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支剛衝上頂級聯賽的升班馬,你會如何網羅與補強人才?
上賽季西乙24-25年度失球總數最高的球隊是迦太基 Cartagena,單季35場出賽,78顆失球,6勝5平31負,最終降級。陣中門將 Pablo Campos Cunat(23歲,瓦倫西亞出生)從萊萬特租借到迦太基,雖然球隊表現糟糕,但他卻創下驚人數據:
- 176次撲救(西乙第一,第二名僅147次)
- 面對248次射正(西乙最多,第二名只有187次)
- 撲救率70.2%(排名第十六)

Pablo Campos Cunat
問題來了:萊萬特升上西甲後,會用這位門將擔任先發嗎?
雖然 Pablo 是自家青訓,但單看失球數據並不亮眼。然而,萊萬特卻信任這位被一些球迷譽為「新卡西亞斯」、擔任起西班牙U21(21歲以下國家代表隊)的守門員。
跟一些門將來對比數據很有趣:
當季西乙金手套效力於埃爾切的Dituro(37歲),撲救次數82次、撲救率71.9%,丟33球;原門將 Andrés Fernández(現轉投阿爾梅里亞)該季撲救率72.9%。看似原門將優於Pablo,但兩人除了年紀,還有個明顯差別:
Andrés 面對140次射正,貢獻103次撲救,兩人面對的射正次數相差近100次。

金手套獎Dituro和兩位Levante前後門將進行比較
坦白說沒有好與差,但是要怎麼抉擇?不只考慮球隊戰術如何保護門將,包括面對射門的品質與數量,包括攔截橫向吊中、站位高度、掃蕩能力等,評估門將不能只看失球數、撲救率等表面數據,現代門將在這些要求都越來越高,FIFA已經有進階數據專門在探究門將的活動位置距離球門的遠近——待會會和各位提到。



現代足球FIFA開始有各種方式來去評估一位門將的屬性,例如他的優勢也許不是在撲救,而是在如何在空中攔截對手的傳中,另外在掃蕩的部分也會關係到平均站位的深淺,這些都是透過數據輔佐分析一位門將。
另外,球隊接下來升上西乙,很可能是被對手壓著打、狂轟濫炸射門次數極多的情況,選擇西乙被射門次數最多的門將可能也是個考量之一,而在前一輪面對巴塞隆納的比賽裡,雖然西甲冠軍最後贏下西乙冠軍,但這位門將的確也讓巴塞隆納前鋒吃盡不少苦頭。
在國內,在缺乏數據分析的情況下,我們又該如何找出真正優秀的門將?
自己跟一些教練聊天,也常聽到「其實有些還不用到數據,一看就知道好壞」的說法,但這就像電影《魔球》與《人生決勝球》想告訴我們的:科學化的數據分析與傳統球探眼光,都不可偏廢。近代足球分析師常聊到一點:我們認為的刻板印象也許都覺得是負面的,但根據刻板印象所做的決定不見得當下一定解決問題,卻讓我們爭取到更多時間,好去思考下一個問題、或者同一個問題但是不同的人事時地物時空背景——而當時間過去,可能問題早已出現其他情況,不需面對這項問題,自己卻毫不費吹灰之力,看似逃避問題,但他卻可能爭取更多時間,是團隊運動上面對問題對於個人的一種彈性。

兩部探究棒球領域數據分析與傳統球探的電影
同樣的情形,拿西甲第二輪萊萬特的對手、巴塞隆納的新引援 Joao Garcia 來做比較:

從西班牙人轉隊來到同城死敵巴塞隆納的Joao Garcia
Joan Garcia 24/25賽季在西班牙人38場比賽,完封八場,是西甲丟球第三多的門將
- 但他卻是西甲撲救次數最多的門將
- 撲救率方面 Joao Garcia 西甲排名第五(75%)
Unai Simon(79%)第一、黃潛Luiz Lucio 第二、馬競Oblak第三,
比巴塞隆納24/25門將CCC尼 66%還高出10%,皇馬門將Courtois則也有75%

西甲24/25賽季以撲救率排序的前22名,可以看到什勤斯尼排在尾段第20名。
我想66%跟75%相差快10%,就這一點很可能是本季巴塞隆納沒有那麼積極在上季退休後重新請出來的波蘭門將Szczesny的很大原因。

季初宣布退休,季中復出、季末卻帶走西甲冠軍的波蘭門將Szczesny
但坦白說,兩支球隊面臨到的進攻模式也差很大:巴塞隆納在Hansi Flick的執教下,門將得要有對手一個長傳就從中場線快速突破、以多打少甚至1v1面對門將判斷前後的時間與站位,兩位門將所處球隊球風差很多,而Joao Garcia這項數據在上賽季效力西班牙人時,表現是在西甲的後段班,所以本季這位從同城死敵挖角來的門將未來表現會如何?能否符合巴塞隆納的期待?還是等待轉會窗口關閉後,Ten Stegen、Inaki Pena也就跟著回歸?受到財政影響的巴塞隆納在轉會窗口上的創意與一舉一動,也挺令人期待的。

兩位巴塞隆納門將每場比賽的動作距離球門的多寡,都排名在西甲一二名,這無非是總教練Hansi Flick的打法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