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山上躲颱風的三重保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可樂可樂安山

可樂可樂安山

這座山,就是8/16發生8歲男童倖存山難的可樂可樂安山。那如茵的箭竹草坡與藍天,是我記憶裡台灣深山中的美麗風景;然而當遭遇惡劣天氣時,風景最美的地方,卻會變成最危險的地方——毫無遮蔽、只能別無選擇地與惡劣天氣正面對決。

你,頂得住嗎?有山屋就安全嗎?

去年,在中央山脈更南方一點,整條路線山屋蓋好蓋滿的南二段,也發生了三個非新手的山難,只是更加遺憾的是,十分罕見地整隊團滅。由此可看出,其實山屋存在與否,跟登山安全沒有非常直接的關係,因為山屋與山屋之間的距離,已經足夠讓人受困其間,甚至會因「有山屋所以不用帶帳篷」的心態,讓登山者陷入更大的風險之中。因此,蓋山屋不應該是改善登山安全的優先選項,尤其在特定情況如南二段那件山難中,反而提升登山風險。

難以說撤就撤下山的長程縱走

長程縱走有別於一般登山,入山一週起跳的情況下,夏天很有機率在山上遇到颱風,但趨避原則和短一般登山很不一樣。台灣山域管理單位近七八年來都很認真地在發佈海警時,打電話傳簡訊趕所有轄區內的登山者下山,這是個貼心的服務,但其實全世界做到這種程度的國家,也只有台灣。

一來,天氣風險判斷本來就是登山者自己的責任,像媽媽提醒孩子上學要帶便當一樣消耗公務員大量時間趕人下山,還真是一種公務員的血汗奇蹟。二來,世界上的登山大國除日本外,很少有颱風這種事,自然也不會有相關措施。

然而,相對於短程登山可以接到通知說撤就撤,像南三段這種行程根本不可能。若是二週左右的行程,就已足以讓颱風從無到有,所以再怎麼依據天氣預報更改行程,終究有可能在行程中遇到颱風。當然,可樂可樂安山位置在難三段核心區,是一個行程中有密切注意天氣預報、做出相應修改策略,就不應該在那裡才就地躲颱風的位置。然而這支隊伍究竟遭遇了什麼,讓他們在那裡遇到颱風,已不可考,只有遺憾。

那麼這時,盡一切努力修改行程後仍無法下山的隊伍,在山上躲颱風就成為了「唯一的選項」。這時再繼續下山,甚至冒風雨前進,那就會發生去年南二段乃至早年奇萊山難那樣的遺憾,在山徑上被風雨凍死(高山的颱風雨是冰的)。遑論趕路過程的體能耗盡與踉蹌受傷的可能性,也會反過來提升危險性。

然而,這次的山難是老手在山上用帳篷躲颱風,一樣凍死了,那到底該怎麼辦?

「三重保險」

2020年以前,我每年夏天都一定會安排一趟超過10天的長程縱走,無可避免地與颱風季重疊,也遇過許多惡劣天氣,所以有一些通用的心得可以分享,那就是——「三重保險」。

哪三重呢?

  1. 密切注意天氣,決不戀戰當撤就撤
  2. 找尋避風處提前判斷紮營避難與否
  3. 長程縱走選用堅固的帳篷

第一道保險:掌握天氣

現在比以前更加方便,因為只要有做功課,就會發現其實現在的百岳路線中,幾乎每天,至多每三天,就一定會遇到一個「4G地形」。爬山遇到訊號不要顧著滑手機,第一件事情是跟留守人報平安,第二個是打開中央氣象署APP以及Windy看天氣,決定要繼續前進還是修改行程開始撤退。

8/16這起山難的路線訊號點確實不多,但在內嶺爾山到義西請馬至山間的稜線上是有訊號的,那時就能依照預報情勢,推估颱風來襲時隊伍可能會在什麼位置,有沒有躲避可能;若那時選擇撤退,時間還綽綽有餘。他們沒有修改行程的可能性很多,比如兩位都是長者,手機可能沒有網路只能通話,也可能是判斷撤退會在太平溪東西源過不了溪而選擇勇往直前等等,所以這邊不加以評斷,只是分享訊號點與可能。

