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今周刊文章主要是在討論 小資族靠台股基金定期定額,快速累積第一桶金的案例。整理重點如下:
📊 基金 vs ETF
- ETF:被動投資,跟隨指數,成分股一年調整 2–3 次,入帳快(約 3 天)。
- 台股主動基金:經理人可依市場狀況調整,靈活操作,雖然入帳慢(約 10 天),但績效往往更好。
- 回測結果:
- 台股基金 10 年平均報酬率 212%
- 台股 ETF 10 年平均報酬率 132%
👉 主動基金表現優於 ETF,不是不能碰。
🏦 台股基金選擇建議
- 台股優於美股(對小資族來說):
- 熟悉度高、無匯率風險、手續費低、資金門檻低。
- 選基金方法:
- 4433 法則(績效排名前 25% 或 33%)。
- 得獎基金(有公信力的評比)。
- 基金品牌與投研團隊(穩定+有經驗)。
- 配置建議:
- 至少各配置一檔「一般型」+「科技型」基金。
💡 小資妹實戰案例(33K 月薪)
- 起始資金:30 萬(贖回保單+存款)。
- 定期定額:每月投資 2.7 萬
- 統一黑馬(不配息,成長型)
- 安聯科技(不配息,成長型)
- 國泰高股息(月配息,領現金流)
- 後來再加碼 → 路博邁台灣 5G(月配息 5–6%)
- 資金來源:存款 1.8 萬 + 薪水 9 千。
- 結果:
- 2 年多累積超過 100 萬
- 中途經歷升息、AI 熱潮,但靠定期定額+停利再投入,資產加速成長。
🚀 投資心得
- 小資族薪水有限,要 靠紀律+放大投資金額。
- 若能配合兼職或獎金,把額外收入投入,滾動速度更快。
- 核心策略:
- 成長型基金 → 資產加速累積
- 配息型基金 → 提供現金流,增加安全感
👉 總結:
月薪 33K 不等於無法投資。透過「定期定額 + 善用單筆 + 配息搭成長」的組合,小資族也能在短時間內存到人生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