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區,是我們觀察市場波動、快速捕捉事件脈動的第一現場。本文為一次性解析,後續不保證持續追蹤。
說到「存股」,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把股票當定存,每年等領股息。這固然沒錯,但若只是這樣理解,有些單薄。真正的存股,更像是一門「藝術」,它需要眼光、耐心,還要懂得選材。
1. 第一步,就是要確認企業本身有穩定需求與現金流。這樣的公司,不會因景氣循環大起大落,也不會輕易失去市場位置。
2. 第二步,判斷未來市場的可持續性。換句話說,不只是今天穩定,還要觀察產業在未來五年、十年,是否仍存在需求。
如果單看 2024~2025 年,市場聚焦都在 AI(伺服器、晶片、半導體)上,帶動大盤與科技股出現爆炸性的漲幅,此時中保科的走勢並不搶眼。但若把時間軸拉長至五年來比較,過去2022-2024年都是優於加權報酬指數。
回顧5年的表現,大盤加權報酬指數的還原權息增幅為 +123.02%,而中保科也有 +108.04% 的表現。換句話說,中保科靠著穩定的現金流與配息,依然能夠繳出接近大盤的報酬。這正是「存股的藝術」所要強調的地方──它不是追逐一時的題材,而是用耐心與紀律,把看似平穩的公司,慢慢累積成一幅長期報酬不輸市場的作品。

從傳統守門人到AI科技服務商
中保科(9917)在台灣保全市場的龍頭地位無庸置疑。公司擁有超過七十五萬戶客戶、九千名員工,長年市佔率穩居第一,為典型的規模壟斷產業。
中保科的營運模式,公司在行政院內政部警政署保全業法下,具備經營系統保全、運鈔保全、駐衛警保全等業務的資格,享有政策保護與市場進入門檻,構築起天然的護城河。
同時,中保科早期導入訂閱制商業模式,以月租方式提供保全、AI 監控與無人機巡檢等服務,使得客戶關係更為長期且穩固,現有客戶保持率高達 94%,展現出強大的續約與現金流能見度。
更進一步,集團化經營已延伸至超過 30 家關係企業,涵蓋保全、物流、餐飲、智慧城市與資安等多元領域,逐步形成一個完整的服務生態圈,不僅提升交叉銷售與整合效益,也鞏固了公司在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
長期來說,每股盈餘(EPS)自 2017 年的 5.00 元逐步提升至 2024 年的 6.42 元,呈現穩定成長態勢。即便在疫情與經濟波動期間,仍能保持 5 元以上水準,顯示公司具備良好的抗景氣循環能力,殖利率維持在4.2%~5.8%徘徊,換而言之這是一間具備高股息的成長股。

(資料來源 : 中保科法說會)
產業轉型的背景:AI、智慧城市與高齡社會
台灣的保全產業長期以來成長緩慢,營運動能大多受房市發展與治安需求牽動。然而,近年環境已出現結構性轉折,產業不再只是單純的「人力派遣」,而是因應三大因素,正走向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第一是缺工壓力。 台灣勞動人口逐年下降,傳統警衛保全愈來愈難找到足夠人力,導致保全業必須走向「去人力化」。中保科在法說會中明確指出,警衛保全的營收比重將逐步下降。這不是市場衰退,而是人力短缺所倒逼出的產業升級,公司將透過系統保全與 AI 監控來取代大量人力,甚至運用無人機巡檢與智慧門禁技術,去覆蓋原本需要派駐人員完成的工作。
第二是高齡社會來臨。
根據官方統計,台灣在 2025 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占比突破 20%。這讓傳統保全角色逐漸延伸到「智慧照護」領域。中保科在法說會分享的應用包括:跌倒偵測、緊急通報、智慧社區管理,甚至透過 AI 辨識輔助夜間監控,減少管理員配置,讓社區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時,提升長者安全性。中保科已服務超過 1,500 個社區,並導入車牌辨識、緊急按鈕與電梯管控,讓保全業務自然與銀髮照護需求接軌。
第三是 ESG 與智慧城市政策推進
政府近年大力推動智慧治理與減碳,讓保全產業迎來新藍海。智慧停車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全台 23 萬個戶外停車格已逐步導入 AI 偵測與太陽能智慧停車柱。中保科不僅具備最快速的安裝技術,更已在部分城市達到「全面智慧化」的標準。除此之外,公司也積極協助各縣市推動智慧監控、防救災與交通科技執法,甚至將 AI 與無人機結合,協助消防局進行火災偵測與救援物資投送。
喬木觀點 : 台灣保全業的發展正逐步脫離單純的「人力服務」,而是轉向 AI 賦能 + 智慧城市 + 高齡照護 三軸並進的模式。中保科作為龍頭業者,不僅受惠於產業轉型大勢,更透過政策導向、人口結構變化與智慧應用的推廣,提前鎖定下一個成長曲線。
產品線的多元化與成長引擎
從營收結構的變化來看,中保科正走向「去人力化、智慧化」的轉型軌跡。2025 年系統保全占比為 35%,預計到 2027 年將提升至 38%,即便市場表面上已趨飽和,公司仍能透過以科技取代人力、提升效率來擴大版圖。相對之下,警衛保全比重將持續下降,原因在於人力資源愈發稀缺,公司也有意降低對傳統駐衛服務的依賴。另一個關鍵成長動能來自智慧城市,營收占比將自 22% 拉升至 30%。

