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學生時代看漫畫和輕小說的時候我就一直有這樣的疑問。
為什麼日式動漫總喜歡用西方奇幻作為背景?
好比現在已經爛大街的轉生異世界類型,幾乎都是讓日本上班族社畜遇到人身事故後後跑去某個架空的西方大陸、帝國、共和國等。貨車司機=異世界使者
例如【無職轉生】、【關於我變成史萊姆的那些事】。
還有一開始就是設定主角本身就是在西方異世界出生的重生類型,諸如此類的作品多的是。
日本神話我知道很少,只知道天照大神之類的,但內容豐富度和神祕程度應該不輸西方神話?
東西方神話都各有其魅力,可是我看過的多數知名奇幻動漫遊戲作品多有參考西方神話的部分。
例如:
- 《聖鬥士星矢》:雖然一開始是古希臘神話,但後期的內容還有北歐神話。
- 《仙境傳說》:北歐神話
- 《魔法使的新娘》:凱爾特民間神話
- 《終末的女武神》:融合希臘、北歐、印度、佛教等多種神話,堪稱神話大亂鬥。
反過來,歐美部分有用參考東方的部分我就只知道《降世神通:最後的氣宗》。
可能還有其它我不知道的作品。
所以我就在想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
最後我自己得出一個結論,大概是用別人家的東西比較沒壓力。
距離產生美
對日本以及許多非西方的創作者和讀者來說,歐洲中世紀的社會結構、宗教衝突、歷史細節等,畢竟不是他們自身文化的直接組成部分。
這層距離感使得這些歷史背景在被借用時,更容易被「奇幻化」或「概念化」。
例如當輕小說中出現「貴族制度」時,讀者可能是看作一種推動劇情、區分角色身份的奇幻設定,而不是嚴格對應歐洲歷史上某個特定時期、具有所有真實壓迫性細節的體制。
然後作者可以自由地從其外觀、符號,而無需深入鑽研其歷史的複雜性、殘酷性或文化脈絡。
所以儘管西方奇幻元素已廣為人知,但對於東方讀者來說,依然帶有一種異國情調和浪漫色彩。
這與日常生活、歷史背景截然不同,能提供一種逃離現實、進入另一個世界的奇妙體驗。
我自己在創作過程,經常要先去查詢中國歷史背景與相關元素等比較細節的部分。
這時候就可能需要考慮歷史的嚴謹性、文化的敏感性或讀者既有的文化認知,這在無形中會形成一定的文化包袱,而我最近就因此受到相當大的困擾和創作瓶頸。
而西方奇幻背景則相對較為「中立」,作者可以更自由地解構和重組這些元素,甚至進行大膽的戲仿或惡搞,而不太會引起文化上的爭議或不適。
簡單來說,使用別人家的文化背景來創作,也許+應該+可能讓創作者在處理歷史細節和社會制度時,擁有更大的彈性和較少的包袱。
至於西方歐美的創作者有沒有和我類似的困擾和想法就不清楚了,也許有比較熟這部分的人可以留言討論看看。
那麼這次的抱怨和概念分享就到這裡啦,下次就來討論現代和古代背景的小說在創作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