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護城河深度解析:從概念到實戰分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2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大家好~~
我是FB粉專〈草食男的美股投資筆記〉以及 Substack 〈GreenSong〉的創作者。
從今天開始,我也會加入 Vocus 的創作體系,希望內容大家喜歡囉~

以下這篇是過去在 Substack 的文章,為了證明為作者本人,我重新調整了每張圖表的排版格式,原文連結如下:

第 1 節:經濟護城河的起源:從巴菲特比喻到系統化框架

經濟護城河的概念並非憑空出現,而是從一位傳奇投資者的直觀洞察,演變為一套被廣泛應用的系統性分析工具。這個演進過程本身,就揭示了此概念在商業策略與投資哲學上的雙重價值。

1.1. 奧馬哈先知的城堡比喻

「經濟護城河」一詞,由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的董事長兼執行長華倫・巴菲特首創並廣為人知。他將企業比喻為一座「經濟城堡」,而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就是環繞著城堡的「護城河」。

巴菲特在多年的致股東信中反覆強調,他尋求的投資標的是擁有寬闊且持久護城河的優質企業,最好這條河裡還游著食人魚和鱷魚,由誠實且能幹的領主(管理層)經營。

這個比喻的核心思想極為清晰:在自由市場經濟中,資本會自然流向回報率最高的領域。任何一家公司只要開發出高獲利的產品或服務,很快就會吸引無數競爭者前來模仿與攻擊,試圖蠶食其利潤。

只有那些擁有結構性競爭優勢——即護城河——的企業,才能長期抵禦競爭者的侵蝕,維持高於平均水準的獲利能力。對巴菲特而言,投資的目標很簡單:以合理的價格買入這些高品質公司的股票,然後讓複利發揮其魔力。

1.2. 系統化工程:晨星公司的框架建構

雖然巴菲特提出了護城河這個天才般的概念,但將其從一個直觀的比喻轉化為一套嚴謹、可複製的分析框架的,是全球知名的投資研究機構——晨星公司(Morningstar)。

晨星公司的創辦人喬・曼斯威托(Joe Mansueto)在 1980 年代初深受巴菲特投資哲學的啟發。他在閱讀《股市大亨》(The Money Masters)一書中關於巴菲特的章節後,彷彿經歷了一次「天主顯靈」。他意識到,嚴謹地分析一家公司的基本面、理解其如何賺錢及未來前景,才是真正合理的投資之道。

值得注意的是,曼斯威托不僅將護城河視為一個投資分析工具,更將其作為建立晨星公司本身的指導原則。在創辦晨星之初,他就自問:「一旦投入時間、金錢與精力,為何要看著競爭者奪走我們的客戶呢?」他期望建立一個競爭者難以複製的事業。

他為晨星設計的理想護城河包括:可信賴的品牌、龐大的金融資料庫、專屬的分析方法、頂尖的分析師團隊,以及龐大而忠誠的客戶群。這種從經營者視角對護城河的實踐,為晨星後來發展出的股票分析框架注入了獨特的真實性與可信度。

後來,在證券研究分析主任派特・多爾西(Pat Dorsey)等人的努力下,晨星將護城河概念進一步延伸與細化,辨識出五種最常見的護城河屬性,並將其整合為股票評級系統的核心。晨星的股票評等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

(1)股票的市場價格相對於其估計的合理價值的折價程度

(2)企業護城河的寬度(寬闊、狹窄、或無護城河)

這個框架的建立,標誌著經濟護城河從一種投資藝術,向更具科學性的分析方法邁進。

1.3. 核心目的:識別可持續的價值創造

經濟護城河分析的最終目的,是協助投資者識別那些能夠實現「可持續價值創造」的企業。具體而言,這意味著要找到那些能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創造「經濟利潤」(Economic Profits)的公司。

經濟利潤的定義是,一家公司的投入資本報酬率(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 ROIC)持續且顯著地高於其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WACC)

ROIC 衡量的是公司利用其投入的資本(包括股東權益和債務)創造利潤的效率,而 WACC 則代表了公司為這些資本所需付出的機會成本。當 ROIC>WACC 時,公司正在為其資本提供者創造超額回報,也就是真正的價值創造。

一家沒有護城河的公司,即使短期內因為某個熱門產品而獲得了高 ROIC,這種超額利潤也會很快被競爭者蠶食,使其 ROIC 迅速回歸至與 WACC 相近的平庸水準。而擁有護城河的公司,則能夠將這個正向的利差(ROIC−WACC)維持更長的時間。

這個「持續期」越長,公司能夠在內部複利增值的現金流就越多,其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也就越高。因此,護城河分析不僅僅是評估一家公司「好不好」,更是評估它的「好」能夠持續多久,這直接關係到其長期投資價值。

第 2 節:競爭優勢的五大支柱:經濟護城河的分類解析

晨星公司的框架將看似複雜的商業競爭優勢,歸納為五種主要來源。理解這五大支柱的內涵與運作方式,是準確識別和評估企業護城河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最堅固的護城河往往不是由單一來源構成,而是多種來源相互交織、彼此強化的結果。

2.1. 無形資產:看不見的堡壘

無形資產是指那些雖然沒有實體形態,卻能為企業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獨特資產。它們能有效阻止競爭對手複製產品,或賦予企業強大的定價能力。

  • 品牌(Brand)
    一個強大的品牌本身並非護城河,除非它能實質性地影響消費者行為,例如讓消費者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或顯著降低他們的選擇成本。
    可口可樂(Coca-Cola)是品牌護城河的經典案例,其全球性的品牌認同感使其能夠在全球範圍內以高於同類產品的價格銷售,並維持極高的客戶忠誠度。
    同樣地,蘋果(Apple)的品牌力量使其能夠為其產品設定溢價,並培養了一批極度忠誠的用戶群體。
  • 專利與智慧財產權(Patents & IP)
    專利在法律上賦予企業在特定時間內的獨家經營權,這對於需要投入巨額研發成本的產業至關重要。
    例如,製藥公司依靠專利保護來收回新藥的研發成本,並在學名藥進入市場前獲取高額利潤。
    智慧財產權還包括版權,例如迪士尼(Disney)擁有的米老鼠等大量角色版權,構成了其娛樂帝國的基石。
  • 法定許可與牌照(Regulatory Licenses)
    當政府法規限制市場准入時,現有參與者便享有了受保護的競爭地位。
    例如,穆迪(Moody's)等信用評級機構,其評級結果被許多金融法規和投資要求所採納,這為它們創造了源源不斷的收入來源。
    另一個例子是地方性的砂石場,由於需要政府許可,且砂石運輸成本高昂,外地競爭者難以進入,從而形成了區域性的壟斷。

