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難得和幾個久違的朋友聊天,說到AI對各自工作或興趣上的衝擊。幾個朋友都說,他乎再也離不開AI的工作綱領引導,既快又準確,大大地提高效率。我有極大的同感,不同於這麼多年來搜尋資料自行歸納分析,AI一次到位的效果,在很多方面都改變了我做事情的方式。
寫作除外。
第一次和AI提到我的創作,我驚訝於他打算為我設定的步驟:將段落修改得更具有某種風格、建立人物卡或繪製人物之間的關係圖表、創作招數的名稱(寫的是武俠小說)、乃至於想讓讀者體會怎麼樣的武俠精神這類形而上的問題。可以想見,如果丟一篇小說讓AI評析,它審視的角度將是全面的,不帶任何評審個人主義色彩的。但我發現那些對我幾乎沒有任何幫助。故事的梗概我有了,想傳達的東西於我更多是後設而非預想,人物關係的脈絡也隨著故事的發想逐漸清晰成熟;少數會考慮採用的是特定名稱,例如某個門派的武學或兵器,但往往也在更進一步翻閱典籍之後修改回自己的想法了。也就是說,當我腦中已經有個想說的故事,並已醞釀成形之時,AI對我的輔助似乎是有限的。
更有甚者,我嘗試請AI幫我將段落修改得更精彩,例如武打橋段。發現確實是有一套,節奏分明,細節充裕,成語運用得恰如其分,很有動畫或武俠片或坊間武俠小說的影子。但我完全無法將這樣的段落融入我的文字中,除了風格迥異之外,我也並不欣賞。畢竟那並不獨特。
如果我想創作一篇商業作品,可以創造流量、具有改編成影視劇的潛力,我想AI會是個再好不過的工具,三幕式結構、英雄旅程等引導大綱,相信都能有效地提升作品。只是對我來說,那不是寫作。
寫作不外乎寫出自己所想的東西,是一種心靈和思維的沉澱整理。外來的訊息如投入湖面的小石,只會掀起漣漪。漣漪是偶爾的必須,提醒自己與外界的連結,如此而已。站在這樣的角度,AI不大能成為寫作的助力,即使它鮮少成為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