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的島》談當海不再寧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上上週去爬了大棟山(林口台地稜脈最高峰,台灣小百岳之一),在海拔405公尺的一等三角點上,展望層層雲霧與象徵台北的穿雲劍─101。喔不,原來那不是雲霧,而是霧霾,望眼所及之處,從桃園、新北到台北,都彷彿在戴了副體驗霧霾的3D眼鏡之下,好不朦朧。難道這一代出生的人,已經沒有呼吸新鮮空氣的權利了嗎?


  《我們的島》,副標題是「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作者柯金源,除了是位紀錄片導演,同時也是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本書猶如作者的田野筆記,從1980年蹲點至2017年,以照片及文字紀錄了台灣各地環境37年的變遷,堪稱一部近代台灣環境變遷(破壞)史。


  「最終我們必將發現,唯有符合這片土地健康的經濟體系,才是島嶼未來想像的方向。」─柯金源


  如何兼顧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什麼才是符合這片土地健康的經濟體系?是柯導這37年不斷反問的,也是在這個以資本主義市場為導向的世界所不能迴避的問題。例如:福島核災,其輻射塵與核電廠廢水,影響的不僅是日本東北,而是整個北半球。身為地球公民,地球的未來你我有責。柯導便是藉由照片及文字紀錄,試圖影響政策,以維護環境正義與自然平權,及重新喚起生命價值。


  本書透過柯導詼諧、自我調侃的語氣描述故土遭破壞的景象。例如:台灣的「永續」工程,意指「永」遠持「續」不斷補破洞的工程。1980年代的高雄旗津海岸,曾是南台灣最優美親民的海水浴場,1991年高雄市政府開始規劃高雄旗津海岸公園。1998年,海岸公園的觀海平台完工,耗資8億4千多萬元。卻因部分結構體位於高潮帶的海浪衝擊區,短短不到2年,部分設施的基礎已發生侵蝕崩塌、基樁裸露。2003年,高市府再花了2千3百萬元補強塌陷及裂縫處。觀海平台是保住了,但天然的沙灘已被礫石與消波塊取代。2016年高市府以「旗津區海岸線保護工程」,填實110萬立方米的砂土補養沙灘,但旗津海岸侵蝕的原因還是沒有解決(高屏溪大量開採砂石、台電冷卻水進出口工程、第二港口突堤、高雄港區長期抽砂、南星填海造陸計畫等)。這樣挖東牆補西牆,不斷以新工程搶救失敗工程的「永續」工程,成就不斷虛擲、浪費人民納稅錢的「黃金」海岸。


  台灣本島的海岸線長度約1338公里,但人工海岸的長度已超過753公里,自然海岸的比例只剩下約43.7%。為了發展,我們在海岸地帶建置大量人工設施,但若將外部成本考量進去,這些人工海岸真的有比較經濟嗎?例如:雲林的六輕工業區。六輕於1993年4月動工,台塑以1/4左右的價格,跟經濟部買了850公頃的海埔地,再以填海造陸方式,開發了2600多公頃的陸地,整座園區南北長8公里,東西寬4公里。六輕的興建,讓附近海水溫度升高,影響附近的養殖產量。突出的人工島,亦影響了海岸沙源流動與自然平衡,加速海岸侵蝕。而六輕的外部成本更是長期被忽略,例如:溫室氣體排放、勞工及附近居民健康、土地與水資源等。自1998至2010年7月六輕累計高達136件違規汙染案件,罰款超過2770萬元,而其中有關空氣汙染罰處案件就有92次(68%),金額高達1797萬元(65%)。台大公衛系詹長權教授於2012年「沿海地區空氣汙染物及環境健康世代研究計畫」報告中指出:「住在距六輕10公里範圍內至少滿5年的居民,其肺、肝與腎功能以及心血管系統都會受到影響。」