2.2. 成本優勢:效率的壁壘

成本優勢是指企業能夠以比競爭對手更低的單位成本來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這使得公司既可以透過降價來打擊對手,也可以在與對手同價銷售時獲得更豐厚的利潤率。

  • 流程優勢(Process Advantage)
    源於一套獨特且難以模仿的商業運營方式。
    例如,美國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透過標準化的機隊、高飛機利用率和無指定座位的登機流程,實現了比傳統航空公司更低的運營成本。
    美國政府僱員保險公司(GEICO)採用直銷模式,繞過了昂貴的保險代理人,從而能提供更低的保費。
  • 規模經濟(Scale Economies)
    隨著產量增加,單位產品的固定成本被攤薄,從而降低總成本。這是零售巨頭沃爾瑪(Walmart)和好市多(Costco)的核心優勢。
    它們龐大的採購量使其能從供應商那裡獲得更低的進貨價格,並將節省的成本以「天天低價」的形式回饋給消費者,形成良性循環。
  • 地理位置優勢(Location Advantage)
    對於運輸成本佔比較高的行業,靠近客戶或關鍵資源本身就是一種成本優勢。
    例如,垃圾處理、石料加工和水泥廠等行業,其服務半徑有限,地理位置優越的企業能有效降低運輸費用,形成局部壟斷。
  • 獨特的資產取得(Unique Asset Access)
    以低於市場的成本獲得關鍵生產要素。例如,擁有儲量豐富且開採成本低的礦藏資源的公司,相較於其他競爭者就具備了天然的成本優勢。

2.3. 轉換成本:客戶的枷鎖

轉換成本是指當客戶從現有供應商轉向競爭對手時,所需要付出的各種代價,包括金錢、時間、精力、風險和心理負擔。高昂的轉換成本會將客戶「鎖定」在現有的產品或服務中,即使競爭對手提供更低的價格,客戶也可能因為轉換過程過於麻煩而選擇留下。

  • 系統整合與流程嵌入(System Integration)
    企業級軟體是轉換成本護城河的典型代表。
    一旦一家公司將其核心業務流程(如財務、人力資源、客戶關係管理)建立在甲骨文(Oracle)的資料庫、SAP 的 ERP 系統或 Salesforce 的 CRM 平台上,更換系統將是一項極其龐大、昂貴且充滿風險的工程。
    這不僅涉及數據遷移,還需要重新培訓所有員工,並可能導致業務中斷。
  • 生態系統鎖定(Ecosystem Lock-in)
    蘋果公司是構建生態系統的大師。其硬體(iPhone, Mac)、軟體(iOS, macOS)和服務(App Store, iCloud)緊密整合。
    用戶一旦購買了大量的應用程式和媒體內容,並習慣了其無縫的設備協同體驗,就很難轉移到安卓(Android)等其他平台,因為這意味著要放棄已有的數字資產和熟悉的操作習慣。
  • 程序與再培訓成本(Procedural & Retraining Costs)
    在某些專業領域,操作特定設備或軟體的技能本身就是一種轉換成本。
    例如,外科醫生一旦熟練掌握了史賽克(Stryker)公司的某套骨科植入物手術器械,他們會非常不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適應另一套來自不同供應商的系統,因為這關係到手術的成功率和病人的安全。

2.4. 網路效應:自我強化的引力場

網路效應是指一項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會隨著使用人數的增加而提升。這會形成一個正向的回饋循環:越多人使用,產品就越有價值,從而吸引更多人使用,使得領先者的地位愈發鞏固,新進者難以追趕。

  • 直接網路效應(Direct Network Effect)
    也稱為單邊網路效應,指用戶數量的增加直接提升了產品對所有用戶的價值。
    最典型的例子是社交網路,如臉書(Facebook)。臉書的價值在於你的朋友和家人也都在使用它,如果他們都轉移到另一個平台,臉書對你的價值將蕩然無存。
    專業社交平台領英(LinkedIn)也是如此,越多的專業人士加入,其作為招聘和職業發展平台的價值就越大。
  • 間接網路效應(Indirect Network Effect)
    也稱為雙邊網路效應,指一邊用戶群體的增長,會增加產品對另一邊不同用戶群體的價值。支付網路是教科書級的案例,如威士(Visa)和萬事達卡(Mastercard)。
    越多的消費者持有 Visa 卡,就有越多的商家願意接受 Visa 支付;而越多的商家接受 Visa,消費者就越願意持有和使用 Visa 卡,形成強大的閉環。
    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電商平台(如亞馬遜、eBay),越多的賣家吸引越多的買家,反之亦然;以及操作系統(如微軟 Windows),越多的用戶吸引越多的軟體開發者,而豐富的軟體又吸引了更多用戶。

2.5. 高效率規模:天然的壟斷

高效率規模(或稱有效規模)存在於那些市場規模有限,只能容納一家或極少數幾家公司實現盈利的產業中。在這種市場結構下,如果一個新的競爭者試圖進入,將會導致行業供給過剩,使得所有參與者的回報率都降到資本成本以下,從而無利可圖。這自然地阻止了新競爭者的進入。

