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一點的光》
第十二章|人生的光,不急,卻長久
週末的夜晚,芷珊帶著以萱和幾位好友再次走到河邊。
河水靜得像玻璃,月光灑在水面上,閃爍微光。
她拿出一個小玻璃瓶,裡面放著幾隻剛抓到的山窗螢。
「看,牠們是夏末才出現的螢火蟲,也是台灣體型最大的螢火蟲之一。」她低聲說。
以萱睜大眼睛,伸手指向亮點:「好大,好亮!」
「雖然牠們來得晚,但發出的光比早出現的還要持久。」她笑著說。
「晚不代表不好,有時候,慢一點,反而能照得更深遠、更長久。」
嘉芸看著瓶子裡微弱卻堅定的光,淚光閃動:「像我們的人生一樣。」
芷珊的心中像被投入一顆小石子,微微點頭表示贊同。
她想起這一路的挑戰:婆媳摩擦、女兒的叛逆、朋友的危機、自己心裡的焦慮。
但現在,每個裂縫都像光的出口,每一次的挫折都像黑夜裡的布幕,讓光襯托得更亮。
「我們每個人都是光。」她對大家說。「不管早晚,不管大小,都有照亮自己和別人的能力。」
河面上,微風吹起波紋,倒映著月光和她們的身影,像一幅動態畫。
回程的路上,大家彼此分享著生活的點滴,有笑聲也有低語,像光在夜裡跳動。
回家前,她把山窗螢放回樹叢,輕輕說:「去吧!把光散播到更多地方。」
到家後,芷珊坐在窗前,手裡捧著筆記本,寫下最後一句話:
「黑夜不是阻礙,晚來的光,也能照亮最深的地方。」
以萱走過來,抱住她:「媽,我也想成為自己的光。」
她輕輕撫摸女兒的頭髮,微笑:「妳本來就能。」
窗外風起,樹影搖晃,夜色深沉卻溫暖。
她知道,自己的道路還長,但她已經學會如何在黑夜裡守住光亮,也學會讓光照進他人的心裡。
這一刻,她感到從未有過的平靜與力量:人生的光,從來不是急就章,而是慢慢照亮,恆久綿長。
以上故事為虛擬情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