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為你好,還是讓你耗?》請在每一段關係中,好好珍惜自己的好
從小到大,我們多多少少都會遇到打著「我是為你好」旗幟的人。
有些互動,真正在幫助你成長;但有些互動,卻只是在慢慢耗盡你的能量。
我列舉一些比較常見的情況,一起來看看你遇過幾種。
●在求職時
招聘方明明知道你的專長在行銷,卻堅持要你同時兼做會計行政,還說這是一種「全方位培養」。
面試官不停強調「這裡需要能吃苦耐勞的人」,卻無法說明未來的學習與升遷規劃。
老闆開口第一句就是:「我們公司需要的是願意全心奉獻的人」,暗示你要把私人生活完全犧牲。
👉 這不是培養,而是壓榨。
●在職場生存(上下關係)
上司把所有責任推給你,再冠上「這是訓練你的抗壓力」的名義。
明明完成了成果,他卻只挑錯誤,把「挑剔」偽裝成「培養」,還說「你不能太驕傲,要多聽批評」。
明知任務超出合理範圍,卻說「這是展現忠誠的機會」。
👉 這不是指導,而是操控。
●在職場生存(同事、平行關係)
同事故意在會議上搶你的功勞,還說「大家都是為了團隊」。
平日裝作友好,私下卻散播對你不利的流言,解釋成「提醒別人要小心」。
請你幫忙一次又一次,卻在你需要時裝作看不見。
👉 這不是合作,而是消磨。
●在兩性交往裡
他/她說:「如果你真的愛我,就不該跟異性朋友聯絡。」
吵架後,對方總是直接冷處理數天,讓你焦慮自責,再回來說「是你不夠成熟」。
每次談夢想與計畫時,對方都笑你不切實際,說「聽我的比較保險」。
👉 這不是愛,而是情感控制(PUA)。
●在朋友來往中
每次約會都得配合對方的時間,若你拒絕,他就酸你「不夠義氣」。
朋友常用「開玩笑」之名,貶低你的外表或能力。
當你有好消息想分享時,他總會潑冷水,或轉移焦點到自己身上。
總是用「你不夠好」、「你該聽我的」來框住你,讓你一步步地懷疑自己。
👉 這不是友情,而是消耗。
✨ 重要的中心思想
真正的成長,雖然伴隨著磨練,但會讓你更堅韌,心裡很踏實、眼神有光芒。
而包裝過的消耗,則會讓你愈來愈懷疑自己,甚至逐漸麻木,漸漸失去光彩。
🔑 當你學會辨識關係裡的PUA與隱性消耗,就請為自己勇敢地選擇
不要再讓「我是為你好」成為情感控制的藉口,不要害怕離開能量不好的工作、關係或朋友圈。
因為你的價值,不是由他人定義,而是由你自己活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