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情緒碰撞時,我的聲音也值得被聽見
一、事件:計劃被擾亂的瞬間
原本安排好的計畫,卻因為一句突如其來的拒絕而被打亂。這樣的變化不只是讓行程落空,更像是一顆突然丟進水面的石子,攪動了我整個情緒。對方的不滿情緒像是不定時的火藥桶,而我也不自覺被捲入其中。心裡浮現的是:「為什麼我付出這麼多,卻總是因為一點小事,就被輕易翻臉?」
二、矛盾:在關係裡,我並不是沒有情緒的人。相反地,我也會受傷、會覺得委屈。只是,當她生氣時,好像全世界都必須圍著她的感受打轉,而我的聲音總是被忽略。
我努力想要理性地溝通,卻發現她完全聽不進去。她一再強調「自己不被尊重」,但我心裡的吶喊是:「那我的感受呢?難道我不也值得被尊重嗎?」
三、覺察:表達與被理解的落差
其實在爭執當下,我已經盡力用平和的語氣告訴她:「既然衝突發生了,不如我們坐下來好好談,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我真心希望,彼此能透過討論去化解矛盾,而不是用情緒去否定對方。
但當一個人陷在情緒裡時,再理性的話也像石子落進湖面,只激起一點水花,卻沉得無聲。她當下只不斷重複負面的情緒反應,拒絕繼續討論。那一刻,我感覺到深深的無力——因為我願意面對與解決,可是對方卻還停留在「推開」的狀態。
這讓我意識到一個事實——
「表達」與「被理解」是兩件不同的事。
我已經勇敢地在當下說出了自己的感受,這很重要。即便對方沒有立刻聽進去,那並不代表我的情緒沒有價值。只是,在情緒高漲的狀態裡,耳朵會暫時關閉,無法馬上接收。
四、轉化:為自己留下一個空間
我開始明白,我不需要永遠扮演「安撫者」的角色。我也可以在爭執後退一步,先安住自己的心,再選擇合適的時機重複一次我的想法。
最重要的是,我要允許自己承認:「我也需要被理解,我的聲音同樣值得被聽見。」
這並不是和對方對立,而是讓我們的關係能走向更平衡,不再只是單方面的付出與妥協。
艾琳心語 🌿
有時候,真正的功課不是壓抑情緒,而是勇敢地說出來,然後耐心等待被理解的時刻到來。因為在任何關係裡,你的感受與對方的一樣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