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兄妹,今天挑戰哪?
這一集,我們來到了台中最具代表性的自行車道之一——東豐自行車綠廊。這不只是一條親子熱門路線,更是全國第一條由廢棄鐵道改建的自行車道。
它的前身是「東勢支線鐵路」,曾經承載著繁榮與運輸的記憶,如今則換成了親子騎行的歡笑聲。
更有趣的是,這條路就像有兩張面孔:
- 前段:人多、路窄,但景點特別多,熱鬧有趣。
- 後段:路寬、人少,展開壯闊的自然風光,寧靜而遼闊。
我們用雙鐵+單車的方式,帶著孩子再次挑戰。沒錯,這是我們的 第二次來訪,才真正完成了全程。
👉 想看完整騎行影片紀錄?歡迎到 YouTube 頻道 @UncleAreb 收看影片!

🗺 東豐自行車綠廊基本資訊
- 全長:單程 11.6 公里,來回約 23 公里
- 起點:台中豐原區國豐路三段(國道 4 號橋下)
- 終點: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 前身:東勢支線鐵路(1990 年停駛,後改建為自行車道)
- 路線特色:
- 西端(前段):人潮較多,沿途景點密集
- 東端(後段):道路寬敞,以自然風光為主
- 騎乘難度:雖然大致平緩,但往東一路是微上坡,來回將近 24 公里,對小孩來說並不簡單。

🚴 Part 1|熱鬧的鐵道記憶
從國道高架下的起點正式出發,前段車道人潮眾多,也因為銜接后豐鐵馬道,自行車、人群交錯熱鬧非凡。這裡需要父母特別留意孩子的騎行安全。一路往東,映入眼簾的是一站又一站的 舊車站遺跡,像是在低語述說著鐵道歲月的故事。
沿路景點一個接著一個:
- 石岡水壩與九二一地震紀念公園:第一次來時我們繞進去過,這次因時間緊湊,選擇直騎。對初訪者來說,這裡值得停留,既能看風景,也能認識地震歷史。
- 0 蛋月台:一節舊藍皮火車車廂保留下來,孩子們忍不住跑進去探索。對我來說,則勾起了滿滿的年輕回憶。
- 3D 彩繪牆:網路上的熱門打卡點,鮮豔色彩讓小孩玩得不亦樂乎,停下來拍照休息一下剛剛好。
前半段的特色就是「人多+景點多」。雖然騎起來不算輕鬆,但沿途的停留點,讓這段路騎起來熱鬧又充實。

921地震紀念園區

3D彩繪牆

0蛋月台
🌿 Part 2|寬闊的自然風光
離開熱鬧的 0 蛋月台,繼續向東,氛圍開始轉變。人潮漸少,道路變寬,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田野與大甲溪谷的壯闊景致。最令人驚艷的,是跨越溪谷的 大甲溪鐵橋。我們停在觀景台上眺望,溪水、稻田、遠山全都收進眼底。那一刻,只有風聲和孩子的驚呼聲,少了喧囂,多了寧靜。
終點來到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這裡花草扶疏,有廣場能休息,也能順道認識客家文化。孩子們在園區咖啡店補充能量,還在公園裡盡情玩耍,算是給這趟挑戰的小小慶祝。
後半段的特色,就是「人少+風景好」。如果說前段像是逛老街,那後段就是走進田園,兩種完全不同的體驗。

大甲溪鐵橋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東豐自行車綠廊
💡 旅行小貼士
- 建議行程安排
東豐和后豐雖然相連,但建議分開安排。一天只挑戰一條,才能邊騎邊玩,不會變成趕路。
- 補給與租車
- 租車店主要集中在西端起點。
- 沿路餐飲不多,只有起點和石岡水壩附近比較方便。
- 不行的話,可以繞到主幹道找便利商店。
- 路線建議
- 去程可以慢慢停留景點;回程因為是微緩下坡,可以一口氣輕鬆騎回來。
- 親子同行建議至少預留 3~4 小時,才不會太緊湊。
- 難度提醒
- 雖然號稱親子車道,但來回接近 24 公里,對小學生來說也是挑戰。
- 建議國小中高年級以上挑戰全程;年紀小的孩子可選擇中途段落。
📝 小提醒專欄框
👉 出發前,爸媽可以特別留意:
- ✅ 補水裝備:沿路飲水補給有限,建議自備水壺。
- ✅ 防曬措施:遮陽帽、防曬乳不可少,部分路段日曬強烈。
- ✅ 小朋友的體能:若是第一次挑戰,建議折返制,視體力決定騎乘距離。
- ✅ 安全帽必備:尤其是孩子,一定要全程戴好。
- ✅ 時間安排:早上或傍晚出發最佳,中午炎熱時段要避免。
有這些小提醒,能讓東豐挑戰之旅更安全、更愉快。
🏁 挑戰完成!
這次,單車兄妹順利完成了第十條自行車道挑戰!
11.6 公里的東豐自行車綠廊,PASS ✅
對於雙鐵旅行的家庭來說,這條路線算不上最容易,但正因為如此,完成後的成就感更不一樣。
因為——挑戰,不是比快,而是一起完成。

東豐自行車綠廊

東豐自行車綠廊

重要的是~一起完成!
🙌 留言互動
如果你也想帶孩子來挑戰東豐自行車綠廊,記得在行程安排上多留心,補給和時間都要預留好。
你還想看單車兄妹挑戰哪一條自行車道?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們! 👉 YouTube 完整影片在這裡
📌 後記
每次騎車的過程,都是家人之間最好的相處時光。不只是路線的完成,更是陪伴、對話與回憶的累積。
Uncle Areb 一家,每週五準時出發,一起看山、看水、看石頭, 騎遍台灣的自行車道!

挑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