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邦一直是長期看好的公司,今年因川普打壓綠能和電動車,同時因關稅戰及台幣大幅升值,營運不如預期,股價表現也殿後,買台達電和信那時,價格相當9個月過去了,信邦股價向下跌,台達電反而上漲3倍。以公司佈局及技術力、獲利看,信邦仍是好公司,但好公司,股價未必會立即反映,只能持續關注公司的發展,等復甦跡象明顯時,再決定是否追進,目前短線轉強,但未站上年線、3年線,長期套牢賣壓仍在,站上年線、3年線時,才開始正式翻空為多,必須營收什麼時候恢復成長,目前只能守株待兔,耐心的等待,同時追踪市場的變化。
信邦:五大事業明年重返成長
2025/09/17 08:34:50【時報-台北電】信邦董事長王紹新16日表示,2026年旗下五大事業將全數重啟成長,而隸屬於工業應用的人形機器人有較高的進入障礙,特別是關節的彎曲需求,須承受10萬次以上的彎曲,超過常規線束的數千次,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秀在背板上的機器人公司,有不少是信邦的客戶,度過今年的醞釀期,2027年可望進入放量主升段。
王紹新16日出席「遽變下的連接產業技術論壇2025」,發表專題演講,會後受訪時指出,旗下五大應用2026年將全面重返成長,並特別看好航太、汽車、工業相關應用,隸屬於工業應用的人形機器人及半導體成為信邦營運的重中之重。 王紹新分析,機器人線束技術要求高,特別是關節(如膝蓋)的彎曲要求,其產品須承受10萬次以上彎曲,遠超過常規線束的數千次,同時要兼顧耐壓、耐彎、防水等特性,由於成本較高,售價也相對更高,這些線束的應用遍及機器人全身,預期出貨量將逐步成長,目前信邦的客戶以美系客戶為主,現階段的訂單水準也只是醞釀期,除了線束之外,產品也涵蓋連接器、代工板子,預期2027年可望進入放量階段。 而半導體設備訂單能見度達2027年,但受限於廠房高度與面積,信邦先承接小機櫃訂單,大機櫃則有待新廠完成,信邦目前位於苗栗的三座廠產能已滿,第四座廠將在2027年投產,可望迎來大型機櫃訂單。 此外,信邦也將無人機歸類為工業應用,王紹新預期,美國、大陸都有需求,未來無人機可載人,是物流關鍵點,有助於突破地理限制。(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李淑惠/台北報導)
《科技》Nvidia與亞馬遜挺Agility 佳能、信邦機器人業務2026年起飛
發布時間:2025-08-25作者:時報新聞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美國人形機器人廠Agility Robotic獲Nvidia及亞馬遜力挺,Agility Robotic所開發的Digit雙足人形機器人已在亞馬遜開始實地測試,未來將進一步擴大部署,讓身為Agility Robotic股東之一的機器視覺供應商佳能(2374)及線束供應商信邦(3023)同樂,佳能及信邦均預估,人形機器人佈局可望於2026年發酵並挹注業績,佳能今天盤中股價強勢攻高。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看好人形機器人前景,加大力道佈局人形機器人,近期傳聞亞馬遜投資的美國人形機器人廠Agility Robotic獲Nvidia青睞入股,讓Agility Robotic身價水漲船高。
據了解,Agility Robotic公司已開發出Digit雙足人形機器人,Digit採用雙足設計,模仿人類步態,可在倉庫中自由行走,並配備機械手臂,可搬運、抓取與放置物品,協助搬運空的周轉箱(totes),減少員工重複性勞動可與自動搬運車(AMR)與傳送帶協同作業,目前已在亞馬遜西雅圖研發中心與物流公司GXO進行實地測試,預計2025年起進一步擴大部署,展現亞馬遜在AI機器人領域的前瞻佈局,不僅提升物流效率,也為員工創造更安全、技術含量更高的工作環境。
目前佳能除接獲美機器人企業Mantis Robotics的近接感測器訂單,預計在2025年第4季出貨,佳能結合集團創投能率亞洲(7777)在今年(2025年)共同投資了美國人型機器人Agility Robotics機器人公司,希望佳能企業的機器人視覺影像產品能藉此打入美國機器人產業供應鏈。
佳能董事長章孝祺表示,人形機器人一台至少8顆鏡頭,且單價甚高,若有1000台,約當8000顆鏡頭營收貢獻可觀,隨著機器手臂/機器人機器視覺與無人機等產品出貨逐步放量,2026年兩大產品營收佔比可望達5%到10%,2027年營收佔比有望上看20%。
信邦人形機器人產品包括:感測器連接器&線束、訊號傳輸連接器&線束、影像擷取連接器&線束、BMS電池管理系統連接器&線束,以及電池充電連接器&線束等,美國主要的人形機器人廠Figure、Agility Robotics、Tesla、Apptronik等,信邦已拿下3家,成為公司未來營運成長新動能。
儘管2025年營運遭逢亂流,美系第1家人形機器人客戶規格已確定並進入試裝中,並著手設計自動化產線,第2家及第3家客戶也將於第2季末進入規格確認,目前公司亦與以色列及歐洲客戶合作,信邦預估,2026年機器人相關業務可望有5億元到6億元營收貢獻,2027年相關營收更可達1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