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不容易拿到1.6億的成本,也肯嘗試拍警匪動作片了,但他重點卻不放在娛樂性上,而是放在哲學議題上,跟我期待的有很大落差。不太刺激的對決、有點笨的反派、道德感有很大瑕疵的正派。幾乎把整部戲的重點放在電車難題,而不是警匪對決的娛樂性上。
但其實這也沒什麼不好。因為他至少肯嘗試拍台灣一直都沒嘗試的類型片。而他也的確做到國片做不到的格局,不管在視效還是美術上,都是台灣電影的天花板。
只可惜,有些美中不足

李李仁飾演的李傑,一開始就在媒體放話說犠牲少數完成多數,即使真的無奈救不到人,也不該講的那麼理所當然,這種理所當然是令人討厭。加上林柏宏飾演的阿任,在中段表態出為了自己性命去犠牲整個百貨的人,讓人覺得他貪生怕死。導致這兩人上有道德瑕疵,這種瑕疵使我很難喜歡他們,但他們卻是主角。
反派而言,即使是被主角害過的受害者,但他們的復仇,卻不針對李傑跟阿任就好,而是用一車子的無辜人來當賭注,難到就沒想過會有受害者變得跟自己當初一樣嗎?令人不齒。變成了正派討厭,反派也討厭,雙方的無奈都不值得同情,阿任的死像應該的,兩個反派的死也是應該。

這導演我從他拍彩金獵人這學生時期作品時侯我就在追他的片了,追到現在。覺得他是台灣難得一見拍武打動作片拍很出色的導演,但是這部電影的武打場面卻只有一場,即使拍的不錯,但只有一場,有點枉費拿到那麼高的補助金,枉費唯一這場動作戲拍的還不錯,卻沒有更多了。反而他學生時期拍的短片,還有他第一部長片狂徒,打的都還比這部多,而且花的錢還很少。讓我覺得可惜,一個拍動作片出名的導演,卻沒好好發揮特色。
劇情上也沒有什麼刺激,大多數重點都放在主角的道德決擇,還有過去的心魔。不把警匪對持上發揮的更緊張,反派可以更有威脅性,可惜他都只有點到為止。所以從頭到尾,這部要作為一個動作爽片,有點略顯不足,反而更像個哲學電影(電車難題)。把該爽的時間,都拿去演阿任的內心戲。
好不容易宋芸樺演刑警,卻沒讓她更有功能,明明有練武,卻沒讓她多露幾手。劇情上受限,反派也就那兩個,使她沒有發揮空間,只有管秩序而已。
林柏宏好不容易演到硬漢角色,還身負拆彈專業,但劇情卻沒有在拆彈上跟動作戲上做更多,也只有點到為止。
蔡凡熙好不容易演到反派,但卻讓他變成愚蠢的反派。姚以緹又為什麼能原諒林柏宏? 兒子被害死,會這麼輕易原諒殺子仇人?
李銘忠是終極大反派,但他復仇手段令人不齒,可以犠牲無辜,而且高鐵上的很多無辜人都還是當初百貨爆炸案的受害者,但他還威脅蔡凡熙當炸彈客,明知道他有跟你一樣的受害經歷,還這樣做?導致對這反派印象大扣分,電影想演他可憐地方反到使人更不想同情他,有點可惜。如果想復仇,對李李仁一個就好,還不會那麼令人討厭。
真正好的角色,可能只有王柏傑,物理之神很帥,那麼危急的情況下還能算數學,他的用處高過林柏宏,整個高鐵危機沒他就毀了,而且最後凶手也是他抓到的。但我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他不會恨林柏宏?然後為何麼他能同情李銘忠? 都已經知道李銘忠是罪魁禍首,還可以最後有點同情他?

最後就是電影最大的重點電車難題,其實我不太喜歡劇情一直在糾結這問題,而他最後的答案,是選擇了少數。這種硬要人選的難題,整部戲看下來還蠻不舒服的,逼人做不道德的人,劇情重點好像就是選什麼都錯,但又逼人家選。而就因為選什麼都錯,才沒什麼省思性,只有一定不對的答案可走,選少數的李傑罪該萬死;選多數的阿任也罪該萬死,兩個人都被復仇,這樣有什麼深度?沒有思考空間,因為劇情已經演成一定都不對了,結果電影一直把重點放這裡,看了令我不舒服。當然這哲學問題,絕對是主觀的,也是我的觀點而已。就像我覺得阿任罪該萬死,很多人卻替他哭泣,這都是觀點問題? 電車難題的意義一定是主觀,所以任何觀點都是對。
而這過度聚焦在電車難題的故事,反而都讓人花時間在辯證阿任到底該不該死的議題上,變成好像是用動作特效片,來包裝的哲學電影一樣。
所以看到最後,反倒有一種混亂感覺? 我到底要看什麼? 要爽? 爽一半,要看林柏宏打擊犯罪,當了一半後自己坦承自己也是犯罪。要看蔡凡熙演反派耍狠,演到一半坦承自己是受害者? 要看很有深度的哲學電影,又搞得選哪個難題都不對。所以很混亂。

我冒著被嗆爆的風險打負評,實在報歉,但真的不可否認,他整個格局都是過去國片做不到的,過去這種動作警匪特效片,註定都與台灣無緣,不用說拍的好了,根本就是連嘗試的機會都沒有。如今竟然有人拍這種片,而且整體上還算可以,有維持品質,沒有崩壞掉已是非常強大,還能維持一定品質是更厲害。進步空間很大,但以台灣電有行業來說,這已經是一大進步。
我可能會被嗆爆。因為這部片大多都是好評。沒關係,反正我只是個路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