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作節奏打亂時:我學會看見自己的浮躁
早上的工作才剛開始,信箱裡就接連跳出同一家客戶的多封來信。處理的責任卻沒有明確指定,只是同時交給了不同的人。這種模糊的狀態,讓我瞬間浮躁起來。
一、模糊的責任,帶來不安同樣一件事,卻可能有不只一個人接到。誰該負責?誰該當頭?沒有答案。責任模糊,不僅讓事情更亂,也讓我感受到壓力與煩躁。這份心情,比處理問題本身更消耗心力。
二、急躁氛圍的傳染
接著,相關訊息被轉來轉去,有人只留下一句「沒有資料」,卻不說清楚哪裡沒資料。電話一通又一通響起,不同單位的人輪番追問。那一刻,我感覺到一股「全世界都在催促我」的壓力,心裡冒出一句:「急什麼?我們一定會處理!」
三、角色分工與責任的釐清
在工作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範圍,理論上分工應該清楚。但有時候,事情在轉交的過程中,彼此理解不一致,結果導致責任又繞了一圈回來。
當我發現自己還得再追蹤、再補位時,心裡難免有點不平衡:這明明不是自己原本該承擔的部分,為什麼最後還是落到自己手上?
這讓我意識到,問題不在於「計較與否」,而在於「責任要不要釐清」。如果一開始就模糊不清,最後只會讓彼此更辛苦。也提醒我,學會把範圍講清楚,不是推卸,而是為了讓大家都能把各自的工作做好。
四、看見自己背後的情緒
回顧整個早上,我發現自己不只是被事件困擾,更被「心浮氣躁」牽著走。當我面對急性子的同事或電話時,即使知道他們就是這樣的性格,我仍然忍不住態度變差。這份情緒提醒我:不是對方讓我不爽,而是我選擇了用不爽的方式去回應。
結語:情緒也是一種指引
今天的經歷,讓我看見一件事:浮躁不是壞事,它是一面鏡子,照見我在「責任模糊」和「界線不清」時,容易失去耐心。未來,我要學會更清楚地釐清分工,也允許自己停一下,不被他人的急躁牽著走。
或許,真正的專業,不只是把事情解決,而是能在混亂中守住自己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