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前鬼滅之刃一集劇場版、台灣時間2020年上映的《無限列車篇》後,於2025年8月再度上映眾所矚目的電影新作 — — 《無限城篇第一章猗窩座再襲》,台灣上映後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票房狠超過去各大電影經典之作,時隔近5年,人氣表現依舊不減。

筆者是一個從沒看過鬼滅原作漫畫、初次看動畫就愛上的粉絲,對於《無限城篇第一章》更是愛到不行、熱淚盈眶。《鬼滅之刃》若從名字與劇情,乍看之下或許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在說「人鬼奮戰」的生存故事,不過筆者認為,最令人著迷的地方,不外乎就是「人與鬼」的關係。
— — — — — — — -此為防雷線,以下內容涉及劇透,請慎入 — — — — — — — -電影的開頭,是接續動畫版《柱訓練 柱集結篇》的劇情 — — 鬼殺隊主公産屋敷耀哉,以自身為誘餌引誘無慘來此並引爆炸彈,柱們也隨之集結在此欲根除無慘,不過卻被帶入了鬼的大本營 — — 無限城。

每個人,都有場屬於自己的戰鬥
從這部電影的名稱《無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窩座再襲》可直觀地察覺,這部電影的主軸,會是圍繞在5年前手刃炎柱的上弦之參 — — 猗窩座身上。
不過,除了猗窩座的故事外,這部片長超過2.5小時的劇情中,也包含了許多故事支線,像是善逸與師兄之情、童魔的童年、炭志郎與父親的兒時記憶、花柱胡蝶香奈惠與妹妹蟲柱胡蝶忍等,以及故事核心的猗窩座。
而這些故事線看似發散、彼此毫不相干,但從中也能得到些感悟 — — 每個人,都有個屬於自己的戰鬥,正如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個自己無法逃避、遲早必須面對與解決的課題。

《鬼滅之刃》的最大看點
漫畫、動畫、劇場版…無論是哪種版本,我認為《鬼滅之刃》世界觀裡最大的看點,就是「故事」 — — 每隻鬼背後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
或者應該說,每個鬼在成為鬼之前都會是個「人」,而只要生而為人,就必定會有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
或許有些人認為,鬼化千百年、殺了成千上萬人的猗窩座,在這集無限城劇情中帶出他的故事有「漂白」善化之嫌,但個人認為其實也沒有什麼洗白、漂白的問題,如同前面所說,鬼之前也是人,是人就會有故事,再對於鬼化後失去「前世記憶」的他、不記得自己曾是怎樣的人,這點也沒有什麼好爭論的。
關於存在
不知道你是否曾經想過:「如果不曾記得或沒有人記得你,那麼你真的存在過嗎?」
故事中,鬼因為沒有「壽命」長短的時間限制、活了非常久的時間,吃愈多人就會變得愈強大,以上弦鬼來說可能都活了千百年。換句話說,那些在「鬼化」之前的鬼,大多是以「人」的方式被世人們所認識、了解,而在鬼化後沒了壽命限制,活得愈久、記得他們是誰的人自然也會愈少,還知道他們在「當人」時的模樣,可能更是趨近於零。
到頭來能夠記得它們的,除了身為鬼的同類外,或許只剩下世代傳承、那些鬼殺隊的獵鬼人們吧!
無論是擁有無限再生能力、無止盡壽命的鬼,還是只有數十年光陰的人生,在真正消逝於世界的那一刻都會化作塵土及虛無。只需短短數十載、幾代人的時間,大多就會被世人所遺忘。當沒人記得的時候,是否就像不存在過一樣?
肉體會死,而精神不滅。
對這句話的完美詮釋者,就是炎柱大哥的煉獄杏壽郎。即便在鬼滅世界裡早早就領了便當,不過他的精神卻持續流轉著,讓世界持續走向一個善的循環。

