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轉載自臉書)

這是網友的形容,他說「別人有神山(台積電),我有造神山的根基」,然後今年領到 166,400 元現金股利
網友從 2018 持有根基(2546)而且是起家股,我們試算投報率看看,以下簡單假設假設 2018/1/2 買進根基 10 張,股價 21.45 元,成本 214,500 元,持股續抱至今
2018 配現金 2.16 元,參與除息獲得 21,600 元
2019 配現金 3 元,參與除息獲得 30,000 元
2020 配現金 3 元,參與除息獲得 30,000 元
2021 配現金 3.6 元,參與除息獲得 36,000 元
2022 配現金 2.6 + 股票 1 元,參與除權息獲得 26,000 元 + 股票 1,000 股
2023 配現金 4.15 元 + 股票 0.35 元,參與除權息獲得 45,650 元 + 股票 385 股
2024 配現金 4 元 + 股票 0.2 元,參與除權息獲得 45,540 元 + 股票 228 股
2025 配現金 3.2 元 + 股票 0.6 元,參與除權息獲得 37,162 元 + 股票 697 股
綜上,到了 2025/9/1 累計領配息 271,951 元、持股變成 12,309 股,以 9/1 收盤價 78.8 元計算市值 969,949 元,配息配股合計 1,241,936 元,是 2018 當初 214,500 元的 5.79 倍 (假設今年配股已入手)
投資 7.66 年報酬率 479%,很驚人
那如果像我晚一點在 2020 買進的,照同樣算法結果是
投資 5.66 年報酬率 214%,也算驚人吧
到這裡會有幾個問題跑出來
1、倖存者偏誤
2、是什麼讓存股多年發生?
3、存根基的代價
4、現在能做什麼?根基還會造神山嗎?
▍倖存者偏誤
意思是說,看到的只是少數成功案例,有更多沒看到的失敗案例
主動投資的確有倖存者偏誤,以我為例投資根基成功,但投資國統就失敗,但這不影響我追求主動投資的超額報酬的熱情
▍是什麼讓存股多年發生?
台股 1 千多支股票,為什麼挑中根基?又為什麼可以把根基存股多年?
我自己是,起初看到別人分享,包括網路、包括書本,然後我買進;買進後持續追蹤,覺得穩覺得不錯,所以繼續買,然後持有到現在。「穩」很重要,2020~2022 當時疫情艱困,經歷過的知道
具體說穩的話,股利政策是其中一個。根基股利還算不錯,現金流能提供支撐性。根基 2018~2025 的盈餘分配率從約 80% 降至 60% 再降至 53%,最近 4 年都是 50 幾%。50% 是底線,投資人不喜歡看到盈餘分配不到一半,那多少象徵公司營運出問題,會擔心、會破壞存股意志
若問我 2026 起盈餘分配率是會維持 50 幾% 還是上升?我認為會維持 50~60%,因為公司依然需要現金投入研發新材料、新工法、新技術以及綠色定存 ESG 等等,這些值得長期投注的項目,另方面是因為未來幾年冠德會推出比南港台電案大的案子,多保留現金合理,同時也意味 2026 起仍有機會配發股票股利
今年配股後實收股本 13.05 億,距離法定股本天花板 18 億還有約 5 億空間,保守抓配 0.5 元,還可以配股 3 次(年),配股動力正是來自台電南港案等
▍存根基的代價
雖然有以上的存股威力,但存根基也有代價
為什麼大盤漲根基下跌?
為什麼別人漲好幾天根基卻不漲?
這都是存根基的代價,存到懷疑人生那種
代價的共同基礎源自「冷門」。根基成交量少,一天可以 50 張以下;根基新聞少,法說會開完新聞沒報導是正常;根基法人關注少,三大法人持有不到 3%,精準地說是外資持有僅 2.66%,投信自營商是 0
耐不住的,不適合根基
▍現在能做什麼?根基還會造神山嗎?
不管是持有根基多年或剛接觸者,一定好奇根基還會造神山嗎?之前提到台積電陸續會擴廠,這裡繼續講高雄廠 F22,經查目前台積電申請中含退件的建照共 2 筆,推測是 P3 及 P4,就這樣
「股票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
希望你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股票

作者提供

高雄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