撞牆期的青木,松本大洋一定是想藉這群小粉絲給他力量。
業界追求利潤為導向 漫畫家被逼到絕望
我覺得松本大洋將他在從事畫漫畫裡所遇到的各種經歷、看到的事情,都畫下來了。他時而轉換視角,從編輯的角度出發,時而發散到多個漫畫家的角色,映現整個業界現象和漫畫家的困難處境。
例如,鹽澤在向嵐山森老師邀稿的時候遭到拒絕,嵐山森說他不再畫漫畫了,「我對這個業界絕望了。不只是光顧著追求利潤的方針,還有對此潮流毫不質疑的編輯群……那些只知道對誇張演出的作品瞎起鬨的讀者也得算上一份……」他如此憤慨的表示。
當林里莉子推薦青木的新作進入夏季新連載時,遭遇總編和伊賀的反對,他們反對的理由正突顯先前嵐山森所指出的問題:整個漫畫業界以追求利潤為導向,而且作者、編輯、出版社和讀者都是助長這風氣的共犯。我覺得青木收和嵐山森很像,青木收就像年輕時的嵐山森那般天才橫溢,他們窮盡生命畫出巔峰之作,說出同樣憤世嫉俗的話,從青木收的創作路程可以窺見嵐山森曾走過的路,以及他何以感到如此絕望。
絕望,有心死,也有外在物質的死去。
絕望,有大至於整個漫畫界的理想被利潤的蠹蟲蛀蝕殆盡,也有小至於漫畫家個人生活的分崩離析。
這些漫畫家都曾紅極一時,然而,隨著他們漫畫大賣,他們的婚姻與家庭生活也隨之崩解。像是嵐山森不再畫漫畫後,房子和財產都轉到妻子名下,婚姻家庭也隨之黯然結束;長年埋首畫畫的宮崎長作也跟妻子離異了,離婚後,一個月才有一次探視女兒的權利。對於以畫漫畫為職志的漫畫家來說,他們不僅拿命在換,同時也犧牲了婚姻家庭和天倫之樂……此外,青木收在新漫畫能連載之前,有好幾個月的房租都付不出來,飯田橋町子成名前,窮到快沒飯吃,他們都被生活逼到走投無路,這些悲淒慘澹是多少漫畫家人生的縮影,這些也都是某種外在物質上的絕望。
然而,還有更可怕的絕望——它來自內心,來自創作遭遇的困境引發的自我懷疑和恐懼。
這樣的絕望,使嵐山森不再碰漫畫,連有放漫畫的咖啡店也不敢走進去。松本大洋筆下的漫畫家西岡誠曾說:「現在的日子過得風平浪靜,一顆心不想再隨著畫漫畫起起伏伏。」我想,這將所有漫畫家心裡對漫畫的糾結,做了最好的詮釋。他們隨著畫出喜歡的漫畫笑,隨著連載被腰斬哭,隨著漫畫廣受好評而感到被肯定,隨著漫畫跌出人氣排名而失落,也隨著成就一部好作品欣喜若狂,苦無創作靈感死線逼近而著魔……
然而,如果人生能再來一次,他們可能同樣無法拒絕畫漫畫的熱情,是吧?
為誰而畫 連載是漫畫家的生命線
透過鹽澤與多位漫畫家的互動,這些不同個性、不同處境的漫畫家像是開啟了共同對話。
例如,漫畫到底是畫自己想畫的,還是該向市場媚俗迎合?
接受鹽澤邀稿的漫畫家表示,「從今只畫自己想畫的。」但是,曾經是鹽澤負責的漫畫家飯田橋町子,她回憶過去鹽澤讓她想畫什麼就畫什麼,對她的畫也很欣賞贊同,然而,市場對她的漫畫卻完全抱持不同看法,她成名不起來,甚至窮到快餓死了,沒錢吃飯;在飯田橋跌到人生的谷底,她遇見眾代社的鬼島編輯,鬼島批評她的畫就像是垃圾,要飯田橋別把自我帶進作品,鬼島要她畫什麼就畫什麼。自此,飯田橋宛如和惡魔打了契約一般,她的漫畫被鬼島羞辱到體無完膚,她的體力被鬼島逼到極限,每天都從瀕死的邊緣倖存下來,無時無刻沒有不想殺死鬼島。但是在那個鬼島地獄裡,飯田橋脫胎換骨,逐漸打開自己成名之路,經濟條件也得到改善,對飯田橋來說,如果畫自己想畫的,卻要每天為三餐沒有著落發愁,她寧可出賣自己的靈魂,投其市場所好,為畫而畫。
然而,我認為,為自己或為市場而畫,並沒有絕對的對錯。就像鹽澤曾引用19世紀法國畫家卡密爾.柯洛(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的話說:「若是你有著善良的心,那這顆心一定也會時時出現在你的作品裡。」我想,在飯田橋現在的漫畫裡,一定也能看見自她出道以來持續追求的初衷。
不過,從飯田橋身上,能看到漫畫沒有登上連載就什麼都不是。再想到長作,即使畫得那麼掙扎痛苦,還是巴著連載不退下來。連載,就是漫畫家的生命線啊!
真正的才能不是天賦 而是真誠面對自己
除了「為誰而畫」這個問題之外,有沒有「才能」似乎也困擾著漫畫家們。
《東京日日》裡的漫畫家蛙仔說,真正有才能的是阿徹(他雙胞胎兄弟)。前面談到的漫畫家青木收,在漫畫一夕爆紅之後,覺得自己再也畫不出了,而陷入成功後的自暴自棄。人氣漫畫家宮崎長作的漫畫則被鹽澤說內容空蕩蕩的,說他是為畫而畫。長作的助手草刈,畫了一年什麼也畫不出來……
究竟什麼是才能呢?如果連這些一線的漫畫家都說自己沒有才能,那還有漫畫家能自詡嗎?