猗窩座:與世界和解!一場長達千百年的苦痛旅程
猗窩座是上弦之參,是「鬼舞辻無慘」底下最強12隻鬼當中,實力排行第3的隊員。
回顧全片劇情,猗窩座在成為鬼之前的人生,就像是苦痛交織的集合體,各種悲劇慘況不斷接踵而來。兒時他本名為「狛治」(「狛」在日本文化中,是神社的守護神獸),出身貧困為了給生病的父親籌措醫藥費而被迫偷竊,自始至終無法讓狛治走向正途的父親,選擇自縊的方式做了結。
貧困、不斷失去所愛…痛恨這世界
貧窮困苦、失去親人,這也讓狛治對這個世界更加厭惡、憤世嫉俗。身為罪犯,身上多處被處以墨型的他早已毫無容身之處,認為那些「大人們」害死了他的父親並為此展開復仇,不過卻遇到了慶藏將他的人生帶回正途。
慶藏不只接納狛治、教他武術,還放心地將久病臥床的女兒戀雪交給她照顧,數年後兩人也走到了訂婚。不過正當他看似「走入正途」、即將擁有常人的幸福之時,他最珍視的兩人 — — 師傅慶藏以及妻子戀雪被毒害身亡,再次失去親人、舉目無親的狛治再次踏上復仇之旅、大肆殺戮,最終遇上無慘強迫將自己變成了鬼,自此也迷失了自己,就像喝了孟婆湯一樣失去「前世」的人間記憶,踏上了一條持續了近千年、透過不斷殺戮來追求最強境界的迷失人生。
鬼化的狛治,失去的不只是自己,連帶內心中那些曾經珍愛的人,也逐漸消逝在記憶裡…。
這世界很醜陋,卻也很可愛
「人生分水嶺是羊水,人生最大的基本盤是胎盤」這句話雖然帶些戲謔與玩笑的成分,但也呈現出人生中很大一部分的殘酷現實 — — 那就是投胎的「運氣」。
雖然都是後見之明,如果投胎時可以選擇,可能每個人都會選豪門大戶,自然不會想出生後在路邊挨餓的那個窮鬼。畢竟當肚子都吃不飽時,何來談夢想?正如台語所說「生吃都不夠了,還曬乾」的道理一樣。
無論你是否同意,各種社會研究都不約而同地指出一件事 — — 有錢人做起事情確實比窮人不費力也更容易成功(這邊成功指的是主流社會價值,例如權力、社經地位、金錢等)。

