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毅國一時看同學鬥毆,因為圍觀,所以被算進參與鬥毆的一份子。爸媽擔心中毅學壞,幫他轉學到另一所讀書風氣較高的學校,中毅卻適應不良,因為他天生就不喜歡讀書,就連最喜歡的球也打不到了。中毅不愛讀書,大部份的老師又以成績論人品,中毅越來越叛逆,升上國三就已經在中輟的邊緣了。
專四那年,中毅確定自己將來想當老師,春風化雨,他認真讀書,卻遇到不少嘲諷。同學知道他想插大,直接對他說,「你這種咖小,擦大便比較快。」爸媽知道他想插大,勸他不要誤人子弟,只有雪靜老師支持他。「你很適合,你有同理心,知道不愛念書的學生心裡在想什麼,知道怎麼鼓勵他們。」雪靜老師的這段話彷彿給中毅打了一劑強心針。努力多年,就在二○○二年,中毅終於甄選上國中公民國文科老師,開始執教的日子。
中毅擅長「適性揚才」,擅長管理不愛讀書的孩子,從不要求學生有好成績,卻希望他們要知道自己要什麼。班上有一個過動症的孩子,因為學習上的困難而飽受同學欺負,唯獨中毅看到這孩子的優點和天賦,鼓勵他做一些手工技術或實驗,這個指引讓這個孩子往職校的工業技術科發展。高二那年,學校老師知道這孩子有機電整合專長的證照,立刻安排他參與自走車智慧競賽,一舉拿下全國大專組的冠軍和團體第一名。
這個孩子的自信和榮耀培養起來了,他永遠會記得自己在最克難刻苦的時刻,有一位貴人老師陪他一路走來,假以時日,他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去提攜另一個落難不得志的學生。從落難到發光發熱,那一段艱辛的路程叫重生。
中毅為了中輟的孩子費盡心思,他曾在一年內找回三十個在夜市混跡的中輟生重返校園。也曾經替流連在外的學生擋下一刀,手臂的刀疤清析可見。中毅說,「讀書不是一切,不愛讀書不是死刑,他們只是想要做有興趣的事,如果長家、老師不支持,不協助,他們會無路可走,只能用叛逆來重振自信。」
中毅的叛逆是因為找不到目標,又被大人逼迫當個好成績的好學生,如果中毅沒有在關鍵時刻遇見雪靜老師,沒有放棄他,沒有對他諄諄善誘,現在的他不是在監獄裡就是已經被仇家解決了。老智者說,世間最有福報的工作就是老師,老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或是一個舉手之勞,都可以幫助孩子衝破迷惘,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想要生活中處處逢貴,應該要先去當別人的貴人才是。
#貴人
#適才教育
#適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