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古隧道屬於日治時期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之一,隧道以人工方式依地形開鑿,上半部使用火燒磚,下半部則以方形石塊堆砌,現在只開放行人通行,內部有上方土堆滲下的涵水,陰暗潮濕於是聚集了一些蝙蝠棲息。有狐蝠和東亞家蝠,第一次進到有成群蝙蝠的山洞,受到干擾的蝙蝠會發出像老鼠的吱吱聲。
大翼手為吃素的 翼尖端為七指
小翼手為吃葷的 翼尖端為讚指
台灣大多是小翼手
蝙蝠身體向下垂掛的時候會自動拉扯肌腱,自然會握緊爪子,所以可以長時間的掛著,睡著也不會掉下來。

路上遇見兩隻灶馬,灶馬不會鳴叫。成語「蛛絲馬跡」裡面提到的馬其實指的就是灶馬喔!不是草原奔馳的馬。源自灶馬經常在農村廚房大灶附近跟蜘蛛一起出現,留下細微的痕跡,因此與細密的蛛絲相對應,用來比喻隱約難尋的線索。
最後介紹生物螢光分為
主動螢光:螢火蟲、軟體動物⋯(求偶、覓食、照明)
被動螢光:深海螃蟹、真菌⋯(照射光吸收光再發光)
一些蝙蝠的角質層會生物螢光,在蝙蝠的夜間互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識別同類、進行社會交流或躲避掠食者。
摸摸老師的北尾守宮,粉粉的好可愛



還有白化的玉米蛇和黑化的玉米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