  在長期未考慮環境外部成本的經濟發展型態下,面對環境,我們永遠在用工程的思維思考,用工具理性而非價值理性做決策。然而,人真能勝天嗎?水泥真能敵擋的過大自然嗎?例如:台東的大武漁港。1953年,政府為了安置大陳義胞(指1955年2月自浙江省沿岸的大陳島〔今屬台州市椒江區大陳鎮〕、漁山列島〔今屬寧波市象山縣〕、披山島〔今屬玉環市〕、南麂列島〔今屬溫州市平陽縣〕撤退來到台灣的居民,這段歷史事件史稱大陳島撤退),在台東興建大武漁港,但因突堤效應,導致北岸堆積、南岸侵蝕,漁港因而經常淤砂阻塞,漁船動彈不得。然而,政府在地方民代與民意的壓力下,卻年年編列港口改善工程與清淤費,為攔截沿岸漂沙,北防波堤不斷向海岸延伸、港區防沙牆越蓋越高,南岸卻因缺乏沙源補充而不斷侵蝕後退。公路總局東部濱海工務所,在1995年至1997年間測量顯示,大武漁港南岸每年侵蝕9公尺,已逼近南迴鐵路。為保護行車安全,養護單位遂以離岸堤與突堤養灘,再以水泥消波塊及港口沙石填海護岸,光3公里的護岸工程,經費共9億2千萬元(1公里1億元)。


  一座蓋了60年的漁港,人們依然不想放手。回顧台灣海岸生態系統性的崩壞源頭及演進脈絡:從海埔地農墾、魚塭、濕地鹽田、填海造陸、港口建設與工業區、到海濱公路與新市鎮的開發,晚近還有國家風景區、國家公園與溼地保護區的設置。應該是水走的地方,人們終究必須退讓。政府真要為漁民謀福利,建再多漁港,沒有魚也是枉然。關鍵在於海洋資源調查規畫及海洋教育。


  台灣近山靠海,有1338公里的海岸線及268座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但我們對於海與山的認識,一般人除了到漁港吃海產、到山上吃野味;到海水域場戲水、到林場遊憩;住海、山景第一排外。是否有看到背後長期的漁業、林業資源逐漸減少、海岸、山坡地逐漸侵蝕、及地層逐漸下陷、土石流、地下水鹽化等問題?錢財帶不走,污染卻會留下,不過短短37年,台灣山海景觀已快速流逝。一塊20噸重的水泥消波塊,從模具、製造到頭放成本,每一塊平均約需3萬元,而全國離岸堤約263座,每座造價3~4千萬元,總計花費79億~105億元。然而,水泥原料除了取自於山林,一時的消波塊,亦永遠擋不住大自然的平衡。當人們與海之間被消波塊隔離時,除了認為海是難以親近的之外,在形塑暫時安全的假象下,反而對災害的預防鬆懈,導致因應災難能力降低。


  歐盟指出,森林面積所帶來的損失,每年高達65兆到163兆台幣。全球化的破壞是長期的,改變亦是。從故土台灣形塑永續的文化價值、實踐永續的環境教育與資源調查規畫,才是可長可久的。期望留下來的故土,能夠持續供養後人,讓人們能夠在星光熠熠、清澈的海邊漫步,感受心靈平靜如洗的喜悅。