這類市場通常具有高昂的固定成本和受限的需求特點——典型的例子包括公用事業(水、電)、鐵路運輸、機場和油氣管道等基礎設施行業。

例如,一個中等城市通常只需要一個主要機場,建設第二個機場不僅成本高昂,而且會分散客流,導致兩個機場都難以盈利。

同樣,巴菲特投資的伯靈頓北方聖太菲鐵路公司(BNSF),其龐大的鐵路網絡是新進者幾乎不可能複製的資產。高效率規模也可以應用於某些高度專業化且市場規模不大的利基市場,例如某種特定工業泵的製造商,其全球市場可能只夠支撐一兩家主要供應商的生存。

raw-image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最頂尖的公司往往巧妙地將多種護城河結合起來。

例如,蘋果公司不僅擁有強大的品牌(無形資產),更透過其軟硬體整合的生態系統創造了極高的轉換成本

亞馬遜則將其規模經濟帶來的成本優勢與其電商平台的雙邊網路效應完美結合。

輝達(NVIDIA)的 CUDA 平台既是其專有的無形資產,又透過吸引大量開發者形成了強大的網路效應,進而為用戶帶來了高昂的轉換成本

這種「護城河疊加」效應,構建了遠比單一優勢更為堅固的競爭壁壘。

第 3 節:解構堡壘:護城河的分析框架

準確評估一家公司的護城河,需要一個結合定量與定性的系統性框架。

這個過程並非簡單地勾選核對清單,而是一個層層深入的邏輯推理過程,旨在回答三個核心問題:

  • 公司是否正在賺取超額回報?
  • 其超額回報的來源是什麼?
  • 這個來源能持續多久?

3.1. 定量檢驗:公司是否在賺取經濟利潤?

財務數據是護城河存在的最終證明。如果一家公司聲稱擁有護城河,但其財務表現卻長期平庸,那麼這種說法就值得懷疑。定量的第一步是篩選出那些表現出「護城河症狀」的公司。

  • 核心指標:ROIC vs. WACC
    如前所述,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在創造經濟利潤的黃金標準,是觀察其投入資本報酬率(ROIC)是否持續高於其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
    一個健康且持久的正利差(ROIC−WACC>0)是護城河存在的最有力證據。分析時不能只看單一年度的數據,而應觀察至少 5 至 10 年的歷史趨勢,以排除短期波動的影響。
  • 輔助財務指標
    • 穩定且優越的利潤率
      持續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毛利率和營業利潤率,是公司擁有定價權或成本優勢的直接體現。不尋常的穩定性,尤其是在行業景氣下行週期中,往往比絕對的高度更具說服力。
    • 強勁且可預測的自由現金流(FCF)
      護城河的最終價值體現在其產生現金的能力上。一家持續產生充沛自由現金流(在滿足所有運營和再投資需求後剩餘的現金)的公司,證明其商業模式具有強大的自我造血功能。分析自由現金流佔營業現金流的比率(FCF 轉換率)可以衡量其現金生成的效率。

3.2. 定性調查:護城河的來源是什麼?

一旦定量分析表明一家公司可能擁有護城河(即觀察到症狀),下一步就是進行定性調查,以確定其背後的根本原因(即診斷病因)。

這一步要求分析師深入理解公司的商業模式、產業結構和競爭動態,將財務數據與現實世界的競爭優勢聯繫起來。

這個過程的核心是回答:「這家公司優異的財務表現,是由於我們在第二節中討論的五種護城河來源中的哪一種(或哪幾種組合)所驅動的?」

  • 如果一家公司的 ROIC 持續很高,是因為它的品牌使其能夠收取 30% 的溢價嗎?(無形資產
  • 還是因為它的生產規模比最接近的競爭對手大三倍,從而帶來了顯著的單位成本優勢?(成本優勢
  • 或者是因為它的客戶一旦採用其系統,就需要耗費數百萬美元和一年的時間才能更換?(轉換成本
  • 又或者是因為它的平台每增加一個用戶,對所有現有用戶的價值都會增加?(網路效應
  • 還是因為它所在的利基市場太小,無法支持第二個競爭者的生存?(高效率規模

只有準確地識別出護城河的來源,才能進一步評估其強度和持久性。一個僅僅依靠財務數據而無法清晰闡述其護城河來源的分析,是膚淺且不可靠的。

3.3. 持久性評估:護城河的趨勢是穩定、增強還是減弱?

護城河的價值不僅取決於其寬度,更取決於其持久性。

一個今天看起來很寬的護城河,如果正在被快速侵蝕,其價值可能遠低於一個目前較窄但正在不斷拓寬的護城河。因此,對護城河進行動態評估至關重要。

晨星公司為此引入了「護城河趨勢」(Moat Trend)評級,將其分為三類:

  • 正面趨勢(Positive):有證據表明公司的競爭優勢正在增強。例如,一個擁有網路效應的公司,其用戶增長正在加速,或者一個擁有成本優勢的公司,其與競爭對手的成本差距正在擴大。
  • 穩定趨勢(Stable):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公司的競爭優勢將保持不變。公司能夠有效地維持其市場地位和盈利能力,抵禦競爭者的攻擊。
  • 負面趨勢(Negative):有跡象表明公司的競爭優勢正在被削弱。這可能是由於技術變革、新的競爭者進入、客戶偏好改變或管理層的戰略失誤。英特爾在 2018 年後的情況,就是一個典型的負面趨勢案例。

這個前瞻性的評估是整個分析框架中最具挑戰性、也最有價值的部分。它要求分析師不僅要理解公司的「現在」,更要對其「未來」的競爭格局做出判斷。這個判斷將直接影響到對公司內在價值的估算。

總結而言,護城河分析是一個從表象到本質,從歷史到未來的系統性過程。它始於定量篩選,以發現護城河的症狀(高 ROIC);接著進行定性調查,以找到護城河的根源(五大來源之一);最後進行前瞻性評估,以判斷護城河的趨勢(持久性)。這個三步走的框架,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套強大的工具,以穿透市場的噪音,識別真正具有長期價值的企業。

第 4 節:力量的幻覺:常見的誤解與分析陷阱

識別護城河的過程充滿了陷阱,許多看似強大的優勢實際上是短暫或虛假的。投資者如果不能辨別這些「力量的幻覺」,就可能為那些護城河正在縮小甚至根本不存在的公司支付過高的價格。以下是幾個最常見的誤區。