總之,只要隊伍在山上每天有把握訊號好好自己研究天氣,那基本上不是能在颱風來臨前就趕快轉進撤退下山,就是能提前配合隊伍實力評估,預知自己在颱風來臨前能推到哪個安全的位置避難,安全分數已達90分了(颱風跑太快躲不掉或走太深撤不下來的情況,真的沒有那麼常見)

第二道保險:尋找安全的地點避難

萬一真的跑不掉,那隊伍就只能依照自身的知識與經驗尋找山中安全的避難地點。這時「決定要紮在哪裡」就顯得非常重要,可以說是門藝術,因為山中的避風平坦營地不多,躲颱風最少二天起跳,太早紮營浪費糧食沒必要那麼苦(水不是問題,唯一的好處),太晚紮營又只能在避風的奇怪斜坡或畸零地中將就,十分痛苦。

避風的營地千變萬化,細細分析實在太長也記不住,大概舉幾個要點就好:

  1. 要:健康無枯木的森林凹谷、判斷風向後的避風掩體後
  2. 不要:毫無遮蔽的草坡、懸崖崩塌地與溪流附近、低窪地

大概是這樣,實際情況也複雜得多,尤其颱風吹落的枝幹非同小可,如果紮營在枯木、朽木附近,那可是相當危險的。總之,山很大,花點精力一定能找到比較避風的地方,不然水鹿早就都被吹走了。至於好不好睡安不安心,那就得看領隊的智慧了。

只要有個避風好營地,跟待在山屋一樣,不用急著下山,也不用擔心糧食吃完捱餓還是怎的樣的。記住,人只要有水喝就能活很久,至少三週起跳;請低頭看看自己的肚子,就知道餓死非常困難,請大家告訴大家。

第三道保險:堅固的帳篷

這起山難最主要的原因,是帳篷被颱風撕裂進水導致失溫。而就這麼剛好,在這張照片的這趟行程中,我使用的金字塔帳在拍完這張照片的當天晚上,就被東郡大山天空營地的狂風給吹破了,灌了我一晚風雨。可見南三段稜線上的狂風平常日就非常恐怖,遑論颱風了。

也是那趟下山以後,我發誓再也不用脆弱的帳篷,就去搞了一頂非常堅固的帳篷,一用就用到現在,已經七年了還是頭好壯壯,原廠甚至標榜可以硬扛時速百公里的大風。

當然,風向改變或方向搭錯,太極端時再厲害的帳篷也會垮。所以第一、二道保險非常重要,千千萬萬不要仗著自己帳篷厲害就不選擇紮營地點或不跑,那一樣還是會完蛋,是非常、非常愚蠢的心態。堅固的帳篷只是提高你意外紮營於開闊地點的存活率而已,並沒有任何「保證沒事」的價值,這可不是露營車啊!

當然啦,堅固的帳篷是有代價的,輕的貴到翻、傳統的也很貴還不算太輕,跟超高CP值的一眾便宜又算輕的帳篷比起來,簡單行程裡真的沒有什麼優勢。我就問,走個兩天一夜如眠月線加羅湖,是能遇到什麼逆天神風?是有什麼理由在爛天氣襲來前撤不下來呢?

然而,當你走入行程長達一週以上的原始深山,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克服來自大自然的所有挑戰時,一頂非常堅固的帳篷,就能成為最堅實的第三道保險,讓你在前兩道保險失效時,穩穩地在最惡劣的環境中守護你的生命。

不要留言問我用什麼帳篷,我還在婆羅洲雨林工作中不便回覆,市面上的好帳篷那麼多,找抗撕裂強度最高的款式自己研究,挑喜歡的就行。

當然,如果因為現實考量經費不足或不想花這麼多預算在帳篷上,那麼,前兩道保險都比第三道保險還要重要,有確實做好,就已經很安全囉!




長程縱走的風險不比一般登山,有許多心態需要調整,從前面的三道保險中就可以看到,能在野地裡保護自己的並不是山屋與政府,而是自己的「知識與裝備」,其中知識又比裝備更重要,它佔了兩項呢!

