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是「投資理財系統化課程」,在初學不知從何入門時,可考慮此系列文章,沒有多餘的廢話或話術,只有如打基礎般,一步一步的建立系統化內容。
本課程沒有完成的一天,投資是人生的漫長旅途,永遠有進步空間。
正文:
被動收入,終於來到這篇,這個已經討論數十年甚至百年的議題。
在投資理財系統化課程「第九課-價差交易與現金流的均衡」中提到,投資收入簡單區分價差交易與被動收入現金流2種,價差交易為買賣進出,以價差所得為投資報酬。
被動收入則是將本金或資產投入某一項商品,該商品會每月、每季、或每年給予現金,例如房地產出租、現金股息,債券、特別股等,重視有配息能力的商品,沒事的話不會隨便賣出。
坊間有關被動收入的書籍文章多如牛毛,到底有沒有完全版的系統化整理?,經過作者研讀、研究、整理及實際操作後,完全版整理如下:
一、達到財務自由。
二、因應人生巨變。
三、加速資產累積。
四、四種建立模式。
五、本金與殖利率。
分述如下:
一、 達到財務自由:
投資理財的目標是財務自由,財務自由的定義基本有2個:
(一)總資產達到人生滿足點:
比如有人賺到3千萬已滿足,不想再工作,用總資產過完下半輩子。比如有人賺到5千萬已滿足,想要提早退休遊山玩水。
(二)被動收入大於生活支出:
此為重點,在總資產未能達到千萬或億等級以上,想要達到「相對的財務自由」,就要考量被動收入的建立情形。
臺灣成年人每月的基本開銷,粗淺假設,不論居住縣市、生活品質,將所有水電網路交通飲食衣住都平均計算,當然六都、新竹市生活費相對較高,平均通算5萬,再加1萬娛樂或應急費用,每月抓6萬的生活費。
若有一種或多種被動收入,能帶給你每個月6萬的現金流,或可稱做「初階的被動收入」。
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基本生活開銷抓6萬,每年開銷抓72萬,若能達此等級的被動收入,尚可稱做初階財務自由,也就是不靠工作收入,只靠被動收入過活。
只專注在主動收入的人,也許能達到高薪,但較少思考何謂「財務自由」或「建立被動收入,其使大於基本開銷」,因為,在他的頭腦中,並未導入「被動收入」的思維。
這樣的人,永遠都在「工作→收入」的主動收入輪迴中,也不妨,撥出一部分心力及資金,緩緩建立。
因此,在討論「被動收入」時,要將「設定財務自由目標」列入!
我常常思考一個問題, 我每天花許多時間研究股票,交易,最終,我想賺到多少錢?
現在,讀者可以試著寫下你的理財目標:
一、我努力工作,想賺到的總資產為:__________元。
二、我努力工作,想要的被動收入為每月:_______元。
比如,我想要一億,但到了55歲、65歲,仍然達不到時,就要退而求其次,改成目標二,我想要每月被動收入每月6萬元。
當你透過一些理財手段,達到目標二時,或可提早退休,或可減輕財務負擔,或可從容因應職場艱苦,進而達到財務自由。
投資人,現在就寫下你的財務自由目標,並透過建立被動收入來達成。
二、因應人生巨變:
以現金投入股市為例(暫不提房租、版稅等其他種類被動收入),
現有甲乙2人,資產出發點都是600萬:
甲將600萬全部投入價差交易,殺進殺出。
乙將300萬投入交易,另外300萬投入年配息5%穩定現金流的商品。
過了5年,甲在股票市場賠錢,600萬賠200萬,剩400萬。
乙也賠三分之一,300萬剩200萬,不過還有300萬在相對安全的配息部位,
5年共領息75萬,總資產為200+300+75=575萬,比甲稍好些。
有建立被動收入的人,即使在發生巨變的時候,也能夠稍為寬心,因為其他
事業或投資大賠,仍有一部分現金流能夠維生。
此節亦有在第九課「價差交易與現金流均衡」說明。
曾看到新聞或聽說,有人一出生就不用工作,有幾棟房子在收租,或是繼
承大量的股票,每月靠租金或股息就能活。
若有人工作收入3萬,突然無法工作,但家中有3棟透天厝每月收租10萬,即使沒有工作收入,還能有被動現金流。
而不關注、不建立被動現金流,只有主動工作收入的人,若突然發生巨變,例如金融海嘯、裁員、身體出狀況、突遭詐騙、業績崩盤、生意失敗等,主動收入中斷,將無以為繼。
偶爾會聽到親朋好友或各類媒體的消息,有的人突然發生意外、生病或受傷,無法工作,若家中還有老小,收入中斷,就會出現危機。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將人分成4類,EBSI,其中受僱人(E),會專注在主動收入的框架中,。
而經營者(B)、投資者(I)會較有理財及建立被動收入的思維。(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