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關於原著,當年博客來的行銷文句大概是這樣寫的:「華人科幻的最高成就,歷時25年,只寫了15篇中短篇,卻寫下美國科幻史上最難以超越的紀錄,寫下一本史上含金量最高的超重量級經典。」
所知道改編自短篇科幻小說的電影中,竊以為《超時空攔截(Predestination)》是最經典的一部。看完《異星入境(Arrival)》之後才發現,這兩部電影的共通之處,不僅僅在於中短篇科幻這個架構上。
《超時空攔截》的原著很短,文句隱晦,以很簡單的幾個事件,臨摹了一個時間啣尾蛇的世界。《異星入境》的引子是常見的外星幽浮入境地球,這類題材的電影或故事,閉著眼睛也能連珠砲數出一串。讓這部電影與眾不同的地方,是故事所探討的視角,以及導演文學性、甚至可說是中短篇小說性的拍攝手法。
外星人為什麼要不遠千里來到地球?以我們極有限的科技以及對無垠宇宙的敬畏,外星人的惡意是不能排除、也無能為力的動機推論;況且若以人性將心比心,惡意、資源的奪取多半可以列為動機裡的大宗。這成為多數商業故事的濫觴,文學則傾向於進一步反思。《異星入境》從最必要卻最費時的命題出發:溝通的可能;透過一名語言學家與一名物理學家,以學習彼此語言的方式,建立溝通管道。
在這個政客、民眾、乃至於絕大多數人眼中最曠日廢時的方法,在語言學家眼中卻是最有效率的。當我們亟欲推進事件的同時,是否清楚知悉了彼此的意圖?是學習的成本高,還是誤解的成本高?在逐漸不耐猜測、等待、聆聽,對任何事情都希望快速得到答案的人類世界裡,對於成本的概念也可能慢慢發生質變。電影中,美國這兩名學者慢條斯理地與外星人牙牙學語,與中國、俄羅斯等國家給出時限要外星人答覆(也不管他們懂不懂),甚至憤而切斷了與其他國家的聯繫,形成強烈的對比。
不過,跟現實狀況比較起來,美國跟其他國家好像倒過來玩了?也罷,這是美國拍的片唄。
原著名稱為《Story of Your Life》,須要在欣賞完整個電影後,才能體會這個題目的含意且深為所動。故事一開始描述了女主角的喪女之痛,然而隨著與外星人溝通的過程,與女兒相處的回憶逐漸跳躍重複,且變得簡短零碎。有部分片段成了伏筆,如暗示女主角的前夫是位科學家;有些片段則撩起了觀眾的疑惑,如女主角竟問起這些回憶片段裡的女孩是誰?
直到女主角終於懂得了外星人的來意,觀眾才隨之發現:那些片段不是回憶,而是預知。外星人所傳遞的語言,為女主角解開時間之謎,讓她的意識時空成一個圓形而非直線;和《超時空攔截》的命定論相似,她無法改變任何事,卻能看見所有因果之必然。
而這種預知能力畢竟是殘酷的。當女主角明知「前夫」就是身旁的物理學家,明知女兒終究要難敵病魔撒手人寰,她依然走進這樣的生活,勇敢地面對。她能不能選擇?故事並沒有明白交代,然而在每一件重大事情的氛圍底下,女主角所做的決定,都是當下她最願意做的決定。也許,那已經足夠。這或是原著題目《Story of Your Life》的由來意涵吧。
故事將語言定位為先於基礎科學,這點我傾向於保留。語言的結構一定程度上決定我們的認知,而基礎科學理論的感受,是可能跳過語言的,只有在化成文字闡述時會有不同狀況。然而這是否也可以說科學理論也是語言的一種?電影中提到:當你完全融入一種語言時,這個語言會形塑你的認知思維;因此,若你用的是這個外星語言去感知世界,時空的意義將與地球的直線順序認知大有不同。這大概是故事裡最重要的設定,並極具說服力地成就了當中奇妙的轉折。
電影的節奏略溫吞,呼應了學習語言過程的耐心和緩慢,太空船裡的重力轉換場景和幾個懸疑點,毫不花俏,拿捏得恰到好處,完美烘托了故事主軸。不需要華麗炫目的混亂驚煌,來形容外星人入境時人們的恐懼;只要一個小事故、兩台呼嘯而過的戰機,就能將肅穆感營造得半點兒不錯。這就是短篇的典雅,短篇的魅力。開頭與結尾的配樂十分動人。
兩個環節竊以為小瑕。一個是前面所說的,將女主角的預知誤導為回憶,然後在接近結尾處才揭露真相;覺得這樣的手法不是不好,只是使用率高了,在不少作品中都受過類似洗禮。另一個則是中文台詞。近年來好萊塢的作品趨勢,已將中國市場列為兵家必爭之地,但既然是要給中文母語的觀眾看,這些只會初步發音、沒有詞句節奏、抑揚頓挫的台詞,不確定能達到什麼效果。女主角打電話說服中國將軍止戈,這需要何等表達能力,豈是半弔子的中文所能打發?覺得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處理。
關於原著《妳一生的預言》
電影保留了極大部分的原著精神,在物理原理、外星人的造字法則上予以簡化忽略,讓觀眾更容易進入故事核心。很喜歡原著裡取費馬原理作為預知能力、時空認知的引子。「光從空氣中射入水中,會產生偏折;光所走的路徑,所花費的時間必定是最短的。」然而,是因為折射率的不同造成最短時間現象?還是光早就知道目的位置,而走了最短時間的路徑?前者是人類的因果思維,後者則是故事中的外星人:七腳族,所認知的同步時空,只有意識是往前漫步的,但所有事件都在同時發生。在這樣的理論架構之下,七腳族複雜而全面的符號文字,變得更具可信度。
當中也提到一個非常有趣,發人深省的論點:在七腳族的世界裡,語言和文字是完全分開的,相互之間沒有任何對應使用的關連。人類的文化發展,總是將語言和文字強烈連結在一起,是否浪費的文字的用途和可能性?
原著的敘事手法不同於電影。女主角述說與女兒相處的片段,直接採用未來式;也就是說讀者自始至終都知道,這些生活片段是女主角的預知,由這份預知能力本身作為故事的懸念。但並沒有如電影中引發各國猜忌、險釀大戰,外星人也來去無由,更沒有特別交代傳承符號(七腳族只說這是「禮物交換」)的箇中原因。這層刻意留白使得主旨精神凝聚在時空認知的闡述上不會失焦,對於非得要個前因後果的讀者而言,也許會覺得少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