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看一些隨筆,是因為從中能夠得到一絲安慰。不多,但總是比沒有好。比如下面這一段話:
「我認為,人與年齡相稱,自然地活著就好,根本不必裝年輕,但同時也沒必要勉為其難,硬把自己弄成大叔大嬸。關于年齡,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盡量不去想。平時忘記它就可以。萬不得已時,只要私下里在腦袋尖上回想一下就夠了。」(村上春樹)
這些話本來不是什么精神玄妙的語言,也或許你在自己心中,也曾經如此打算過,不過沒有說出來而已。
我認為你這樣想,沒錯。只是我還是從這樣的話里聽出了一種態度,自己不夠多,所以能聽到別人說,也會很開心。我挺愿意為此表示感謝,而且天真地認為,即使不被對方聽見,也可以借助宇宙中某個因緣,巧妙地傳達到對方生命之中。仿佛敲響了地球上的一架銅鐘,便會在不知多少光年之外,讓一座銅山轟然回響。這真的有些異想天開,但想已經想了,也不會損害到誰,似乎也就這樣得了。
面對自己的生活,已經很難了,更何況要找到一種心安理得,對人對己都無害的態度,就更不容易。在某些時候,我還是蠻自私的,因為我現在愿意照顧到自己的態度,不過也不會為此就去故意得罪誰,只是感到一種放松而已。就像和高手一起去跑馬拉松,開始的時候人挨人人擠人,誰也沒辦法跑得更快,可時間慢慢過去,只要有充足的距離,自然便會形成前后落差。
人生也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賽道,我們各自有各自停歇的時候,所以沒必要在這件事上去比較。
活得很久,當然挺好,活得健康,就更好,只是非要活個二三百年,就算變成特修斯之船也在所不惜,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像村上那樣就挺不錯了,年輕時候有年輕時候的煩惱,中年以后也有中年以后的想法,不比小的時候裝老,更不用在老的時候,一副老子很「老」的態度。大叔大嬸,也沒什么不好,只要我們還是活在自己的年紀里,就沒什么。
盡量不去想,當然是很好的辦法。可有時候,非要這樣想,我們自己也控制不住。控制不住的時候,又怎么辦?村上說的就不錯,想一想好了。反正也沒什么大不了,想了又怎么樣呢?反正已經想了,想了也就收不回去,所以想一想,可以了。我知道了,我到這里了,我吃飽了,我走了。你看,生活就是這個樣子,我們在什么樣的階段,就過著什么樣的生活。不是不想更好,而是我現在的自己,恰恰就是這個樣子。那么,面對這個不算自己希望那么好,卻也還算不錯的階段,就該承認它的存在——反正不承認,它也在啊。
這樣,就能安然一些。不是很劇烈,也不是很光榮,可人生真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我們是為自己而活,也沒辦法替別人去活。真地讓我們去為別人而活,恐怕也沒人真那么傻。看起來是挺傻的時候,只是因為我們還不是大叔大嬸,或者已經是大叔大嬸,偏偏拼命要拒絕被喊作大叔大嬸而已。
就像一顆豆子,在布滿機關的機器里掉落,這里一個孔洞,那里一個橫格,落到哪里,并不一定,但最后停下來的地方,一定是當下最適合的地方。無論好或不好,反正不會永遠停在那里。
苦也好,樂也好,都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