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8 月 25 日,S&P 500 的 席勒本益比(Shiller P/E) 已來到 38.78 倍,接近 2000 年網路泡沫時期的水準,屬於過去 20 年的高點。如此高估值,引發市場對未來回報的關注。
📝 前情提要
為了保證後面的內容能看懂,請務必先閱讀下列文章。
🔍 歷史經驗帶來的啟示
📉 高估值常意味著長期回報偏低
Invesco 的研究顯示,當 Shiller P/E 長期維持高位時,未來 10 年的年化回報可能僅剩 2%–3%,遠低於美股長期平均的 9%–10%。
⚠️ 過熱往往伴隨修正風險
1929 年大蕭條、2000 年網路泡沫、2008 年金融海嘯前,Shiller P/E 都曾在高檔。雖然高估值不代表馬上崩盤,但歷史數據顯示風險升高。
🚨 歷史數據顯示泡沫風險
歷史上,當 Shiller P/E 達到極高水準時,市場在接下來 5–10 年的平均年化回報通常偏低,而且伴隨回調風險。例如:
- 1929 年大蕭條前,Shiller P/E 達到 32 倍,接下來十年美股年化回報為負數。
- 2000 年網路泡沫前,Shiller P/E 約 44 倍,接下來十年美股年化回報僅約 1–2%。
- 2007–2008 年金融危機前,Shiller P/E 約 27 倍,市場在短期內出現大幅修正。
📖 出處:Shiller, R. J. Irrational Exuberance, 3rd Edition
💡 長期投資者可考慮的思路
對於投資者而言,Shiller P/E 達高點不代表必須完全撤出資金,長期投資核心在於 時間複利和耐心。高估值提醒我們需要 謹慎調整資產配置,避免資金過度集中於高估的市場。以下整理幾個方向供參考:
1️⃣ 不必完全撤出
長期投資者通常以 10 年以上為期,短期市場波動對長期回報影響有限。若投資組合已分散、資產配置合理,完全撤出可能會錯失長期收益。
2️⃣ 調整曝險比例
可以逐步降低股票比重,尤其是估值過高的市場或個股。將部分資金分配到債券、新興市場或低估值的成熟市場(如日本),有助於分散風險。
3️⃣ 聚焦高品質企業
選擇現金流穩健、財務健康的企業,減少追逐短期題材股票的風險。即使市場回調,這類企業通常較能抵禦波動。
4️⃣ 分批調整
不必一次性賣出或調整資產,可採分批操作,平滑價格波動對組合的影響。定期檢視組合,依據估值變化和自身風險承受度調整比例。
5️⃣ 保持長期心態
高估值可能影響短期回報,但長期複利仍可發揮效益。避免因短期恐慌而完全撤資,以免錯過市場復甦的機會。
🎯 總結
Shiller P/E 來到 20 年新高,未來 10 年的平均回報可能偏低。投資人無需恐慌,但仍建議謹慎評估資產配置,逐步調整股票曝險、分散資產、聚焦財務健康且現金流穩健的企業,並保持長期心態,以降低風險並維持時間複利效果。
📖 延伸閱讀
📌 發票怪獸,推薦邀請碼「7GA2RXB1」送1500怪獸幣+自選怪獸+全家10元購物金!
📌 2025 最新!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推薦邀請碼大全!最新優惠總整理!
📌 2025 最新!國際加密貨幣交易所推薦邀請碼大全!最新優惠總整理!
— Asta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