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Harper’s Bazaar》關於 華倫·巴菲特小兒子彼得·巴菲特(Peter Buffett)談家庭教育 的文章重點整理:
🔑 文章核心
- 華倫·巴菲特給孩子的最大資產不是金錢或股票,而是 支持與價值觀。
- 他相信「給孩子最棒的禮物是支持,不是支票」。
🎯 巴菲特家族的 6 大教育觀
1. 找到「無法被取代」的核心優勢
- 終身學習、閱讀,累積難以取代的能力。
- 人生志業不是命中注定,而是透過探索、冒險逐漸勾勒。
2. 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有價值的人
- 真正的成功不是財富或名聲,而是忠於價值觀、耕耘熱愛的事物。
- 最好的投資是 投資自己,找到讓每天起床都感到快樂的工作與生活。
3. 時間與精力,比金錢更珍貴
- 錢可以再賺,但時間有限。
- 投資應聚焦在 成長與時間管理。
- 不怕走錯路,錯誤有時會引導你到正確的地方。
4. 機會永遠不平等,但結果可能相等
- 巴菲特稱自己「中了卵巢樂透」——出生於富裕家庭。
- 但他提醒孩子:父親的成就 不等於 你的人生成就。
- 巨額遺產不是禮物,反而會奪走奮鬥的過程。
5. 先付出後收穫,並發現自己能付出更多
- 真正的回饋是雙向的。
- 不僅在金錢上獲得,也在人際與社會中累積正面影響。
- 巴菲特曾將370億美元捐給比爾蓋茲基金會,展現「用付出創造價值」。
6. 不靠特權,靠努力贏來自尊
- 人生有兩種東西:認為應得的,與努力贏得的。
- 父親不會幫孩子鋪最輕鬆的路,因為那會剝奪成長。
- 若要走華爾街,必須自己能清楚說明「為什麼選擇這條路」。
💡 精華心法
- 最好的投資不是股票,而是自己。
- 錢買不到時間,真正的資產是專注與堅持。
- 支持孩子探索,比金錢繼承更重要。
- 自尊來自努力,而不是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