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裕的父親年輕時人緣好、人脈廣,有一年被鄉裡的人推舉出來競選縣議員,選上之後用心服務鄉親,尤其喬事情的工夫技巧讓人佩服,漸漸在黑白兩道游走吃得開。
父親走後,阿裕活得很低潮很沮喪,他並非缺錢或是被追債,而是每天花很多時間思考活著的意義。父親一生風光無限,政壇呼風喚雨、人前顯貴,卻不敵一顆小小的子彈,輕易的結束一生,這樣子的人生又有何意義。阿裕從抽屜拿出一疊票據,約莫有七八十張, 父親走後,阿裕將這些票據藏在抽屜深處,他說,「一張借據都是三、五百萬起跳,兩三張就可以買一幢房子了,可是我如果去討債,萬一對方的妻兒還不起而走絕路,我是不是害他們家破人亡,就跟我爸被殺,我成了無父的孩子是一樣的,不能再造孽了。」而阿裕的一念善正是促使他走入正道的關鍵。
幾年後,阿裕想開了,決定拋下恩恩怨怨,走一條跟父親不一樣的路。阿裕加入慈善團體當志工,也當總務,職志合一。阿裕說自己以前的脾氣很火爆,缺乏耐心,聽不得建議和批評,傲慢又自以為是,總的來說,就是習氣深重,惡慣滿盈。做志工後,阿裕整天面對慈祥的老奶奶、和藹的老先生,慈母般的阿姨和叔叔,以及真心關懷的同輩友人,與這一群善良的人天天相處,再火爆的脾氣都會消風,因為那些習氣在善的環境中活不了,「無用武之地」。
現在的阿裕每天從二林到秀水上班兼做志工,不論颳風下雨,縣道兩旁的林蔭擋日曬又招微風,傍晚的霞光像天女的霓裳漫飛,這種平凡也簡單的幸福,阿裕在中晚年以後才有幸體會。阿裕的爸爸一生雖精彩卻也短暫,而阿裕選擇做志工,一樣服務人群,卻不沾名聞利養,也無關貪瞋癡,他的心很寧靜、很自在。
#一念之間
#斷惡修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