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重視長程縱走的風險管理,在台灣美麗動人的山林中,玩得平平安安、長長久久。

也希望逝者安息,這位大難不死的八歲弟弟能早日擺脫陰霾、與傷痕道別,好好擁抱自己,你已經很棒了。

至於說八歲爬百岳太小怎麼樣的酸民,我只能說目光如豆的井蛙真的不怕丟人現眼,比台灣所有傳統路線都難上數倍的馬特洪峰,世界上最年輕登頂的紀錄,據傳就是瑞士瓦萊州的「8歲」攀登者。

限制我們能去哪的,一直都不是年齡,
而是教育、訓練,以及眼界。

#獻給有志深入山林探索的每一個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雪羊隨筆,共享視界
1.6K會員
372內容數
跟著雪羊的腳步,悠遊山林隨影隨筆,在《共享視界》裡,一起看見山的萬千樣貌,加入以影像與文字探索世界的行列。在文影交流間結識同樣熱愛大自然的同好,輕鬆分享彼此的影像記憶與山林故事,建立山與人最深刻的連結。
2025/08/14
楊柳颱風閃電襲台後匆匆遠去,留下南部零星災情,也帶走了一些回憶。 隨著三大高山國家公園宣布重新開放入園,我發現玉山主峰步道棧橋損壞因此暫時封閉外,也驚覺那屹立雪北山屋旁十數年的圓柏大枯木,終於不敵太平洋襲來的風雨,倒下了。 這張2017年的照片,也成了絕版的追憶之一。
Thumbnail
2025/08/14
楊柳颱風閃電襲台後匆匆遠去,留下南部零星災情,也帶走了一些回憶。 隨著三大高山國家公園宣布重新開放入園,我發現玉山主峰步道棧橋損壞因此暫時封閉外,也驚覺那屹立雪北山屋旁十數年的圓柏大枯木,終於不敵太平洋襲來的風雨,倒下了。 這張2017年的照片,也成了絕版的追憶之一。
Thumbnail
2025/08/13
今天南部東部風雨交加,台北也是一陣一陣,不知道昨天在合歡山看到的野花們是否還安在? 七八月是暑假、是颱風季,也是台灣高山野花季節。昨天山徑上遇見了好多好久不見的老朋友:台灣野薄荷、風輪菜、黑斑龍膽、阿里山龍膽,甚至還有零星盛開的台灣百合,是台灣高山的夏季之美。
Thumbnail
2025/08/13
今天南部東部風雨交加,台北也是一陣一陣,不知道昨天在合歡山看到的野花們是否還安在? 七八月是暑假、是颱風季,也是台灣高山野花季節。昨天山徑上遇見了好多好久不見的老朋友:台灣野薄荷、風輪菜、黑斑龍膽、阿里山龍膽,甚至還有零星盛開的台灣百合,是台灣高山的夏季之美。
Thumbnail
2025/08/12
好久沒來合歡山了,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又有點不一樣。 今天帶嘉義民生國中的師生去爬合歡北峰,可能老天爺被用心的老師們打動,我們竟然在上禮拜的連日暴雨和明天的颱風之間,搶到了今天這個大晴天,白雲還因為颱風快來了而變幻莫測,真是太美。 謝謝緣份引領我們至此。
Thumbnail
2025/08/12
好久沒來合歡山了,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又有點不一樣。 今天帶嘉義民生國中的師生去爬合歡北峰,可能老天爺被用心的老師們打動,我們竟然在上禮拜的連日暴雨和明天的颱風之間,搶到了今天這個大晴天,白雲還因為颱風快來了而變幻莫測,真是太美。 謝謝緣份引領我們至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凱米颱風給台灣帶來了嚴重的災害,特別是在山區和南部地區。雨過雖然仍能天晴,但留下的傷害,要多久才能恢復?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災害和影響: 1. 山崩:    山區因大雨而引發的山崩和土石流,導致道路阻斷、房屋被埋,甚至造成人員傷亡。    一些村莊和偏遠地區可能因山崩而與外界隔離
