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太晚」這件事》活著,本身就足夠了
在昭和年代,伊藤麻衣子是家喻戶曉的偶像。可是,越是被掌聲包圍,她越覺得「那不是自己」。
29歲時,一隻名叫 Atom 的黃金獵犬徹底改變她的想法。
狗狗不會為了誰而打扮,也不需要討好誰。
牠只是安靜地活著。
她忽然明白「活著,本身就有意義,不需要討好誰。」
45歲,她勇敢踏進校園,考上早稻田大學,從預防醫學跨足機器人研究,甚至參與開發照護機器人。
如今60歲的她,不僅持續研究抗老化,更成為教授、挑戰聲優。
伊藤麻衣子的人生,像不斷綻放的新芽,她用行動告訴大家: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
她說:「擅長的事,通常能夠長久保持。找到自己擅長且能讓自己興奮的事,就有機會能夠勝出。」
★不需要一次走到很遠,先踏出小小的一步,就能遇見新的風景。
💡 她的人生提醒我們:無論年齡,無論身分,都有適合自己的切入點,每個人都能在不同階段,開啟全新的可能。
🎓 給剛畢業的大學生
這階段的人常常焦慮:「我該往哪裡走?」
與其急著「找一份完美的工作」,不如先問自己:有什麼事能讓我願意每天都再多嘗試一點?
持續去嘗試、犯錯、修正,就是最好的方向感。
別急著找到「完美的答案」,就算迷路,也是一種方向。
能讓你每天多願意走一步的事,就是值得的開始。
📚 給研究所畢業,還在猶豫要不要工作的你
這群人可能擔心:「投入職場後會不會錯過研究?」或是「繼續深造會不會脫離現實?」
但人生的路徑,不會一直是直線。
你可以試著先往前走一小步,看看眼前會打開什麼風景。
不必一次決定一生,只要允許自己繞路,就不會錯過。
試著問問自己:現在我最想嘗試、最能專注的事是什麼?那就先從那裡開始。
👩💻 給30–40歲,正打拼的你
這個階段常常被責任壓得喘不過氣:升遷、結婚、育兒、買房…責任很多,壓力很重。
可是,職場的你不是人生的全部,你不只是一個「工作角色」,你還是學習者、夢想者,也能是重新出發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留一小塊舞台給自己吧!
試著問問自己:除了責任之外,我還想留給自己什麼舞台?
🏠 給超過40歲,擔心被淘汰的你
這個年齡層的人,焦慮常來自「已經不年輕了」與「家計壓力」。
房貸、家庭、責任……常讓人覺得不能停。
可是學習不是退路,而是讓自己更有價值。
哪怕日常生活再忙,也能替自己保留一個小小的「投資自己」的角落。
試著問問自己:我能在現有的生活裡,為自己種下哪個小種子?
不用很大一步,先為自己種下一顆小種子就好。
🌿 給超過50歲,覺得「太晚了」的你
這個年齡層的人,常常覺得「換跑道太晚了」,但伊藤卻在50歲後,才真正走上研究之路,研究機器人。
晚嗎?一點也不。
只要還願意學,就還有新的舞台。
試著問問自己:問自己:什麼事是我一直很在意、但從沒機會嘗試的? 也許現在正是契機。
🌅 給超過60歲,對未來有點不安的你
這階段的人可能擔心退休後的孤單、沒有目標感。
伊藤60歲仍然挑戰聲優、成為教授,代表「晚年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
與其想著「能不能安穩退休」,不如思考:什麼事情能讓我每天醒來都有期待?
去找一件讓你每天早晨醒來,有點期待的事。
那就是最好的安全感,也可以是人生新的篇章。
🌸 小結
人生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場持續變化的冒險。
不需要和別人比快或比多,
也不需要刻意討好誰,
只要願意再輕輕踏出一步,
新的門就會打開。
與其害怕年齡,不如擁抱「還能再開始」的自由。
若你曾搭過飛機,或許就可以明白,人生的旅程就像一段航行,飛機上的我們,無論坐在哪個座位,窗外都有屬於自己的風景。
有時候是雲海,有時候是夕陽,每個高度、每個角度都不一樣。
窗外的天空,都有各自的景色。
不論你是20歲、40歲、60歲,沒有誰比較晚,也沒有誰比較快。
無論你想完成什麼夢想,Now or Never!
最好的開始就是現在。
人生就像這段飛行,不用和別人比,只要往外望,你會發現,此刻,就是最好的風景。
人生,其實可以在任何年齡重新開始。
因為,活著,就是最好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