4.1. ROIC 的海市蜃樓

高 ROIC 是護城河存在的必要條件,但並非充分條件。一個短期內極高的 ROIC 可能只是由暫時性因素造成的,而非源於持久的結構性優勢 2。這些因素可能包括:

  • 週期性高峰:在行業景氣達到頂峰時,幾乎所有公司都能賺取高額利潤,但這在景氣逆轉時無法持續。
  • 一次性事件:例如出售資產獲得的巨額收益,或某個競爭對手暫時退出市場。
  • 會計處理:某些會計方法可能會在短期內美化 ROIC 數據。

因此,分析師必須深入探究高 ROIC 背後的原因,判斷其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如果無法將其明確歸因於五大護城河來源之一,那麼這個高 ROIC 很可能只是一個海市蜃樓。

4.2. 卓越產品的謬誤

擁有一款卓越的、市場領先的產品,無疑能為公司帶來巨大的成功,但產品本身並不是護城河。原因如下:

  • 產品生命週期:任何單一產品都有其生命週期,從導入、成長、成熟到衰退。僅靠一款產品無法保證企業的長期獲利。
  • 競爭者的模仿:一旦某款產品大獲成功,競爭者就會蜂擁而至,推出類似甚至更好的產品來搶佔市場。
  • 技術迭代:在科技領域,今天的明星產品可能在幾年後就變得過時。

真正的護城河並非產品本身,而是保護該產品並使其難以被模仿的結構性因素,例如圍繞產品建立的生態系統(轉換成本)、品牌忠誠度(無形資產)或生產該產品的獨特工藝(成本優勢)。

4.3. 市場領導地位的陷阱

高市場份額同樣不等於護城河,歷史上充斥著市場領導者轟然倒塌的案例。

諾基亞(Nokia)在功能手機時代曾佔據超過 40% 的全球市場份額,堪稱無可爭議的領導者。

然而,當智慧型手機時代來臨,競爭的基礎從硬體製造轉向了操作系統平台(蘋果的 iOS 和 Google 的 Android),諾基亞的護城河——基於規模經濟和品牌認知的優勢——被瞬間繞開。

儘管其市場份額依然龐大,但其核心競爭力已不再適應新的戰場,最終迅速崩潰。這個案例深刻地說明,市場地位是護城河的結果,而非原因。如果護城河本身被破壞,再高的市場份額也無法提供保護。

4.4. 技術的跑步機

在快速變遷的行業中,技術領先本身往往是一種脆弱的優勢,而非堅固的護城河。

如果一項技術可以被輕易複製,或者被更優越的新技術快速取代,那麼它就無法提供持久的保護。這就像在一台跑步機上,你必須不斷地加速奔跑,才能勉強維持在原地。一旦你稍有鬆懈,就會被甩在後面。

英特爾的案例正是對此的最好詮釋。其曾經的製程技術領先是其護城河的關鍵部分,但當其在 10 奈米製程上停滯不前時,這項優勢迅速轉變為劣勢。

4.5. 「卓越管理層」的幻覺

一個由天才 CEO 領導、擁有卓越企業文化的公司,無疑是巨大的加分項。

但卓越的管理層和文化本身並不是結構性的護城河。原因是管理層會更替,CEO 可能會退休或跳槽,而文化也可能隨著時間和規模的變化而稀釋。

一個真正堅固的護城河,應該是植根於企業的業務結構或市場地位之中,即使在一段時間內由一位平庸的管理者經營,也能夠繼續保護公司免受競爭的侵害。

巴菲特的名言是,他喜歡投資那些「連傻瓜都能經營好的公司,因為總有一天會有個傻瓜來經營它」。

4.6. 歷史的榮光謬誤

這是最危險的陷阱之一:將一家公司過去的輝煌誤認為是其當前的實力。柯達(Kodak)和黑莓(BlackBerry)是這個謬誤的典型教材。

柯達曾憑藉其在膠卷領域的品牌和化學技術專利,擁有近乎壟斷的地位和寬闊的護城河。黑莓則以其安全的消息系統和實體鍵盤,在商務手機市場建立了強大的品牌和用戶黏性。

然而,兩家公司都未能應對顛覆性的技術變革——數位相機和觸控螢幕智慧型手機。它們的護城河在新的競爭維度下變得毫無用處,最終被市場淘汰。

這警示我們,護城河分析必須是動態的、前瞻性的,絕不能僅僅依賴於歷史的功績。

總而言之,所有這些陷阱的共同根源,在於未能區分短暫的、偶然的優勢持久的、結構性的優勢。一個熱銷的產品、一位明星 CEO、一個週期性的高利潤,都屬於前者。而一個由網路效應、高轉換成本或巨大規模經濟構成的壁壘,則屬於後者。

分析師的核心紀律,就是不斷地追問:「這個優勢是可持續的結構性特徵,還是依賴於特定條件的暫時性現象?」這個問題是抵禦各種分析陷阱的最好解藥。


第 5 節:讀懂信號:判斷護城河變化的量化與質化指標

經濟護城河並非靜態不變,它們會隨著時間、技術和競爭格局的演變而拓寬、收窄甚至消失。因此,對護城河的持續監控與評估,是長期投資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一個成功的分析師,必須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城堡守衛,時刻觀察護城河水位的變化,並能從細微的跡象中預見潛在的威脅。

這個監控過程需要結合量化的「儀表板」和質化的「前線情報」。

5.1. 量化儀表板:追蹤財務症狀

財務數據是護城河健康狀況的滯後指標,但它們提供了最客觀、最無可辯駁的證據。當護城河發生實質性變化時,最終會反映在財務報表上。投資者應建立一個持續追蹤的儀表板。

  • ROIC-WACC 利差軌跡
    這是最重要的核心指標。
    利差是在擴大、保持穩定,還是在收窄?
    連續幾個季度或幾年的利差收窄,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表明公司的價值創造能力正在下降。
  • 利潤率分析
    毛利率和營業利潤率能否在面對競爭加劇和成本上漲時保持穩定?
    利潤率的持續侵蝕,通常意味著公司的定價能力正在減弱,或者其成本優勢正在消失。應將公司的利潤率與其主要競爭對手進行比較,相對的變化趨勢比絕對值更重要。
  • 市場份額穩定性
    公司是在維持或擴大其市場份額,還是在向競爭對手失地?
    市場份額的流失是競爭力下降最直接的體現。
    分析時應關注關鍵細分市場的份額變化,而不僅僅是總體份額。
  • 自由現金流趨勢
    公司的自由現金流產生能力是否依然強勁?
    現金流的惡化,尤其是在營收依然增長的情況下,可能預示著營運效率下降或需要投入更多資本來維持增長,這兩者都可能損害護城河。

