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一點的光》
第五章|黑夜不是阻礙,而是光的舞台
隔天早晨,廚房裡傳來婆婆敲鍋子的聲音。
「昨天那個活動,不錯啦!」婆婆說。
「不過這種東西能養家嗎?」
芷珊一邊煮咖啡,一邊回答:「需要時間,但我會設計商業模式,不只是辦活動。」
「我媽以前做小吃攤養全家,天天都得算清楚,一天賺多少,一個月收支多少,這才叫踏實。」婆婆的聲音裡有回憶也有懷疑。
「媽,我懂,」她笑笑,「但現在很多工作不是馬上看到錢,而是先培養價值,再有人願意付費。」
婆婆撇撇嘴:「聽起來太冒險。」
「不試,怎麼知道呢?」她輕聲說。
陳仲維端著報紙走進來:「媽,給她時間,她有存款可以撐。」
婆婆看著兒子,又看看她,最後沒再多說。
早餐桌上短暫安靜,只有吐司的烤香在飄。
以萱邊咬麵包邊說:「媽,我同學聽了妳的活動,說很酷,她們想參加下一場。」
婆婆嘆了口氣:「年輕人就是愛湊熱鬧。」
「不只是湊熱鬧,」以萱說,「是覺得被看見。」
這句話讓她心裡微微一震,像有人替她翻譯了整個企劃的靈魂。
那天午后,她帶著蔡亭予一起整理問卷。
數據不多,但有幾個字眼反覆出現:「被理解」、「交流」、「安心」。
「這是情緒價值。」蔡亭予指著關鍵字,「比單純的活動更有力。」
「所以我們要把它做成系列,不是一次性的。」她說,眼裡有光。
「那錢呢?」
「先找合作的社區品牌,然後找企業 CSR 贊助。」
她們把方案越寫越細,紙張堆成一小疊。
夜裡,芷珊把文件拿給陳仲維看。
「這不是隨便玩玩的,這是我打算全力投入的事業。」她說。
他看了很久,終於點點頭:「我還是擔心,但我願意當司機,幫妳開路。」
她笑著說:「好,那我們就這樣搭檔。」
窗外的夜色很深,卻有幾隻飛蟲輕輕撞向燈泡。
她想起山窗螢,心裡浮上一句話:黑夜不是阻礙,而是光的舞台。
以上故事為虛擬情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