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億衝擊與雙贏假說同時發酵】 最新一波風向急轉:外資估博通(AVGO)強攻客製AI晶片,恐在2026年「搶走」輝達(NVDA)約120億美元銷售;花旗將輝達目標價從210下修到200,但仍給買進。更戲劇的是,Melius反而喊出「兩邊都會贏」,只要2030年AI運算TAM達2兆美元、博通吃下20%、輝達保住40%(從現今逾70%回落),兩檔3年內仍可翻倍。股價也演出對比:博通連兩天強彈、周一收約346美元,輝達小漲0.77%收168.31美元,前一交易日卻跌了3%。到底,這是輝達市占見頂,還是AI進入「共榮」新階段? 【從害怕到釐清,市場敘事正從獨霸轉向共榮】 老實說,我第一時間也盯著盤勢的「情緒位移」:上周大家怕的是輝達被客製化ASIC分流;這兩天逐步消化後,市場開始接受「雲端巨頭將同時採用GPU+客製ASIC」的雙線布局。當我們把鏡頭拉遠,AI硬體正走向第二階段——從單一GPU供應,走到多供應商、多架構並存。對你來說,重點不是糾結「誰掉市占」,而是調整預期:當總餅變大、分法改變,哪些環節的議價力與毛利率更能撐住估值?別忘了,本周變數不少:CPI在周四、輝達與博通都將出席高盛科技年會,訊息流會很密集。 【客製化晶片抬頭,輝達生態與網路護城河深化】 操作上,我會把這次新聞拆成三個可行動的觀點: - 需求面:客製化ASIC(博通)更適合「穩定、單一大客戶、規模固定」的推論或特定工作負載;GPU(輝達)仍是「快速迭代大模型、研發與多租戶雲服務」的主力。兩者不是零和,更多像「分工」。 - 護城河差異:輝達的核心不只GPU算力,還包括CUDA軟體生態、網路(InfiniBand與新一代Ethernet平台Spectrum-X/NVLink)與完整系統(DGX)。當客戶要在不同模型與框架間切換,軟硬整合與開發者忠誠度,會決定黏著度。 - 估值與節奏:若花旗的120億壓力在2026年落地,對輝達屬於「高基期下的成長降速」,而非需求反轉。Melius提到2030年輝達占比降到40%的情境,搭配2兆美元TAM,仍是高成長路徑,但估值彈性會回歸基本面節奏(出貨、毛利、網路滲透率)。 短線怎麼做? - 1~2週:看兩件事——高盛年會上輝達釋出的Blackwell量產與HBM供給進度;周四CPI是否舒緩。若言論偏正面而CPI不踩雷,股價有機會在165~175美元區間築底偏多。 - 1~3個月:追三條線——(1) 客製化訂單的實單與客戶名單(市場傳OpenAI),(2) 輝達中國銷售執照與Blackwell入華可能性,(3) HBM供應鏈(美光、SK海力士、三星)產能釋放。 - 配置建議:長線「雙多」策略可行——核心持有輝達,衛星持有博通分散「客製化贏家」風險;保守者可等事件後拉回再分批。 【從蘋果與TPU取經,紀律估值勝過短線雜音】 歷史線索提醒我們:蘋果(AAPL)在智慧手機市占不一定最高,但靠生態與高階定價,長年創造超額報酬;AI算力也會走向「多供應商+平台化」的成熟路。谷歌自研TPU問世多年,輝達依然靠CUDA與網路擴張地位。這次博通的強勢,是結構性趨勢,不是一次性噪音,但它更像「把餅做大」而非「只搶同一塊餅」。 另外,黃仁勳下周將隨總統訪英,延續與政府的互動,市場在意的是中國銷售執照進展;若Blackwell在中國獲許可,將部分對沖先前H20受限的空缺。我的紀律是:只要資料中心AI需求未見連續兩季季減、且輝達網路與軟體相關收入占比穩步提升,就維持逢回布局;反之,一旦看到毛利率連兩季惡化或雲端資本支出顯著放緩,再調降曝險。 【你會雙多還是對沖,留言分享你的佈局理由吧】 接下來一週,變數集中在高盛年會與CPI;下個月再看雲端客戶CapEx與供應鏈口徑是否一致。你會採「輝達核心+博通衛星」的雙多策略,還是選擇逢高用博通對沖輝達的市占風險?歡迎在留言分享你的想法,也可許願我下篇深入「客製化ASIC對GPU毛利率的實際影響路徑」或「輝達網路業務的估值拆解」。
若這篇對你有幫助,記得收藏與轉發,讓更多朋友少一點消息焦慮,多一點投資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