5.2. 質化情報網:尋找領先指標

最優秀的分析師之所以能夠領先市場,是因為他們不僅僅依賴已經發生的財務數據(滯後指標),更善於捕捉那些預示著未來變化的質化信號(領先指標)。

這些信號往往在財務數據惡化之前就已出現。

  • 定價能力測試
    公司最近一次提價是什麼時候?
    提價後是否導致銷量大幅下滑?
    如果一家公司多年不敢提價,或者每次提價都引發客戶流失,這表明其定價權非常脆弱。
  • 技術與創新動態
    行業內是否出現了可能改變遊戲規則的顛覆性技術?
    競爭對手是否在研發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例如:當台積電在 7 奈米製程上取得量產成功時,這就是一個預示英特爾製程護城河即將被攻破的強烈領先指標。
  • 客戶與供應商的聲音
    客戶滿意度調查的分數是在上升還是下降?
    客戶流失率(Churn Rate)有何變化?
    在專業論壇、產品評論區,客戶在抱怨什麼?
    供應商是否開始將更好的資源或價格提供給競爭對手?
    這些都是來自市場前線的寶貴情報。
  • 競爭與監管格局變化
    是否有資金雄厚的新競爭者進入市場?(例如,大型科技公司進入金融支付領域)
    政府是否正在醞酿可能削弱護城河的監管政策?(例如,針對大型平台公司的反壟斷調查,可能會削弱其網路效應)。
  • 管理層的言辭與行為
    仔細研讀財報電話會議和年度報告的字裡行間。
    管理層是在自信地闡述未來戰略,還是在為不佳的業績找藉口?
    他們對競爭對手的態度是輕視還是警惕?
    高管的頻繁離職,尤其是技術或戰略核心人員的離開,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危險信號。

表 5.1:護城河健康狀況監控儀表板

為了將上述概念付諸實踐,投資者可以建立一個如下的監控儀表板,對所持有的公司進行定期(例如每季度)的評估。

A 部分:量化指標

raw-image

B 部分:質化指標

raw-image

這個儀表板將抽象的護城河監控概念,轉化為一個具體的、可操作的分析流程。

它迫使分析師超越一次性的評估,建立一個持續的、結合了硬數據與軟情報的動態監測體系。通過這種方式,投資者更有可能在護城河的城牆出現第一道裂縫時就及時發現,而不是等到城牆坍塌、價值盡毀時才後知後覺。


第 6 節:護城河的漣漪效應:競爭優勢與價值、營運及股價的聯動

經濟護城河並非一個孤立的學術概念,它像一顆投入水中的石子,其產生的漣漪會深刻地影響到企業的各個層面,從其根本的內在價值,到日常的營運表現,最終反映在資本市場的股價之上。

理解這三者之間的傳導機制,是將護城河分析轉化為實際投資決策的關鍵。

6.1. 與內在價值的聯動:折現現金流(DCF)的命脈

一家公司的內在價值,根本上來源於其未來能夠產生的所有自由現金流的折現總和。經濟護城河正是決定這些未來現金流規模與持久性的核心變數。這個聯動機制在折現現金流(DCF)估值模型中得到了最清晰的體現。

一個標準的 DCF 模型通常分為兩個或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未來 5-10 年的詳細預測期。而第二階段,即所謂的「競爭優勢期」(Competitive Advantage Period),其長度完全由公司的護城河寬度決定。

  • 寬闊護城河(Wide Moat)
    晨星的分析師會假設這家公司能夠在未來 20 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持續賺取超額回報(ROIC>WACC)。
    這意味著在 DCF 模型中,其高回報的持續期會被拉得很長,然後才逐漸「衰退」到與資本成本持平的永續增長狀態。
  • 狹窄護城河(Narrow Moat):其超額回報的持續期被假定為 10 年左右。
  • 無護城河(No Moat):其超額回報會很快(通常在 5 年內)消失。

這個機制意味著,即使兩家公司的當前盈利能力和增長率完全相同,擁有寬闊護城河的公司,其計算出的內在價值也會遠高於沒有護城河的公司。

因為前者被預期能夠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上創造價值。因此,護城河評級不僅僅是一個定性的標籤,它是一個直接影響定量估值結果的關鍵輸入參數。

6.2. 對營運績效的影響

護城河的強弱,直接決定了一家公司在營運層面的韌性和表現。一個擁有堅固護城河的企業,通常能在各種市場環境下展現出更優越的營運指標。

  • 定價權與利潤率:擁有品牌、專利或高轉換成本等護城河的公司,通常擁有更強的定價權,能夠將成本上漲轉嫁給客戶,從而在行業中維持更高的毛利率和營業利潤率。
  • 成本控制與效率:具備規模經濟或流程優勢的公司,其成本結構更具競爭力,能夠在價格戰中生存下來,或在正常時期享受更高的利潤。
  • 營運穩定性:高轉換成本和網路效應能帶來穩定的經常性收入和高客戶留存率,使得公司的營收和盈利在經濟週期中的波動性較小。
  • 資本回報:由於能夠賺取超額利潤,護城河公司通常表現出持續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 ROIC。

英特爾的案例完美地展示了這個聯動關係的反面:當其製程領先的護城河被侵蝕後,其營運績效迅速惡化。毛利率從 60% 以上的水平暴跌至 40% 以下,ROIC 也從超過 20% 的高位跌至個位數,這些都是護城河崩潰在營運層面的直接體現。

