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覺得錢很大,在韓國覺得錢很快花完,而在台灣—很真實的焦慮。
在越南,走進便利商店,一瓶礦泉水只要 9~15 元,常常掏出鈔票後,手裡還多了一把零錢。
在韓國,便利商店的一瓶水大約 25 元,店員不太會找錢,因為人人都是信用卡一刷。
在台灣,水大概 20~30 元,看似和韓國差不多,但當收入換算進來時,感受卻完全不同。
🍜 餐飲
- 越南河粉:50~90 元
- 韓國冷麵:170~220 元
- 台灣牛肉麵:150~200 元
在越南,一家三口常常花不到 200 元就能吃飽;在韓國,平價餐館吃一餐也要 600 元以上;而在台灣,外食族每天一餐便當 100 元起跳,一週下來荷包很快見底。
🚖 交通
- 越南計程車:一趟 30~150 元
- 韓國計程車:一趟 200 元以上
- 台灣計程車:起跳 85 元,常常一趟 150~200 元
所以在越南,我們出門毫不猶豫就叫車;在韓國,能搭地鐵就搭地鐵;在台灣,很多人甚至覺得連計程車都不該搭,因為那是「奢侈」。
☕ 咖啡
- 越南街頭冰滴咖啡:30~60 元
- 韓國連鎖咖啡拿鐵:120~160 元
- 台灣咖啡連鎖:70~150 元
越南咖啡讓人悠閒,韓國咖啡讓人方便,台灣咖啡則是日常「提神必需品」。
💰 平均薪資比較(台幣換算)
- 越南:12,000~15,000 元
- 韓國:75,000 元
- 台灣:46,000 元(但多數人落在基本薪資 28,590元 左右)
這就是落差:
👉 在越南,薪水低、物價也低,對旅人很便宜,但當地人仍覺得辛苦。
👉 在韓國,薪水高、物價高,但薪資結構能支撐生活。
👉 在台灣,薪水不上不下,物價逐年攀升,壓力卻最大。
📌 我的體會
旅行讓我看到,便宜與昂貴不是重點,真正的落差在於「薪資能不能撐起生活」。
在越南,我覺得錢很大;在韓國,我覺得錢很快就花完;回到台灣,我才發現:最讓人焦慮的,不是花多少錢,而是我們的薪資結構,讓人連「花錢」這件事都得計算、得猶豫。
旅行的比較,不只是價格上的差異,而是讓我更清楚地感覺到——
這一代的我們,不是花不起,而是心裡已經被「可能會撐不住」的焦慮綁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