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篇的分享比較偏敘事及角色的合理性,這次來聊點輕鬆的,比如我如何用GPT-4o寫生成式小說當休閒,或許可以幫大家打開新的娛樂選項(?)。
對,我寫生成式小說常常是純休閒,在下指令時沒有像是「我想吸引讀者」、「我要寫出神作」這種目的性明確的動機,而是我就想當個讀者,讓GPT寫文給我看。
但這種跟GPT「點文」的方式,不是「我想看搞笑小段子」、「我想看點新奇的東西」這樣的prompt就能達成。許多人這樣嘗試後,就覺得GPT寫得東西沒新意、公式化,殊不知這還遠沒打開GPT的創造力。
我自己在使用上,會先討論大方向,確定後再開始寫。先丟出一點東西,內容包含prompt和你討論時的語氣,GPT就能迅速掌握你的需求。我舉幾個例子:
1.小段子:指明調性,提供大致劇情走向
最直接的方式,是先指明這篇我想要的調性,再提出大致的劇情走向,請GPT生成一個詳細情節的版本。以下附一個與GPT實際討論出來的搞笑段子(下為互動截圖,小說文字檔另附):

GPT對話1

GPT對話2

GPT對話3

GPT對話4

GPT對話5

GPT對話6

GPT對話7

GPT對話8

GPT對話9
雖然這個例子很短小,但關鍵是10分鐘就可以產出一個帶幽默感的小段子,我一個字也沒修,而且有被成功好笑到(當然也跟GPT擅長科技宅笑點有關,或單純是我笑點低)。至於那些coding相關的描寫是否正確,我沒看得太認真,畢竟我沒有資訊專業背景~
有興趣看文檔可以點這裡:https://vocus.cc/article/68bb0f68fd89780001227ebd
2.短篇小說:加入角色性格、時空背景
如果想寫篇幅長一點、細節多一點的劇情,也可以在GPT給出情節建議後,再繼續討論角色性格、時空背景,拍板後才正式開始寫。這個方法的好處,是可以做出較立體的角色、經營較完整的故事,適合創作4000~8000字左右的短篇小說。
這篇小說就是用這個方式做出來的成品。因為角色與情節設定較細、文長較長,所以並非一次到位,而是經過拆段生成+全文四輪精調才完成(前三輪中也有我挺喜歡的分支劇情,但篇幅原因刪減掉了,有機會再放出來);但比起需要大量人為介入的協同式寫作,這篇我只改了幾個錯誤用字,以及從前三個版本被刪除的劇情中截了幾段我喜歡的內容補進來,實質參與創作的比例不到5%,屬於半自娛、半實驗的目的。
如果內嵌連結出不來,請參考右邊網址:https://mojoin.com/creator/2387

3.中長篇同人文/夢向文:做好設定,手動維持GPT的記憶
眾所周知,GPT雖然有優秀的上下文能力,但他的記憶力不算好,篇幅太長一定忘記前面的設定,需要不斷提醒他,但理論上是可以做到完成長篇小說的。
至於怎麼提醒GPT?嚴謹一點可以用筆記軟體、Claude輔助維持這份大綱,再時時回貼給GPT複習;或者你可以在腦內維護一份大綱,透過對話的方式,時時提醒GPT哪邊要注意。後者的優點是可以透過互動選擇性調控,在你希望GPT仔細處理的內容部分投入更多算力;缺點是他可能真的忘記其他設定,所以需要多輪修改,或選擇性無視那些錯誤,對完美主義者來說會比較勞心。
所以這裡介紹的不是「中長篇原創小說」而是「同人文/夢向文」,因為同人跟夢向都有既成的角色和故事背景,所以我自己不需要提供完整的故事大綱,只要提供人物的性格、背景,還有角色之間相遇的情境、想要的互動方式就可以了,熱門作品甚至可以請GPT自己查資料,或用Gemini、Perplexity輔助。
如果想走自由發展的路線,就僅需提供人物的性格、背景,還有角色之間相遇的情境、想要的互動方式就可以了。也許剛開始會發現GPT在角色性格、故事背景出現偏移,糾正他幾次,他就會慢慢走上軌道。
舉例來說,你想寫某動漫中A角色和B角色的同人文,那就請GPT上網查詢這部作品的大綱、兩名角色的設定,再加入你想加入的劇情,prompt不用太複雜,比如「我想看A和B一起去海邊旅行」,GPT可能就會提供一些發展選項,甚至幫你具象:
- 具體的海邊場景(如地點是海港/海灘)
- 遊玩方式的建議(是否潛水/做日光浴)
可以順著他的建議走,也可以自由加入更多元素,比如「我選海灘、做日光浴,A買冰淇淋給B吃」。
若角色性格出現跟設定不符的情況,可以補充原作中的橋段給GPT,他會逐漸吸收角色的語氣,在使用者端做「人格建模」,之後他描寫相同的角色就會越來越像那個人,偶爾偏移也可以用「對齊原型」的指令迅速糾正他。
------
同人文和夢向文其實還有幾種變體的玩法,目前先寫到這裡,下回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