Thumbnail
凱米颱風給台灣帶來了嚴重的災害,特別是在山區和南部地區。雨過雖然仍能天晴,但留下的傷害,要多久才能恢復?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災害和影響: 1. 山崩:    山區因大雨而引發的山崩和土石流,導致道路阻斷、房屋被埋,甚至造成人員傷亡。    一些村莊和偏遠地區可能因山崩而與外界隔離
Thumbnail
外頭風雨微嘯至雨停, 僅剩濕透、小水窪坑的柏油路面,讓我對於第3號台風凱米,豪雨威力終究錯付。但微妙事物悄然出現,亦是未曾所見的樂趣。 今晚,就像蘇軾與耐得風雨的石敢當吧!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
Thumbnail
外頭風雨微嘯至雨停, 僅剩濕透、小水窪坑的柏油路面,讓我對於第3號台風凱米,豪雨威力終究錯付。但微妙事物悄然出現,亦是未曾所見的樂趣。 今晚,就像蘇軾與耐得風雨的石敢當吧!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
Thumbnail
天然的屏障 多年來,台灣在面對颱風的威脅時,中央山脈如同天然的屏障,為台灣抵擋了不少風雨。每當颱風侵襲台灣,尤其是當颱風路徑位於台灣的邊緣時,沒有山脈的阻擋就顯得尤為危險。這些山脈幫助減弱了颱風的力量,使得台灣免於更嚴重的災害。 北台灣的邊緣 然而,這次颱風的路徑位於台灣的邊緣,尤其是北部
Thumbnail
天然的屏障 多年來,台灣在面對颱風的威脅時,中央山脈如同天然的屏障,為台灣抵擋了不少風雨。每當颱風侵襲台灣,尤其是當颱風路徑位於台灣的邊緣時,沒有山脈的阻擋就顯得尤為危險。這些山脈幫助減弱了颱風的力量,使得台灣免於更嚴重的災害。 北台灣的邊緣 然而,這次颱風的路徑位於台灣的邊緣,尤其是北部
Thumbnail
這是一趟登山旅程的記錄,包括民宿住宿以及行程中的登山路線。文章描述了整個旅程的景點和所見所聞,提供了非常詳盡的資訊。
Thumbnail
這是一趟登山旅程的記錄,包括民宿住宿以及行程中的登山路線。文章描述了整個旅程的景點和所見所聞,提供了非常詳盡的資訊。
Thumbnail
假日爬山的人意外多。輾轉抵達登山口時約早上十點,已有遊客三兩下山,男女老幼,配備萬全者頭巾腰包手杖一枚不少,輕便者薄衣薄褲短毛巾就上陣。 我們的出發時間和行裝都那麼不上不下,還是進了山。 山不會拒絕任何人,也不迎接。它只是看,看你迷眩在滿目林色,渾沌於鳥語蟲鳴。
Thumbnail
假日爬山的人意外多。輾轉抵達登山口時約早上十點,已有遊客三兩下山,男女老幼,配備萬全者頭巾腰包手杖一枚不少,輕便者薄衣薄褲短毛巾就上陣。 我們的出發時間和行裝都那麼不上不下,還是進了山。 山不會拒絕任何人,也不迎接。它只是看,看你迷眩在滿目林色,渾沌於鳥語蟲鳴。
Thumbnail
  上上週去爬了大棟山(林口台地稜脈最高峰,台灣小百岳之一),在海拔405公尺的一等三角點上,展望層層雲霧與象徵台北的穿雲劍─101。喔不,原來那不是雲霧,而是霧霾,望眼所及之處,從桃園、新北到台北,都彷彿在戴了副體驗霧霾的3D眼鏡之下,好不朦朧。難道這一代出生的人,已經沒有呼吸新鮮空氣的權
Thumbnail
  上上週去爬了大棟山(林口台地稜脈最高峰,台灣小百岳之一),在海拔405公尺的一等三角點上,展望層層雲霧與象徵台北的穿雲劍─101。喔不,原來那不是雲霧,而是霧霾,望眼所及之處,從桃園、新北到台北,都彷彿在戴了副體驗霧霾的3D眼鏡之下,好不朦朧。難道這一代出生的人,已經沒有呼吸新鮮空氣的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