2020/3/15

avatar-img
49會員
581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何謂地質公園(GeoPark)?地質公園與國家公園也和不同?差別在於是否將「居民」作為保育的一環。國家公園的概念來自美國,美國是地廣人稀的國家,保育時傾向「無人荒野」的概念,當初成立國家公園時也未考慮印第安人的權益。地質公園的概念則來自歐洲,因其地狹人稠的特性,在思考保育時必定要考慮到居
  「浪漫主義的想像傾向於極大或極小之物,不喜觀中庸之道。浪漫主義的想像輕易地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   相對於中庸之道,正因為有極端之分才有中庸的產生,如光明∕黑暗、高∕低、混亂∕形式、頭腦∕身體等這類兩極化的價值觀念。但海德格認為,沒有主客對立的問題,因為我們就生活在這世界,
這一系列關於數學符號歷史的紀錄片,共介紹了5種符號,以一集一種符號故事性、戲劇性地方式介紹,分別是圓周率π、無限∞、未知數x、零0、虛數i。一般人都能深入淺出的了解符號背後的由來及發現的意義。趁著這兩天陰雨天在家看完,真心覺得當初若國高中數學課也是如此項是在教一種思想史的教數學,必定會更加有
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或許是當今世上最「理性」的人吧,他很特別的一點是,全身上下都無法移動,卻有一顆活耀的大腦。霍金在本書提出了許多目前物理學界對宇宙、自然的看法,導出宇宙是有可能自然生成的,而無須假設一個上帝的存在。對於那些複雜的物理學描述,我沒有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本書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而產生新的信念、新的理論
《理性之夢─科學與哲學的思辨》(The Dreams of Reason: The Computer and the Rise of the Sciences of Complexity)英文的副標題是「電腦與複雜科學的興起」,作者─裴傑斯(Heinz R. Pagels)是一位美國的物理學
  何謂地質公園(GeoPark)?地質公園與國家公園也和不同?差別在於是否將「居民」作為保育的一環。國家公園的概念來自美國,美國是地廣人稀的國家,保育時傾向「無人荒野」的概念,當初成立國家公園時也未考慮印第安人的權益。地質公園的概念則來自歐洲,因其地狹人稠的特性,在思考保育時必定要考慮到居
  「浪漫主義的想像傾向於極大或極小之物,不喜觀中庸之道。浪漫主義的想像輕易地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   相對於中庸之道,正因為有極端之分才有中庸的產生,如光明∕黑暗、高∕低、混亂∕形式、頭腦∕身體等這類兩極化的價值觀念。但海德格認為,沒有主客對立的問題,因為我們就生活在這世界,
這一系列關於數學符號歷史的紀錄片,共介紹了5種符號,以一集一種符號故事性、戲劇性地方式介紹,分別是圓周率π、無限∞、未知數x、零0、虛數i。一般人都能深入淺出的了解符號背後的由來及發現的意義。趁著這兩天陰雨天在家看完,真心覺得當初若國高中數學課也是如此項是在教一種思想史的教數學,必定會更加有
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或許是當今世上最「理性」的人吧,他很特別的一點是,全身上下都無法移動,卻有一顆活耀的大腦。霍金在本書提出了許多目前物理學界對宇宙、自然的看法,導出宇宙是有可能自然生成的,而無須假設一個上帝的存在。對於那些複雜的物理學描述,我沒有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本書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而產生新的信念、新的理論
《理性之夢─科學與哲學的思辨》(The Dreams of Reason: The Computer and the Rise of the Sciences of Complexity)英文的副標題是「電腦與複雜科學的興起」,作者─裴傑斯(Heinz R. Pagels)是一位美國的物理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一)   山有時會帶來驚喜。   有一次在苗栗的雲洞山,登上瞭望台,突然看到一片雲海。當時真是意外,真是驚喜,沒想到這麼低的山,也能看到雲海。   後來才知道,雲洞山高825公尺 ,是全台灣可欣賞雲海最低海拔的山。   還有一次在塔塔加,新中橫最高點,也是突然看到一片雲海。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二年旅居在台灣不同城市,真的明顯感受到各地方所帶給的不同氛圍,那種氛圍因其地理的環境,歷史的演進而有所不同,也因這份不同,發展了出各自的生活樣貌和人文特色。 你可想像深處在阿里山石棹的生活是怎樣嗎,每到夜幕降臨,那濃霧籠罩在整個山頭,所有店家
