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買書的風氣吹往電子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昏昏沈沈在發燒、喉嚨痛、咳嗽和醫生不給我清醒的藥效中看著threads上的討論。murmur了一則:電書和紙書的討論就像經期一樣。身為紙書、電子書的製作者看來,覺得有人買書就是一件好事!(但要說對「出版」和現代人的「閱讀力」抱持正面的期待,倒是沒有多樂觀就是。我們得一直記得這是個非常多元的時代,而且會越來越多元。

在Facebook這個充滿祖克柏收廣告費的社群,沒看到太多的討論(總之我的頁面都是體育和不著邊際很無聊且不好笑的生活玩笑,還有我根本不想知道的藝人、名人動態)倒是threads燒起熊熊烈火:到底哪個編輯對於做電子書如此這般不情願?

呵呵。

時間如果往回倒退個兩年,電子書大概還處於「雞肋」的狀態,做了銷量比不上紙書還要多個工,不做但又有人問,要做是要找人專做,還是丟給平台轉檔省事?但有讀者問,好像放著不管不行!

關於「新的嘗試」老一輩的人的確都比較保守,或者都期許看到「明確的數字」才會真的願意撩下去!「電子書」這玩意就是一路跟著紙本書像是附屬品一樣,有時被恥笑不是書,有時被玩笑就是「沒有績效但有做很潮」的東西(早期論戰就是讀電子書不是讀書~~到底!)

說也有趣,threads莫名地將instagram的用戶(比facebook年輕一輩的世代,父母、子女的分界)從圖像帶往了文字世界。很多人發現「哇操!原來發文murmur比那些instagram扭捏人設和濾鏡滿滿的圖文容易多了。」對話思考的交流都遠遠超出了以圖文思考的速度;更有趣的是應該從今年國際書展開始,加上文化幣推一把,「買書」變成很潮的事!

身為時時刻刻都在想著什麼時候終於在做書再也沒辦法生存的外發設計來說,我眼睛都亮了起來。(套句脆友說的:「就像國際書展完都會以為好多人買書,出版有救!」但可能是假象的燃起希望。)

instagram的確是一個對facebook老人像謎樣的世界(每次看到facebook的出版老人們把一張1040X1040的圖塞進三五百個字,都很想問他們到底懂不懂instagram的圖文精髓是什麼?)反之,文字對於長期被圖像、影音占去思考空間的年輕來說,是更具吸引力的!

但問題來了:紙本書在排版上有時為了頁數(成本)的考量把版面撐到最滿,字用到最小、行距不留,別說對近中年的讀者(老花的讀者)來說是吃力的!更不要討論「老花」還真不是中年後的專利,三十幾老花的大有人在。那麼「電子書」就是紙本書之外的選擇了!(但不是附屬。)

這年頭,孩子們的消費力不容小覷,都跟你說「給我電子書」「我要讀書」,誰還在那裡扭捏「電子書不是書」這種恥笑的說法?(如果沒記錯,前一次的經期,還是有在吵這事。)誰還在那裡說「做電子書」讓人皺眉!(拜託有人要讀書、買書,我都要起立鼓掌了。)

現階段出版社應該要力拼的是「紙電同步」這件事!這事不難,只要你紙書確定上機器(錯字都改完了。沒改到的就是再刷、再版再改了。)把電子書需要的導覽列(目錄那玩意兒)和本來落在書折口的:作者簡介、書籍簡介、譯者簡介,以及版權頁改成電子書的內容,同步交給電子書設計(我:sunline.liu@gmail.com,呵呵廣告一下!)要紙電同步不是問題。

(我就是一個紙電不同步會猶豫要不要買紙書或是等電書,然後等著等著,我就忘了的讀者。最好同步預購,第一時間放進購物車結帳,打開書櫃同步時看到新書就覺得開心。)

其餘的就是各平台對於電子書的文字、字體、功能的支援!

比如說:epub不支援,只給pdf選項的,那對於「電子書」和「紙本書」沒有太大的區隔了。這對圖文比例1:1的書確實還是個門檻!

