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脂肪肝的胰島素連結:從糖變成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想像這樣一幕:你享用了一盤高GI指數的甜食,血糖飆升,胰島素如指揮家般應聲而出,引導葡萄糖進入細胞。這原本是身體保護機制,但若長期處於這種高血糖高胰島素狀態,肝臟會把「多餘葡萄糖」偷偷轉成脂肪,逐漸累積在自身內部——這,便是脂肪肝最初的代謝開端。


一場從葡萄糖到脂肪的新生轉化

胰島素的本職是協助血糖進入身體各處,但當身體「儲糖的倉庫」——無論是肝臟還是肌肉——已經飽和,這些多餘的葡萄糖就會被肝臟啟動「de novo lipogenesis(新生脂肪合成)」機制,轉化為脂肪堆進肝細胞中。雖然這是一場正常的應急反應,但若每天重複這樣的負擔,脂肪堆積的速度便遠遠超出可測量的範圍——成為脂肪肝的代謝溫床。


胰島素阻抗:失靈的守門機制,反成負擔擴增器

在健康狀態下,胰島素能告訴肝臟「夠了,不要再製造血糖了」。但當胰島素阻抗出現,即使胰島素分泌再多,肝臟也對它視若無睹,仍不斷釋放葡萄糖進入血液,加重高血糖的負擔,迫使胰島不斷過度分泌胰島素,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同時,胰島素正常應有抑制脂解的功能,避免脂肪大量釋出。但在胰島素阻抗情況下,這道抑制也失靈,造成脂肪酸不僅無法正常分解,反而大量流回肝臟,加劇肝脂的堆積。


肝內「油脂中介物」——促成阻抗的微型催化者

研究指出,肝臟中累積的二酸甘油酯(diacylglycerol, DAG)及類鞘脂(ceramides)等脂質中間物,可能是破壞胰島素訊號傳導的重要殺手。例如,DAG會活化PKCε酶,直接干擾胰島素訊號,使肝臟對胰島素愈發「聽不進去」。而 ceramide 則與炎症與氧化壓力有關,也能進一步加劇胰島素阻抗。


無聲進行的沉默疾病:脂肪肝為何鮮少被察覺

多數脂肪肝患者在早期並不會出現明顯症狀,往往依靠健康檢查的超音波掃描或肝功能指數異常才被發現。儘管肝功能數值正常,也可能掩蓋脂肪堆積的事實,導致人們誤以為「沒事」,實則是潛在危機。

若未及時介入,脂肪肝可能進展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最終發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後果不容輕忽。


多向轉圜:以降低胰島素與恢復代謝平衡為基石

這場「從糖變成油」的代謝亂流,關鍵不僅在於減少肝脂,而是在於重建胰島素敏感性。這裡匯總幾個循序改善策略:

1. 膳食策略:

  • 採用地中海式飲食,以高纖全穀、蔬菜、水果、橄欖油與魚類為主,能抑制肝脂新生、控制炎症並提升胰島素敏感性NTUH Health+1。

2. 睡眠與壓力管理:

  • 睡眠不足與壓力會促使皮質醇與胰島素上升,削弱代謝平衡。保持每夜 7–9 小時高品質睡眠與放鬆習慣,可改善整體代謝。

3. 漸進式減重:

  • 減重 5~10% 即可實質降低肝脂與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是目前最具證據的生活介入方法EatingWellVerywell Health。

4. 醫療支持下藥物輔助:

  • 若生活調整效果有限,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改善胰島素敏感度的藥物(如二甲雙胍、GLP‑1 類藥物)作輔助。

循環與脈絡:脂肪肝與胰島素阻抗的雙向戰局

胰島素阻抗促使脂肪肝生成,而脂肪肝本身又會加劇阻抗,是一場代謝惡性循環。然而,透過飲食、運動、減重與日常習慣的整合介入,可以逐步瓦解這場循環,重建肝臟與整體代謝的健康基礎。


