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影論重點:
如何從中英片名解讀本片
吳慷仁以本片獲金馬影帝的巧妙之處
聾啞的阿邦與<悲情城市>文清的對照
對於一位新導演該有怎樣的期待
我們總能從創作者的第一部作品看出他的質地。如同<愛是一把槍>,影像瀰漫懷舊的氣味,只是意義還在路上,編導李鴻其在討好觀眾或滿足自己之間選擇了後者,試著用「感覺對了」的影像節奏去處理那些生活中的無以名狀,從結果論來看,「這是目前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他的坦白和誠意,給人一種久違的動容。同樣是新導演的作品,<富都青年>卻給人一種重重舉起、輕輕放下的失落感,對細節描繪不足以至於支撐不了編導王禮霖的強大企圖,想要談的很深、很多,但只做到點狀渲染,強說狀態而使人疑惑。
比方華語片名以「富都」這個鄰近馬來西亞市中心卻破落的地域,形成貧富差距的對比傳達現實的殘酷,但這個明喻直白到只有字面上的意思,劇中兩兄弟雖然辛苦,卻仍有衣有食、有棲身之所─即使不是非得三餐不繼、衣衫襤褸才夠殘酷,而是實際上劇情重心也意不在此,真正的主題是英文片名<Abang Adik>、是龐大背景下這對兄弟的關係,官僚體制、社會問題都只剩下形塑人設的功能,真正造成他們悲劇的其實是多面向的「身分認同」缺失,不過,在複雜難解的時代性下,身分認同已不單由環境所造成,因此人物困於處境無法自拔的狀態,流露一種老舊傳統的自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