再比如說:台文書也吹起浪潮,那麼支援外連字體的功能,以及羅馬字的顯示,都是電子書平台(或者閱讀器)必須跟上的技術。

另外也看見逗點開始了「先有電子書」(但紙本不知道什麼時候)的計劃,這也是一種新的嘗試,誰知道會不會有什麼新的火花呢?這不就是數位時代的有趣嗎?

不只出版社應該做電子書,任何想要寫書的新作者、小作者,都可以嘗試自學做電子書、發行、出版,從編輯開始。文字世界的有趣不亞於任何影音、圖文的創作。若是已經具備影音和圖文創作能力的創作者,再把文字加進自己的創作,肯定是更精采、更多元的作品。

這是個分眾、多元且你不知道機會在哪裡但到處都有可能的時代。

不要小看任何一種形式的創作存在。再小眾,它都會有機會被青睞!而電子書的閱讀與購買,已經不算小眾了!

圖:20240531Go To Busan,Canon EOSM50,去釜山一下飛機把行李放好就衝書店拿我在網上訂的書。訂單已經被取消,還好書還沒退回,被放回架上,拿到書才知道有1.7kg這麼重(大概厚快3cm的《陽光先生》影視書),但我還是甘願地把它帶回台灣!


avatar-img
14.4K會員
872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可以的話,把「編輯」視為一個「統籌」的職務!你會要把關一本書從文字、圖檔、編排、印刷所有的細節,你要有能力統籌你所需要有人協助你一起完成的事!在那之前,除了「文字能力」外,請強化你所有在這個專業上的能力,那會使你工作、做書更有趣!
不要花太多情緒去討厭或排斥那些高標準的要求,所有在工作上高標準的要求:流程的安排、時間的掌控、作法的變化⋯⋯以及所有所有你可以替這項工作多想到的那些細節,或者花一點點自己的時間去嘗試、去熟悉、去接觸新的事物,吸收新的知識、觀念,都不能單單只是「主管/案主」對你的要求,而是自己對自己的!
那些弄得美美的、文青文青的文宣照,都是設計過「哪裡要擺字」是從「拍照」就要想的事,再不是挑照就要想的啊!(什麼,你說請設計P圖就好?呵呵~~那要看你花多少錢請什麼設計啊!)當文字與圖片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它就成了那張圖的設計之一了,就不單只是「我要把這些字加在圖上」而已了!
在你想要完成的那件事上(哪怕只是糊口飯吃/把工作當工作,它也是你想要完成的事)拿出你的熱情吧!
邊玩邊工作不是件不可能的事,但你要試過一次才知道「自己要不要那樣的生活」?
就閱讀的考量,電子書肯定不全然等於紙本書,它是另一個文字/書籍呈現的形式,除了epub的規則得遵守之外(才能生成檔案),它還有許多在「使用上」需要去思考的地方,也就必然會在「使用」的細節上,會再去思考更多的可能!
可以的話,把「編輯」視為一個「統籌」的職務!你會要把關一本書從文字、圖檔、編排、印刷所有的細節,你要有能力統籌你所需要有人協助你一起完成的事!在那之前,除了「文字能力」外,請強化你所有在這個專業上的能力,那會使你工作、做書更有趣!
不要花太多情緒去討厭或排斥那些高標準的要求,所有在工作上高標準的要求:流程的安排、時間的掌控、作法的變化⋯⋯以及所有所有你可以替這項工作多想到的那些細節,或者花一點點自己的時間去嘗試、去熟悉、去接觸新的事物,吸收新的知識、觀念,都不能單單只是「主管/案主」對你的要求,而是自己對自己的!
那些弄得美美的、文青文青的文宣照,都是設計過「哪裡要擺字」是從「拍照」就要想的事,再不是挑照就要想的啊!(什麼,你說請設計P圖就好?呵呵~~那要看你花多少錢請什麼設計啊!)當文字與圖片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它就成了那張圖的設計之一了,就不單只是「我要把這些字加在圖上」而已了!
在你想要完成的那件事上(哪怕只是糊口飯吃/把工作當工作,它也是你想要完成的事)拿出你的熱情吧!
邊玩邊工作不是件不可能的事,但你要試過一次才知道「自己要不要那樣的生活」?