6.3. 與股價表現的關係:長期的正相關

從長期來看,股票價格會趨向於其內在價值。因此,擁有寬闊且穩固護城河的公司,其股價長期表現優於大盤和沒有護城河的同行的可能性更高。

晨星寬闊護城河綜合指數(Morningstar Wide Moat Composite Index)的歷史表現,也為這一點提供了數據支持。

然而,市場在短期內往往是無效的。投資機會恰恰來源於市場對護城河持久性的錯誤定價。市場參與者普遍存在的短視主義(short-termism)和近因偏誤(recency bias),會導致兩種典型的定價錯誤:

  1. 被低估的堡壘(The Undervalued Fortress)
    市場可能因為一家寬闊護城河公司遭遇了暫時的、非結構性的挫折(例如一個季度的業績不及預期),而過度懲罰其股價,忽略了其長期競爭優勢的韌性。
    對於能夠識別護城河持久性的投資者而言,這正是絕佳的買入機會。
  2. 搖搖欲墜的城堡(The Crumbling Castle)
    市場可能因為一家公司的歷史榮光和品牌知名度,而繼續給予其高估值,卻沒有意識到其護城河正在被新技術或新商業模式悄然侵蝕。
    英特爾在 2018-2021 年間的股價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這種「價值陷阱」。

專注於護城河投資的策略,例如景順晨星寬闊護城河 ETF(VanEck MOAT ETF),其核心邏輯就是系統性地尋找那些擁有寬闊護城河,且當前股價相對於晨星分析師估計的合理價值存在顯著折價的公司。

綜上所述,護城河分析師的真正價值,不僅僅在於識別一家公司當前是否擁有護城河,更在於對護城河的未來趨勢和持久性,做出比市場共識更為準確的判斷

當分析師的判斷與市場的普遍看法出現分歧時,真正的超額回報(Alpha)就可能產生。護城河為內在價值提供了錨點,而市場的無效性則為獲利提供了機會。


第 7 節:案例研究 - 英特爾堡壘的變遷:一場四方競逐的戰略博弈

理論的價值在於實踐。要真正理解經濟護城河的動態性、脆弱性及其對企業命運的決定性影響,沒有比分析當前半導體行業的激烈競爭更好的案例了。

本節將以英特爾(Intel)為核心,深入剖析其護城河的建立、侵蝕與重建的艱辛歷程,並與其主要競爭對手——台積電(TSMC)、輝達(NVIDIA)和超微(AMD)——的護城河進行對比,揭示不同競爭優勢在當代科技戰中的力量與弱點。

7.1. 英特爾(INTC):一座護城河的崩塌解剖

7.1.1. 黃金時代(2018年以前):固若金湯的寬闊護城河

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英特爾是半導體行業無可爭議的霸主,擁有晨星標準下典型的「寬闊護城河」(Wide Moat)。其護城河主要由兩大支柱構成:

  1. x86 架構與生態系統(無形資產 + 轉換成本)
    英特爾與微軟(Microsoft)共同打造的「Wintel」聯盟,壟斷了個人電腦(PC)市場。x86 指令集架構成為行業標準,海量的軟體都基於此架構開發。這為 OEM 廠商和終端用戶創造了極高的轉換成本
    更換平台不僅意味著硬體成本,更意味著整個軟體生態的遷移和兼容性問題。同時,英特爾的品牌「Intel Inside」深入人心,成為了強大的無形資產,賦予其強大的定價權。
  2. 整合設計與製造(IDM)模式(成本優勢 + 高效率規模)
    英特爾堅持自己設計並製造晶片的 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模式。在摩爾定律(Moore's Law)的黃金時代,英特爾憑藉其領先的製程技術和巨大的生產規模,享受著顯著的成本優勢
    每一代新製程的推出,都能帶來更優的性能和更低的單位成本,使其能夠將競爭對手遠遠甩在身後。
    其巨大的資本支出也構成了極高的進入壁壘,體現了高效率規模的特徵。在這一時期,英特爾的毛利率長期維持在 60% 以上,是其護城河堅固的最好證明。

7.1.2. 侵蝕期(2018年至今):城牆的裂縫與坍塌

從 2018 年左右開始,這座看似堅不可摧的堡壘,其城牆開始出現裂縫,並在隨後的幾年裡迅速擴大。

  • 製程領導地位的喪失
    這是英特爾護城河崩潰的起點。公司在 10 奈米製程節點的研發和量產上遭遇了災難性的延誤,長達數年之久。
    與此同時,其外包製造的競爭對手,特別是依賴台積電的 AMD,卻順利地採用了台積電更先進的 7 奈米、5 奈米製程。
    這使得英特爾的核心支柱——製程領先的成本和性能優勢——蕩然無存,甚至轉變為劣勢。
  • 客戶流失與架構挑戰
    曾經牢不可破的客戶生態開始鬆動。蘋果公司在 2020 年宣布放棄英特爾處理器,轉而使用自研的、基於 ARM 架構的 M 系列晶片,這是一個標誌性的打擊。
    同時,AMD 憑藉其性能卓越的 Zen 架構處理器,在 PC 和至關重要的數據中心伺服器市場上,不斷蠶食英特爾的份額。這證明了 x86 的生態護城河並非牢不可破。
  • 財務的潰敗(2024-2025年財報分析)
    護城河的侵蝕最終在財務報表上留下了血淋淋的傷口。根據 2025 年第二季度的財報,情況尤為嚴峻:
    • 利潤率暴跌
      GAAP 毛利率跌至驚人的 27.5%,與黃金時代的 60% 以上相比,已是天壤之別。營業利潤率更是降至 -24.7%,顯示核心業務已陷入嚴重虧損。
    • 巨額資產減損
      財報中一筆高達 8 億美元的「用途未定的過剩設備」減損費用,是其 IDM 2.0 戰略下過度資本支出的直接苦果,證明了其投資決策的低效與失誤。
    • 痛苦的戰略收縮
      面對殘酷的現實,新任 CEO 陳立武(Lip-Bu Tan)採取了鐵腕手段。公司宣布了大規模的成本削減計畫,包括裁員超過 15%(約 15,000 人)、大幅削減資本支出(2025 年目標為 180 億美元,遠低於先前預期),並取消了在德國和波蘭的晶圓廠建設計劃。這標誌著英特爾從雄心勃勃的全球擴張,轉向了一場為生存而戰的戰略收縮。其 IDM 2.0 試圖重拾製造輝煌的夢想,正遭受嚴峻的財務現實考驗。

