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蒙怎麼了?》劇照
《阿蒙怎麼了?》是編劇兼導演Halfdan Ullmann Tøndel的作品,獲得2024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最佳新人首部電影獎),Tøndel的家族淵源來頭不小,他是知名瑞典導演英格瑪柏格曼和挪威演員麗芙烏曼的孫子。
故事發生在挪威的某間小學,學期即將結束,然而六歲男孩Armand的明星媽媽Elisabeth(蕾娜特萊茵斯薇)被學校通知去開會,才知道有家長指控Armand對他們家兒子Jon做出糟糕的行為。
《阿蒙怎麼了?》從一開始就有很明顯的緊張和衝突氣氛,雖然觀眾尚不明白幾位角色之間的複雜關係,但劇本有耐心地以自然的對話推動故事向前發展,一點一點提供線索。在過程中,觀眾漸漸明白Elisabeth的演員事業陷入危機,她的丈夫Thomas先前意外過世,受害孩童Jon的母親Sarah則是Thomas的妹妹,這兩家除了互相認識以外,也各自有些秘密、對彼此有成見,甚至Sarah的丈夫Anders對Elisabeth似乎懷有情愫,這些細節漸漸在交談與互動中浮上檯面。事件中心是兩名孩童間可能的性偏差事件,但由於缺乏決定性的人證物證、真相甚為模糊,校方幾位相關人員都明白事件有多麼棘手,都以不同方式小心翼翼地面對。當然,兩方家長都不滿意,但似乎沒有更好的方法去探知真相及解決問題。
同時,學校的火災報警系統因故障而間歇亂鳴、校方一位調解員不時流出鼻血,使得原本就心煩氣躁的人們更加焦躁不安,每個人從自身角度不斷揣測真相,直到大家的情感都掩蓋過理性。學校走廊牆上掛著過去的學生黑白合照,其中有些人物與今日相聚的幾位家長有關,鏡頭以歪斜角度去拍,帶來一種鬧鬼的氣氛。
幾位主角的造型經過精心設計,成為角色刻畫的重要環節。例如Elisabeth的高馬尾綁得又緊繃又時尚,鏡頭常帶到她的金屬耳環,配上認真的妝與放蕩不羈又很有架式的打扮,突顯這位角色的戲劇性;Sarah則綁了個一般家庭主婦貌的鬆散馬尾、穿著很普通,整個人的「平凡」與Elisabeth形成明顯對比。
不過,《阿蒙怎麼了?》後半段的劇情呈現,少了前半段的嚴謹寫實,走向更加抽象和超現實的手法,雖然它可能在藝術呈現上有其價值、更彰顯Elisabeth的心理狀態、也給蕾娜特萊茵斯薇很好的表現空間,但這些實驗戲劇與前半段的自然真實風格互相矛盾,這種衝突抵銷了各自該有的效果,也令觀眾失去耐心,原本對劇情投入的情感頓時被迫退出。導演想拍出一部「藝術品」,但可能沒有替它找到一個令人滿意的呈現方式。

《阿蒙怎麼了?》劇照
尤其,在後半段的超現實手法裡頭,第一位與Elisabeth共舞的清潔工,是本片先前第一個出現的黑人角色(應該也是唯一一個),幾乎成為所謂"Magical Negro"這種老生常談的北歐變體,讓人出戲。
幸好這部片的主角畢竟是《世界上最爛的人》女主角蕾娜特萊茵斯薇,她總是有辦法吸引觀眾的目光。Elisabeth一角懷抱非常複雜的情緒,她當然要保護孩子、替孩子辯護,但她也懷疑孩子確實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尤其擔心自己與亡夫當年的暴力相處模式成為孩子的壞榜樣。而Jon對Armand的指控,令眾人不僅評斷Elisabeth的孩子,同時也質疑起她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是否適任母職、甚至質疑她丈夫的死因不是車禍意外而是自殺。她恐慌,抑鬱,歇斯底里,充滿挫折,同時又恨不得能攻擊全世界,就這樣不斷在脆弱與憤怒之間擺盪。
另一個讓人難忘的演出,來自飾演班級老師Sunna的Thea Lambrechts Vaulen,她在各種情緒起伏之中盡力保持冷靜,盡可能讓各方都不會感到被冷落或錯待,並且對於不確定的事情懷抱合理的懷疑,即使事件嚴重性早就超出她能力所及,仍是極力撐住,總而言之Sunna讓人非常想支持她、替她加油。
最終,《阿蒙怎麼了?》完全沒有呈現兩個男孩的事件本身,全部都是二手消息,大家只能提出看法,但無法獲得任何接近真相的東西。或許也是這樣的理由,讓導演在電影後段選擇放棄空洞的語言,直接以抽象動作來表達一切,在尾聲讓暴雨淹沒對話。畢竟,我們其實無法知道任何人的真實故事,有太多面向是即使認識對方很久也不可能了解的,有太多事情是沒辦法找到證據的,這樣的結案方式一點都不完美,但也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