我認為,真正的才能不是強調創作的天賦,而是在創作過程能持續戰鬥下去的能力。就像鹽澤形容一部真正的好作品是會隨著讀者的成長與其心境的變化而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動。而漫畫家真正的才能也是像這樣,歷經每一次挫折、瓶頸和挑戰的時候,你都能迎向它,一如鹽澤鼓勵長作的話:不要逃避漫畫。
草刈的告白 框內框外的世界
在《東京日日》裡,除了鹽澤、長作和青木之外,還有一個角色,我也非常喜歡,那就是長作的助手「草刈」。
草刈像是個文藝青年,有一顆善解人意的心,善於傾聽和肯定對方,也很會照顧別人、打理生活,勤於周全出版社和長作老師連載的事,卻藉由忙碌不去正視自己的事。
放棄與堅持,究竟哪個才對呢?這也是漫畫裡,縈繞在每個人心裡的問題。
決定放棄漫畫的草刈,曾如此告白:
「過去那個讓我不眠不休的漫畫世界,好像已經離自己愈來愈遠了。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像是從框外看著自己……框內的那個人,已經沒有想說的故事了。僅僅只是被技術所操弄著而已……這就是我感覺到的。」
我覺得「漫畫」可以置換成任何使人縱情投入的事,寫作是,攝影也是,對所有全心全意創作的人而言,能像草刈那樣發覺到自己在框內框外,真誠面對自己,然後做出忠於自己內心的決定,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向長作辭別後的草刈,在接近黎明前的夜,獨自一個人走在街道上,有時候,我們也會像,也需要像草刈那樣一個人走,用活在自己世界以外的視野,去看自己周遭身處的世界,也或許有人正在你決定出發的不遠處等你,接住你,接納你。
對於草刈來說,放棄漫畫是種解放,長作結束連載也是解放。放棄與堅持,到底怎麼做才對?我想,從來沒有定論,而且同樣艱辛。如果你也正面臨這樣的抉擇,我想跟你說,「順從你的心」。(這也是我給自己的回答)
松本大洋從業超過30年 心中點滴畫成《東京日日》
《東京日日》是本很有溫度、充滿感動,容易讓人眼眶溼濡的一部漫畫。例如,鹽澤與已故漫畫家立花禮子的對談,還有長作帶女兒瑠奈看完漫畫家椎野子的畫展回去路上的父女閒聊…等,我覺得這些是作者松本大洋在漫畫界奮鬥超過30年的閱歷的總和,當中揉合了多少他真實的人生經驗與畫畫心得,而使得他筆下虛構與現實的交界不復存在。
像是在第3集,鹽澤去東北拜訪蛙仔的時候,有一幕蛙仔回憶阿徹問他,「這話該怎麼收尾?」蛙仔說,「用遠景收尾不就好了。」阿徹也表示贊同。其實這樣的遠景收尾,在松本大洋《東京日日》裡時常看到,我認為那是一種松本大洋獨特的溫柔。
然而,松本大洋的世界觀裡並不是無盡的溫柔包容,偶爾溫柔裡也摻雜著業界的殘酷,還有對自我的反思。
曾經,在鹽澤找書店鋪貨碰壁的時候,小學社的後輩同事林里莉子想幫鹽澤的忙,擅做主張的幫鹽澤向公司爭取用小學社作為他發行的貨號,能順利讓他的新雜誌上架到全國通路,此舉引來鹽澤的嚴正拒絕。當下,鹽澤捫心自問,他對前公司心裡想必仍有疙瘩,無法釋懷,才不想靠他們的力量,只想自食其力做給人家看。套句漫畫家飯田橋町子說的,她從鹽澤的眼睛裡看到執念——他辦新的漫畫誌是想證明自己的眼光沒有錯。
因此,在被鹽澤對漫畫的熱愛,和他對這些跌落神壇的漫畫家的關懷,以及這些漫畫家辛酸過往給感動之餘,我不禁心裡產生疑問:究竟是無法迎合這個市場的創作者就該被淘汰,還是該捨棄的其實是,為了實現個人理想與報復前公司的編輯的偏執?
人生有太多像這樣沒有答案而又困擾人的問題,有時我真想像青木那樣的疏狂。
青木在失志的時候曾對林小姐這麼說:「從這裡看下去的東京酷斃了!過去自己住的地方什麼鳥都沒有。」他認為東京充滿無窮無盡的能量,人在這裡也會脫胎換骨成另個人。這使我想到,我當初選擇上台北重讀大學,心裡應該也有多少是期待,能被台北所孕育,能踩到機會,成為不同的人吧。然而,現在想想,台北並無法孕育我,能造就自己的,唯有自己而已。
結語
在《東京日日》裡,雨、傘、蘋果,這些意象反覆出現,鹽澤的傘被吹飛,長作的傘也被吹飛,長作跑了起來去追傘,草刈雨夜裡拾起散落一地的蘋果,鹽澤用西裝外套層層包裹立花老師的畫在雨中奔跑……我相信,長夜將盡,黎明將至,大雨將歇,而我們還要是在夜裡在雨中持續抱持信念的人。
「真正的喜悅是來自於,這一整段伴隨著痛苦和煎熬的創作旅程。」
——鹽澤和夫

▲松本大洋最新漫畫《東京日日》1~3集書影

▲割捨不下對漫畫仍抱有熱情的鹽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