    7.2. 護城河對決:競爭對手的專業化優勢

    英特爾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源於其被一群擁有不同類型、但更為專注和精深的護城河的競爭對手所包圍和超越。
    • 台積電(TSMC)- 製程與規模的護城河
      台積電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軍火庫」。它的護城河建立在無可匹敵的製程技術領導地位和巨大的規模經濟之上。台積電專注於一件事——晶圓代工,並將其做到了極致。其持續的巨額研發和資本投入(2025 年資本支出預計達 380-420 億美元,遠超英特爾),構建了後來者難以逾越的技術和資本壁壘。
      此外,台積電與所有主要的無晶圓廠(Fabless)設計公司(如蘋果、輝達、超微)建立了深厚且互信的合作關係,這種客戶關係本身也構成了一種強大的護城河。其先進封裝技術 CoWoS 的產能,更是成為當前 AI 晶片供應的關鍵瓶頸,進一步鞏固了其產業核心地位。
    • 輝達(NVIDIA)- 生態系統的護城河
      輝達在 AI 晶片領域的霸權,更多地是建立在其軟體平台 CUDA 之上,而非僅僅是硬體性能。CUDA 平台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 AI 和高性能計算領域的行業標準,吸引了數百萬開發者為其編寫程式。這創造了極其強大的網路效應和高昂的轉換成本
      任何想要挑戰輝達的公司,不僅需要設計出性能相當的晶片,更需要建立一個能與 CUDA 匹敵的軟體生態系統,這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輝達的護城河是一種典型的生態系統護城河,將硬體(無形資產)、軟體(網路效應)和客戶(轉換成本)緊密地捆綁在一起。
      然而,其弱點也顯而易見:它高度依賴台積電的先進製程來製造其晶片,這使其面臨供應鏈風險。
    • 超微(AMD)- 靈活設計的護城河
      AMD 的復興,是 Fabless 模式戰勝傳統 IDM 模式的經典案例。通過將製造完全外包給台積電,AMD 得以將所有資源集中於其核心優勢——晶片設計。這種模式賦予了 AMD 巨大的靈活性資本效率
      它可以在沒有巨額建廠負擔的情況下,利用全世界最先進的製程技術,快速迭代其產品設計,從而在 CPU 和 GPU 市場上同時向英特爾和輝達發起有力挑戰。
      AMD 的護城河是一種「聰明」的護城河,它不求面面俱到,而是專注於價值鏈中最高附加值的設計環節,並與最強的合作夥伴(台積電)結盟。

    表 7.1:半導體巨頭護城河比較分析(2025年)

    raw-image
    這次半導體行業的權力轉移,揭示了一個深刻的戰略教訓:在一個複雜且快速演進的產業中,一個專注於特定領域、做到極致的專業化護城河,可能比一個試圖面面俱到的垂直整合護城河更為強大和持久。英特爾歷史悠久的 IDM 護城河,曾經是其力量的源泉,但在面對台積電(專精於製造)、AMD(專精於設計)和輝達(專精於生態系統)的專注卓越時,反而變成了一個僵化、昂貴且反應遲鈍的負擔。英特爾試圖成為一個「全能選手」,卻在每一個單項上都被「單項冠軍」擊敗。其 IDM 2.0 戰略,是一場豪賭,賭它能夠逆轉這一趨勢,重新成為製造領域的大師,但它面對的是已經根深蒂固、高度專業化的競爭對手,前路充滿荊棘。

    第 8 節:結論 - 如何正確看待護城河

    經過對經濟護城河概念的起源、類型、分析方法、常見陷阱以及關鍵案例的深入探討,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以指導投資者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正確地看待和應用這一強大的分析工具。

    8.1. 核心原則的再綜合

    • 護城河是結構性優勢,而非暫時性表現
      投資者必須穿透財報的表面,識別出驅動企業長期超額回報的根本原因。
      高利潤、高市佔率或熱門產品都只是結果或現象,真正的護城河是背後那套難以被模仿的結構性優勢,如網路效應、高轉換成本或巨大的規模經濟。
    • 分析必須是動態且前瞻的
      護城河的價值在於其持久性。
      因此,分析絕不能停留在對歷史的總結,而必須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的評估過程。投資者需要時刻關注那些可能侵蝕或增強護城河的領先指標,包括技術變革、競爭格局和客戶行為的變化。英特爾的案例就是最深刻的警示:昔日的巨頭也可能在短短幾年內失去其賴以生存的優勢。
    • 最強大的護城河是複合式的
      最難以被攻破的企業,往往不是依賴單一的優勢,而是將多種類型的護城河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彼此強化、相得益彰的防禦體系。
      例如,蘋果的品牌力強化了其生態系統的轉換成本,輝達的軟體網路效應保護了其硬體的領先地位。

    8.2. 擁抱競爭的動態本質

    本報告最重要的結論之一是:沒有任何護城河是永恆不變的。尤其是在由技術驅動的行業中,競爭的基礎本身就在不斷演變。柯達的化學護城河在數位時代變得無關緊要;諾基亞的規模護城河在平台戰爭中不堪一擊;英特爾的製程護城河在更專注的競爭對手面前顯得笨重。因此,將護城河分析視為一個一勞永逸的「選股清單」是極其危險的。它更應該被看作是一個「思維框架」或一個「導航羅盤」。它幫助投資者聚焦於正確的問題:這家公司的競爭優勢是什麼?這種優勢有多持久?它正在變強還是變弱?這種思維方式要求投資者保持一種健康的懷疑主義和持續的學習心態。對所投資的公司及其所處的行業,必須有深刻的、與時俱進的理解。