而狛治就屬於不會投胎的那種,出身貧寒、缺乏資源、沒有人教導,直到10多歲約莫時才遇見了他人生導師的慶藏後,他才開始慢慢地重新愛上這世界。不過當他再度失去所愛時,被強迫鬼化的他,對這世界只剩下憎恨,這也形成了他的世界觀 — — 人類是一種卑鄙、醜陋至極的生物。
看到這邊,你可能會想,所以投胎、有錢人、貧與富、猗窩座、人生觀…這些到底有什麼關係?有,當然有關係!
人生前半段的世界觀,環境影響的成分非常大,而環境指的就是「原生家庭」,專業心理學的術語來說叫做「早期經驗」,對於一個人的價值觀形塑與人格養成,早期經驗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而狛治,就是屬於投胎投不好的那一種 — — 生長在貧困、飢餓、病痛,社經地位弱勢、人們的不友善,都成了他日後痛恨這世界的開端。
"有些人選擇看見這世界的醜陋和混亂,但我選擇看見美好的一面"(some people choose to see the ugliness in this world, the disarray. I choose to see the beauty) — 西方極樂園(West world,2016)
看到這邊,或許會有種很強烈的宿命感受,不過這些並非合理化狛治走上歪路的理由。因為,人類無法決定出生,但可以決定用什麼態度去看待、解讀這世界。
換句話說,比起出身貧困、充滿病痛的孩子,出生在優渥、家庭幸福的人們,往往更容易能夠「喜歡這個世界」。
正如上面那句出自神劇《西方極樂園》(Westworld,又翻作「西部世界」)裡的名言:「有些人選擇看見這世界的醜陋和混亂,但我選擇看見美好的一面」。嚴格來說,世界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中性的,善惡、好壞、美醜…一切的價值判斷都是人類所賦予的。人類自詡為萬物之靈,不是貴在能夠主宰其他生命體,而是具有獨立思考、價值判斷的能力,而不是只依「循動物性本能」過活。
也就是說,即便是身處在外在人看待的那種,多麼絕望、艱難困苦的環境,人類絕對擁有選擇的權利,雖然能做的、想到的選擇可能有限,但還是擁有大多數的選擇權。以狛治來說,照顧孱弱破病的父親所需的醫藥費,或許不一定得用不斷犯法的方式取得,這也是其中的一種選擇(狛治童年故事電影中無著墨太多細節,也非本篇重點)。
不一定要愛上這個世界,但要努力跟自己和解
狛治認為這世界對他不友善,這也形成了他的世界觀,認為人類是卑鄙而弱小的。鬼化的他不斷透過找尋強者、殺戮來追求最強的境界,且沒有止盡。
「夠了,不要再打了」這是猗窩座死前,腦海中浮現的妻子戀雪的聲音。
猗窩座是個強大的存在,即便是脖子被砍斷了仍不會死,甚至能夠持續再生、頭部也不例外。雖然猗窩座是鬼,不過心中似乎還保留著他人類的「武德」 — — 猗窩座在頭被砍掉之後,雖然可以選擇持續戰鬥並將獵鬼人殺光,不過他並沒有這麼做,反倒是選擇認輸、決定走向生命的盡頭。換句話說,猗窩座如果沒有選擇自我毀滅,炭志郎跟水柱富岡義勇應該早早就下去領便當了。
千百年來,以正面對決、擊垮強者的方式,是猗窩座引以為傲的生存法則,如今卻在直球對決時被正面擊潰,自知敗下陣的他,也想起許多鬼化前生而為人的記憶,想起那些過往、短短幾年所經歷過的巨大幸福。
在我看來,猗窩座選擇自我毀滅不只是因為認輸的關係,而是他做到了這千百年來一直無法做到的事 — — 與自己和這世界和解。
他不用再像過往一樣持續找強者決鬥來驗證自己是強者,也不用再持續殺光弱小人類的這種無意義殺戮。猗窩座,把自己從內心的殺戮牢籠給解放了出來,他最終也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關於強與弱
猗窩座和炭志郎對戰的時候,曾有過一段關於強弱的討論。
猗窩座認為弱者(弱小的人類)都不該存在,而炭志郎當然是不予苟同,弱者也有存在的價值,指出猗窩座小時候也曾是嬰兒這樣的弱者,強者真正該做的事,是保護弱者才對。
雖故事的強弱大多指的是戰鬥實力,不過背後想傳達的可能並不是只有這般膚淺,強弱不只是肉體、不只是戰鬥,也可以是很多層面,例如權力關係、勞資職場、社會正義等…。個人覺得這世界從來不是什麼適者生存、不是者淘汰的零和賽局,而是比較偏向存在主義當中的一項觀點 — — 「只要是存在,就會有意義」。事物背後既然存在就會有原因,或許只是還不知道其意義而已。

告訴我「你的名字」:猗窩座的惺惺相惜
從猗窩座的多次戰鬥中,看見了他「人性」的一面 — — 對強者的惺惺相惜,這也是他和其他鬼最大的不同,其他的鬼,大多只想要殺掉人類。
「你這麼強,成為鬼吧」在《無限列車篇》猗窩座和杏壽郎的戰鬥中,猗窩座不斷盛情邀約、想招募炎柱加入鬼的一員。而在《無限城第1章》,他在與水柱富岡義勇打鬥時,也因嘆富岡精湛的武技而讚嘆不已,戰鬥過程中不斷聊天、想得知他的名字。
猗窩座喜歡與強者決鬥,這點和很多達到頂尖領域的佼佼者很像(如頂尖運動員),當自身實力不斷上升、達到一個人的武林時,往往會嚮往一個足以匹配的對手,甚至像金庸小說「獨孤求敗」那般,希望有人可以擊潰自己。
難得碰上高手,卻受到壽命的限制而無法更上層樓、最終只能迎接死亡,猗窩座的惺惺相惜除了是出自對強者的尊重,或許某方面也傳達出自己的內心深層的寂寞。
網站及其內之所有文章係著作權人所有, 凡未經著作權人同意而任意於其他網站上修改、張貼、公告、重製或轉載者,將以違反著作權法走法律途徑。
【關於作者】艾弗森
從事數位內容行銷數年,現為財經記者。曾在科技業服務也做過金融媒體領域,待過上市公司也做過新創,對於文字的熱愛卻始終未減,深信文字有著無可取代的溫度與力量。喜歡攝影及創作,更熱愛用電影說故事。深度影評,帶你看見更不同的世界。
*FB:艾弗森電影&財經講
*IG:艾弗森的蚊輕電影院(點擊或搜尋ID:lovemovieinsight)
*影評主站:艾弗森的蚊輕電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