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有人推薦股癌EP48,五年前的內容,放到現在還是相當受用,畢竟講的都是大方向,也是一般散戶很容易犯錯的地方,這邊整理起來提醒自己
三大投資觀念
1. 不要在創新高時賣股票
- 很多人看到股票「創新高」就急著賣,擔心「漲多必跌」。但事實上,真正的長期大牛股就是一路創新高。
- 如果習慣在創新高時就賣出,可能會一直錯過大波段漲勢。
量化實證
量化研究(Jegadeesh & Titman, 1993)提出的動量策略(Momentum Strategy),證明近 3-12 個月持續上漲的股票,在未來 3-12 個月仍有超額報酬。這意味著「創新高」常常是多頭趨勢的延續訊號,而不是賣出的理由。
行為金融學解釋
人性害怕失去既得利益,造成 Disposition Effect(處分效果): 投資人容易過早賣出賺錢的部位,卻死抱虧損部位。 Barberis & Xiong (2009) 研究證明,這是投資績效長期落後的重要原因。
巴菲特觀點
巴菲特:「最好的持股期限是永遠。」如果公司基本面持續優秀,創新高本身不是風險,而是「企業持續創造價值」的結果。
2. 不要攤平下跌股(避免攤平虧損)
- 很多人看到股票下跌,認為是「市場低估」,於是進行攤平。但實際上,多數股票下跌是因為公司基本面惡化,或市場已經放棄這家公司。
- 長期下跌的股票,大多是因為「爛公司」或產業沒落。
統計數據
美股長期研究顯示,跌 50% 的股票,有 70% 以上無法回到前高。Fama & French (1992) 指出,小型股或價值股可能會反彈,但多數「垃圾股」會持續低迷甚至破產。台股中,2008~2024 統計顯示「跌破 60% 且未反彈」的公司,大多最終下市或長期橫盤。
行為金融學解釋
Loss Aversion(損失規避):人類對損失的痛苦是獲利的 2 倍。 → 造成投資人死抱虧損股、不願認賠,甚至加碼攤平。
例外:價值型投資
有些股票下跌是市場恐慌或暫時錯殺,例如 2020 年 COVID-19 期間的航空股。巴菲特、Howard Marks 等價值投資者會在「價格 < 內在價值」時逆向加碼,這需要深厚研究能力。
3. 強者恆強(Momentum Investing)
- 過去幾個月漲得好的股票,未來仍可能持續強勢。
- 台股常見錯誤:「補漲行情」幻想,認為 A 漲後 B、C 會跟漲。實際上,A 會漲一定有原因,BC 不一定跟上。
學術研究
Jegadeesh & Titman (1993):「買進過去 3-12 個月上漲最多的股票,未來 3-12 個月平均可獲得顯著超額報酬。」Momentum 策略已被 Fama-French 三因子模型擴展為「四因子模型」的重要組成部分。
行為金融學解釋
投資人有「羊群效應」,會追逐熱門股票,造成漲勢延續。同時,資訊傳遞具有延遲性:消息先被大戶掌握,小散戶後知後覺。
心得
強者恆強算是我最近才領悟到的,以前每次看到某個領域熱門,其中一檔股票已經漲了一大段如果同樣的概念股還沒漲就會覺得接下來會輪到這隻,其實這樣做就是在否定市場的效率,當然市場有時會犯錯,但身為散戶資訊不平等的情況下要比大戶法人還提早看對更困難,因此要相信會漲的股票一定有他的理由,相對而言沒跟著動的股票也是,並不是因為市場還沒注意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