    8.3. 最終的智慧:護城河與安全邊際

    對於長期價值投資者而言,成功的方程式可以歸結為兩個核心要素的結合:一個寬闊、持久且穩固的護城河,以及一個相對於其內在價值有足夠吸引力的買入價格(即安全邊際)。
    • 護城河提供了對公司未來長期現金流的信心。它讓我們相信,這家公司有能力在未來十年、二十年持續創造價值,而不是曇花一現。
    • 安全邊際則提供了對未來不確定性的保護。它承認我們的預測不可能是完美的,市場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風險。以低於估計價值的價格買入,為這些不可預知的風險和我們自身的判斷錯誤,提供了一個緩衝區。
    最終,正確看待護城河,就是將其視為構建投資組合的基石,而非投機的工具。它引導我們遠離市場的短期喧囂,專注於企業的長期內在價值。通過識別那些真正擁有持久競爭優勢的偉大企業,並在價格合理時耐心持有,投資者才能真正分享到由護城河保護下的、由複利創造的豐碩果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草食男的美股投資筆記的沙龍
0會員
4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理財讓錢變多一直是小資族的夢想鑰匙,而對於投資這件事情,就彷彿來到了花花世界,左邊聽一句這個好,右邊朋友說這個也不錯,所以就會更煩惱關於理財該如何做?
Thumbnail
理財讓錢變多一直是小資族的夢想鑰匙,而對於投資這件事情,就彷彿來到了花花世界,左邊聽一句這個好,右邊朋友說這個也不錯,所以就會更煩惱關於理財該如何做?
Thumbnail
分享如何藉由投資創造豐碩報酬,探討投資者應該具備的思維方式與決策邏輯。 涵蓋投資法則、市場趨勢、資產類別、失敗與成功的觀點,提供突破傳統思維的投資觀念。 投資者可學習風險管理、時機把握,及投資與個人發展之間的關聯。
Thumbnail
分享如何藉由投資創造豐碩報酬,探討投資者應該具備的思維方式與決策邏輯。 涵蓋投資法則、市場趨勢、資產類別、失敗與成功的觀點,提供突破傳統思維的投資觀念。 投資者可學習風險管理、時機把握,及投資與個人發展之間的關聯。
Thumbnail
我計劃在這個系列分享一些關於投資的思考,一些變中的不變,一些底層邏輯,一些可以穿越時空的通則。 當時懷孕30周,本來只是想累積一些作品,保持金融市場的熟悉度,讓我回到職場時,有些東西拿的出手。 但寫著寫著,慢慢寫出心得,寫出一個小事業。 在煩躁疲勞的育兒日常裡,寫作和分享成為黑
Thumbnail
我計劃在這個系列分享一些關於投資的思考,一些變中的不變,一些底層邏輯,一些可以穿越時空的通則。 當時懷孕30周,本來只是想累積一些作品,保持金融市場的熟悉度,讓我回到職場時,有些東西拿的出手。 但寫著寫著,慢慢寫出心得,寫出一個小事業。 在煩躁疲勞的育兒日常裡,寫作和分享成為黑
Thumbnail
本週內容:(1)黃仁勳演講、(2)投資、投機與賭博分界線、(3)財富自由不是終點、(4)滯脹會發生嗎、(5)比起羨慕你有很多事可做、(6)民眾買屋建商卻沒信心、(7)如何跟單、(8)我適合全職投資嗎、(9)為什麼散戶總賠錢、(10)潛力股資訊總整理、(11)潛力股追蹤:迅得/意德士/威宏-KY/台耀
Thumbnail
本週內容:(1)黃仁勳演講、(2)投資、投機與賭博分界線、(3)財富自由不是終點、(4)滯脹會發生嗎、(5)比起羨慕你有很多事可做、(6)民眾買屋建商卻沒信心、(7)如何跟單、(8)我適合全職投資嗎、(9)為什麼散戶總賠錢、(10)潛力股資訊總整理、(11)潛力股追蹤:迅得/意德士/威宏-KY/台耀
Thumbnail
本文非關投資理財,內容是我在方格子的創作成績與心得,但如果你在投資之餘對網路賺錢有興趣,也歡迎看下去。先跟訂閱本寫作專欄的夥伴致歉,由於我的職業是股東 ......
Thumbnail
本文非關投資理財,內容是我在方格子的創作成績與心得,但如果你在投資之餘對網路賺錢有興趣,也歡迎看下去。先跟訂閱本寫作專欄的夥伴致歉,由於我的職業是股東 ......
Thumbnail
免費訂閱小樂投資報:https://allenscashflow.substack.com/
Thumbnail
免費訂閱小樂投資報:https://allenscashflow.substack.com/
Thumbnail
一、成為財經創作者的動機 大約在 2021 年中我創立了「摩股史塔克」這個臉書粉專,算是正式踏入投資類的自媒體行列。而在這之前,其實我的知識也大多來自課本上的基礎經濟學,對於「投資」所理解的不比其他人多。 由於希望透過投資賺取額外的收入,加上對投資理財產生興趣,我開始大量閱讀資料,並在學習完之後
Thumbnail
一、成為財經創作者的動機 大約在 2021 年中我創立了「摩股史塔克」這個臉書粉專,算是正式踏入投資類的自媒體行列。而在這之前,其實我的知識也大多來自課本上的基礎經濟學,對於「投資」所理解的不比其他人多。 由於希望透過投資賺取額外的收入,加上對投資理財產生興趣,我開始大量閱讀資料,並在學習完之後
Thumbnail
本專欄為產業討論,將定期整理:盤況分析、注意焦點、產業報告、交易心法、潛力股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也歡迎用每月一個便當 $79 的價格支持我,並獲得相關內容,最後也祝您在投資的路上能夠持續成長! 👉https://reurl.cc/WvzZOe 由於過去撰
Thumbnail
本專欄為產業討論,將定期整理:盤況分析、注意焦點、產業報告、交易心法、潛力股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也歡迎用每月一個便當 $79 的價格支持我,並獲得相關內容,最後也祝您在投資的路上能夠持續成長! 👉https://reurl.cc/WvzZOe 由於過去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