(資料來源 : 中保科法說會)
這背後是中保科近年與全台六都及花東地區密切合作,推動智慧停車、智慧監控、防救災等專案,並積極參與地方政府的智慧城市規劃。可以預見,未來兩三年智慧城市將成為中保科營收結構中舉足輕重的新支柱,與系統保全共同構築出更具成長性的長期藍圖。
在國際上,日本 SECOM、歐美 ADT、Securitas 等同業,早已往資安與智慧建築方向轉型,中保科則透過與 SECOM 技術合作,以及在美國 ITS 世界大會展示國雲停車,逐步將觸角從台灣推向全球。
接單動能:三大事業群齊頭並進
從接單角度觀察,中保科展現了穩健而分散的結構。2025 年Q1,系統保全營收年增 5%,物流年增 12%,智慧城市年增 9%,三大事業群全數成長。
系統保全不僅客戶數持續增加,平均單價也在提升,顯示客戶願意為 AI 增值服務買單。無人機平台自推出以來,市場回饋正面,建築業、能源業與消防單位都陸續簽下訂單。智慧停車在十六縣市運行,並持續洽談新案。
至於物流與資安服務,則因 ESG 與政府合作案加持,接單動能也相當穩健。可以說,中保科的接單來源不僅廣泛,且已經形成「核心穩定+新業務爆發」的雙軌局面。

(資料來源 : 中保科法說會)
區域與匯率影響:內需為主,逆風有限
不同於電子製造業的出口依賴,中保科以台灣內需市場為主,對美中關稅戰或川普政策的敏感度相對有限。主要挑戰來自國內人力成本上升,反而成為推動無人化與 AI 化的催化劑。
國際化方面,國雲停車在美國 ITS 世界大會亮相,標誌著公司開始把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推向海外,未來若出口佔比提高,才會面臨台幣升值與關稅壓力。目前,匯率影響有限,公司營收結構仍以穩定的訂閱制現金流為核心。
喬木觀點 : 防禦型龍頭的成長蛻變
從獲利來看,2025Q2 本業獲利依舊維持高水準,僅次於歷史新高。這意味著,中保科的故事已不再只是「穩健配息的保全公司」,而是「AI+智慧城市+資安」三箭齊發的轉型案例。它的護城河來自特許行業與訂閱制現金流,產品線展現多元化與成長性,供需結構偏向需求過熱,短期營收穩健;而在長期,則正好踩在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缺工加劇與政府推動智慧治理的交會點上。中保科已經不是單純的「守門人」,而是一家準備把「智慧守護」推向國際的 AI 科技服務龍頭。
這也正呼應了「存股的藝術」─ 投資不是追逐題材的短暫煙火,而是選擇一間能長期成長、穩定配息、且不斷與時代趨勢接軌的公司。中保科靠著八年連續高股息、EPS 穩步提升,以及持續轉型的決心,把一間看似平穩的保全公司,慢慢累積成一幅既防禦又成長的長期投資作品。
對存股族而言,它的價值不在於短暫的股價波動,而在於十年後回首,你會發現這家公司用穩健與紀律,一點一滴把報酬織成了一幅厚實的長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