就閱讀的考量,電子書肯定不全然等於紙本書,它是另一個文字/書籍呈現的形式,除了epub的規則得遵守之外(才能生成檔案),它還有許多在「使用上」需要去思考的地方,也就必然會在「使用」的細節上,會再去思考更多的可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自媒體創作需要發揮自身長處,重視讀者體驗,並建立品牌信任。除了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外,還需注意多平臺試金和持續學習提升。建議作者重視 SEO 關鍵字,例如「自媒體創作」、「網路內容創作」等。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以下全都是筆者自己觀點,如有引戰,那絕對是我故意的。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針對非特定作者,以編輯角度出發而寫的文章,所以每篇文章都會針對最普遍與最重要的概念提出說明與練習。我相信,這些文章一定無法照顧到所有創作者的需求。但如果只有某篇文章某句話能帶給你啟發或安慰,對我來說,那就值得了。
Thumbnail
大家來抽我的新書哦!朋友們自發性幫我的新書辦抽書宣傳,超感動的!
Thumbnail
出書好像是一種執念 近年來,隨著網路的普及,創作的管道也越來越多元。許多人認為,只要作品沒有錯誤,創作者就可以選擇各種方式發表,不一定需要出書。不過出書好像是一種執念,有許多人雖然在網路上發表許多文章,但是還是想自己出書,以完成自己的心願,這是沒錯的。至少這代表一種認可與肯定。但值得不值得?這還有
Thumbnail
寫作對我們的生活和情感有著深遠的影響,練習寫作需要規律的練習和對當下的珍惜,同時寫作也是一種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和記錄生活中的點滴,並影響我們保持年輕心靈的積極態度。
Thumbnail
最近加入了這個有趣的地方 ,收到了系統關切 ,怎麼還沒看到你的創作 文字,是人們用來溝通交流的工具。 常常會很佩服能把文字依照自己想法,打成一大串文章的創作者。 總是想像,能一直不斷的創作文章,以此維生的人,到底是如何文思泉湧的。 也許真的需要不斷的大量閱讀,才能有更多的文字素材可以隨時讓大
Thumbnail
自媒體創作需要發揮自身長處,重視讀者體驗,並建立品牌信任。除了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外,還需注意多平臺試金和持續學習提升。建議作者重視 SEO 關鍵字,例如「自媒體創作」、「網路內容創作」等。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以下全都是筆者自己觀點,如有引戰,那絕對是我故意的。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針對非特定作者,以編輯角度出發而寫的文章,所以每篇文章都會針對最普遍與最重要的概念提出說明與練習。我相信,這些文章一定無法照顧到所有創作者的需求。但如果只有某篇文章某句話能帶給你啟發或安慰,對我來說,那就值得了。
Thumbnail
大家來抽我的新書哦!朋友們自發性幫我的新書辦抽書宣傳,超感動的!
Thumbnail
出書好像是一種執念 近年來,隨著網路的普及,創作的管道也越來越多元。許多人認為,只要作品沒有錯誤,創作者就可以選擇各種方式發表,不一定需要出書。不過出書好像是一種執念,有許多人雖然在網路上發表許多文章,但是還是想自己出書,以完成自己的心願,這是沒錯的。至少這代表一種認可與肯定。但值得不值得?這還有
Thumbnail
寫作對我們的生活和情感有著深遠的影響,練習寫作需要規律的練習和對當下的珍惜,同時寫作也是一種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和記錄生活中的點滴,並影響我們保持年輕心靈的積極態度。
Thumbnail
最近加入了這個有趣的地方 ,收到了系統關切 ,怎麼還沒看到你的創作 文字,是人們用來溝通交流的工具。 常常會很佩服能把文字依照自己想法,打成一大串文章的創作者。 總是想像,能一直不斷的創作文章,以此維生的人,到底是如何文思泉湧的。 也許真的需要不斷的大量閱讀,才能有更多的文字素材可以隨時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