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個性衝動不受管教,在學校經常打架鬧事,從來只有他打人的份,沒有被打的份。初三那年,他親眼目睹最好的同學被仇家追殺身首異處,那一刻他彷彿看見自己的未來。初中畢業,光裕決定報考軍校,因為個性嫉惡如仇,所以又有流氓排長之稱,然而,說一不二的個性帶著江湖義氣,所以長官交代的事情他都做得一絲不苟,從不出差錯,所以得到長官一致的認同。
光裕進一步得知,女員工的兒子上班途中發生車禍往生,她第一時間捐出兒子的眼角膜和其它可用器官,幫助五六個家庭重生。光裕從來沒有想過器官捐贈這種事,內心所思所想所執著的都是如何賺更多錢,如何從別人口袋掏出更多的金銀財寶。光裕打從心裡佩服她,沒想到一個小學畢業的女人,竟擁有博士級的智慧。
女員工是光裕的貴人,帶他進入慈善團體做事,光裕先是戒賭、戒酒,最後才戒菸,他說戒菸最不容易,花了兩年的時間才成功。退休後的光裕去「更生人協會」當義工輔導員,三峽、景美、烏來、深坑都是他的管轄服務區。光裕說,一年有五萬個更生人出獄,「更生人協會」只有五十位辦事員,如果沒有義工輔導員,更生人要重新進入社會只會更加困難。
除了是「更生人協會」的義工,光裕也是慈善團體的志工,只要發現更生人的家庭有延申的問題,比如有長期臥床的家人,或是重病沒錢醫治的長輩,他都會通報志工,讓志工接手關懷和補助。從一個游走黑白兩道的「黑白無常」,到投入公益的志工,中間的轉折正是那名女員工。女員工的故事喚醒光裕內心深處,沉睡多年的善苗和悲心,悲心一旦啟動就像水稻的抽水馬達答答運轉了,源源不絕澆灌著生命的良田。
從光裕手中變好的更生人不可計數,他們在「更生人協會」和慈善團體幫助下重返社會,也有一個穩定工作,不留戀從前,認真工作、陪伴家人。老智者說,沒有真正的惡人,只有犯錯不肯改過的人。社會少一個惡人就是多了一個善人,光裕的人生經歷是自有道理,如果他沒有「身歷其境」,也就沒有這一番經驗去引導更生人變好人,就如同老智者說的,每個人來世間都有其任務,所以我們要去思考生命的價值,如何去利益人群,幫助弱勢。
#轉念
#貴人
#服務人群
#惡緣轉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