小故事短章:走出沉默代謝病

我曾照顧一位中年男性,他長期覺得無力、睡不好,但血糖正常,體重也算合理。例行檢查時發現脂肪肝,這讓他大吃一驚。後來透過飲食改善、規律運動與增進睡眠,他逐漸感受到精神提升、腰圍縮減,半年後重返健檢,肝臟脂肪明顯減少,醫師直呼「不可思議」。這位先生的改變,便是從重視胰島素敏感性開始,慢慢逆轉了脂肪肝的沉默進行。


回到「從糖到油」的最初問題

  • 脂肪肝的關鍵問題不是酒,而是胰島素: 當糖分過剩、胰島素阻抗形成,血糖不但難以進入細胞,反而堆積為肝脂。
  • 這是一場惡性代謝循環: 肝臟脂肪累積反促進胰島素阻抗,造成更嚴重的代謝失衡。
  • 唯有整合生活方式的調整,才能中斷這場循環: 飲食、運動、睡眠與習慣改變是核心策略;必要時搭配醫療支持。
  • 改變從「理解機制」開始: 當你理解為什麼「糖變油」,才能真正掌握逆轉脂肪肝的主導權。


Sandwich-Care再次出書了喔!! <<101個熟齡常見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andwich-Care : 你的家庭健康守門員
10會員
206內容數
Sandwich-Care 是每個家庭的健康第一線,一旦家人出現任何身體不適、症狀不明、或有慢性病管理需求,它能即時提供專業建議,協助判斷 是需要立刻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還是可以在家先觀察或調整生活方式? 有它在,家庭健康不再靠猜!
2025/09/01
許多人以為只要沒被診斷為糖尿病,血糖就是安全的。但事實上,在成為糖尿病之前,身體早已進入一個代謝失衡的「灰色地帶」——隱形高血糖。它沒有明顯症狀,卻可能悄悄啟動一連串健康危機。本章將揭開糖尿病前期與胰島素阻抗的關鍵連結,以及你能如何及早逆轉。 一、 當血糖還沒飆破紅線:糖尿病前期的警訊
Thumbnail
2025/09/01
許多人以為只要沒被診斷為糖尿病,血糖就是安全的。但事實上,在成為糖尿病之前,身體早已進入一個代謝失衡的「灰色地帶」——隱形高血糖。它沒有明顯症狀,卻可能悄悄啟動一連串健康危機。本章將揭開糖尿病前期與胰島素阻抗的關鍵連結,以及你能如何及早逆轉。 一、 當血糖還沒飆破紅線:糖尿病前期的警訊
Thumbnail
2025/08/29
當我們提到「糖尿病」,多數人想到的是血糖太高、不能吃甜食,或是晚期需要打胰島素治療的畫面。但真正讓人措手不及的,往往不是血糖升高的那一刻,而是早在多年以前,身體已悄悄失去對胰島素的敏感度。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其實是一場由胰島素阻抗發起的代謝漸變,而這一切從我們每天的飲食、睡眠與壓力中早就埋下伏筆
Thumbnail
2025/08/29
當我們提到「糖尿病」,多數人想到的是血糖太高、不能吃甜食,或是晚期需要打胰島素治療的畫面。但真正讓人措手不及的,往往不是血糖升高的那一刻,而是早在多年以前,身體已悄悄失去對胰島素的敏感度。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其實是一場由胰島素阻抗發起的代謝漸變,而這一切從我們每天的飲食、睡眠與壓力中早就埋下伏筆
Thumbnail
2025/08/28
人體內的荷爾蒙運作,不是隨機的,而是高度受到「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的調控,胰島素也不例外。胰島素的分泌能力與敏感性,會隨著一天中的時間而改變,這對我們「什麼時候吃、怎麼吃」有重要影響。 🌞 白天 vs 夜晚:胰島素的節律變化 胰島素的分泌與敏感性,其實跟一天中的
Thumbnail
2025/08/28
人體內的荷爾蒙運作,不是隨機的,而是高度受到「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的調控,胰島素也不例外。胰島素的分泌能力與敏感性,會隨著一天中的時間而改變,這對我們「什麼時候吃、怎麼吃」有重要影響。 🌞 白天 vs 夜晚:胰島素的節律變化 胰島素的分泌與敏感性,其實跟一天中的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