01/25/2021 潮濕 陰雨連連的台北,終於露出陽光。 一早我就到了平溪,準備登山。 登山口竟然下著細雨。 我沒穿雨衣,逕自走入山徑. 一頭鑽進林中, 潮濕的山徑上,空無一人。 茂密的森林,低海拔的林相。 溫暖而潮濕。 不像在爬山,反而像在一個綠色的山洞中前進。   高山
01/03/2017 山海中的島與峰—來到基地營   早上六點二十分,重新回到五千公尺,不過我覺得適應的很不好。 並不是說會頭痛什麼高山反應之類的,而是老是覺得呼吸不到空氣。 再加上濕度計顯示,空氣中的濕度只有百分之二十五。 有時更是低到濕度計根本無法測量的值。 防潮箱中的濕度都還有百
D3:南湖山屋-南湖東峰-陶塞峰-南湖東南峰-馬比杉山-溪谷-南湖山屋 轉折 清晨三點時走出山屋,望去南湖大山主山籠罩在雲霧中,但向上可看見滿天星星。在星光下,由下圈谷向上望去,上圈谷的山稜線清晰可見。 雖然擔心天氣狀況的我們,實在找不出理由,不走今天的行程。   再次走出山屋將近四點了,
11/19/2010 封山不能去爬山了,不過開車上山看看總可以吧。 南湖回來一個月了,下午決定去山上看看。 開車上山的路上,雨越下越大。 到了我常去的樟山寺。 常和家人,朋友來這個地方泡茶,聊天。 就坐在我們每次都會坐的角落。   這裏可以望見台北市。 今天天空中烏雲密佈,能見度很
Thumbnail
初二在西濱的大甲溪橋上看見白皚皚的聖稜線時,我一路讚嘆,也一面想著如果未來幾天天氣都如此透明,那麼是否能在年假結束前,到金面山補完我心中的那個小小遺憾? 三年前,一場霸王寒流的隔天,我到金面山和Minnazoo一起爬山,在清澈透亮的空氣中,看見了70公里外覆滿白雪、在天邊閃耀的南湖北山。
上天為雲,下地化霧,無所不在,侵骸蝕骨。 自天下機關城所流出,不知何時、不知何人的評語,完全的闡述了所謂霧蝕。 從調查小隊跨越邊界開始,已有數個時辰過去。 眾人所見、所聽、所感皆越來越模糊。 濃霧遮眼、斷聲蔽音、五感逐漸流失,若不是有天下機關城製造的奇物『願燈塔』,恐怕大多數
Thumbnail
又見日落。涼風拂過面龐。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一)   山有時會帶來驚喜。   有一次在苗栗的雲洞山,登上瞭望台,突然看到一片雲海。當時真是意外,真是驚喜,沒想到這麼低的山,也能看到雲海。   後來才知道,雲洞山高825公尺 ,是全台灣可欣賞雲海最低海拔的山。   還有一次在塔塔加,新中橫最高點,也是突然看到一片雲海。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二年旅居在台灣不同城市,真的明顯感受到各地方所帶給的不同氛圍,那種氛圍因其地理的環境,歷史的演進而有所不同,也因這份不同,發展了出各自的生活樣貌和人文特色。 你可想像深處在阿里山石棹的生活是怎樣嗎,每到夜幕降臨,那濃霧籠罩在整個山頭,所有店家
01/25/2021 潮濕 陰雨連連的台北,終於露出陽光。 一早我就到了平溪,準備登山。 登山口竟然下著細雨。 我沒穿雨衣,逕自走入山徑. 一頭鑽進林中, 潮濕的山徑上,空無一人。 茂密的森林,低海拔的林相。 溫暖而潮濕。 不像在爬山,反而像在一個綠色的山洞中前進。   高山
01/03/2017 山海中的島與峰—來到基地營   早上六點二十分,重新回到五千公尺,不過我覺得適應的很不好。 並不是說會頭痛什麼高山反應之類的,而是老是覺得呼吸不到空氣。 再加上濕度計顯示,空氣中的濕度只有百分之二十五。 有時更是低到濕度計根本無法測量的值。 防潮箱中的濕度都還有百
D3:南湖山屋-南湖東峰-陶塞峰-南湖東南峰-馬比杉山-溪谷-南湖山屋 轉折 清晨三點時走出山屋,望去南湖大山主山籠罩在雲霧中,但向上可看見滿天星星。在星光下,由下圈谷向上望去,上圈谷的山稜線清晰可見。 雖然擔心天氣狀況的我們,實在找不出理由,不走今天的行程。   再次走出山屋將近四點了,
11/19/2010 封山不能去爬山了,不過開車上山看看總可以吧。 南湖回來一個月了,下午決定去山上看看。 開車上山的路上,雨越下越大。 到了我常去的樟山寺。 常和家人,朋友來這個地方泡茶,聊天。 就坐在我們每次都會坐的角落。   這裏可以望見台北市。 今天天空中烏雲密佈,能見度很
Thumbnail
初二在西濱的大甲溪橋上看見白皚皚的聖稜線時,我一路讚嘆,也一面想著如果未來幾天天氣都如此透明,那麼是否能在年假結束前,到金面山補完我心中的那個小小遺憾? 三年前,一場霸王寒流的隔天,我到金面山和Minnazoo一起爬山,在清澈透亮的空氣中,看見了70公里外覆滿白雪、在天邊閃耀的南湖北山。
上天為雲,下地化霧,無所不在,侵骸蝕骨。 自天下機關城所流出,不知何時、不知何人的評語,完全的闡述了所謂霧蝕。 從調查小隊跨越邊界開始,已有數個時辰過去。 眾人所見、所聽、所感皆越來越模糊。 濃霧遮眼、斷聲蔽音、五感逐漸流失,若不是有天下機關城製造的奇物『願燈塔』,恐怕大多數
Thumbnail
又見日落。涼風拂過面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