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是高風險!拒絕吃錢資產:槓桿、房產、AI 與財富心法 - 2025 年 9 月 13 號 00531 週報

更新 發佈閱讀 1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本週課程概述

James 老師在本週課程中,再次強調了《理財聖經》對長期投資與財富累積的深刻啟示,並詳細說明了為何該書的核心理念與 CLEC 頻道的投資哲學高度契合,特別是在年輕人透過小額定期投資達成億萬財富的途徑上。老師透過實際案例與數據分析,深入闡述了槓桿型ETF(如TQQQ)的極端波動風險,並嚴格建議透過智慧再平衡來規避瞬間歸零的潛在威脅。同時,課程亦重申了房地產作為高風險資產的本質,呼籲學員將其視為消費而非投資,並提出「有錢才能空手套白狼」的觀點。

此外,本週課程的另一大亮點是老師對人工智慧(AI)和穩定幣(Stablecoin)兩大科技金融趨勢的深度剖析。老師預測這些創新將極大地提升市場流動性,加速財富累積的速度,但也可能加劇貧富差距。他強調,在全球經濟高速成長的背景下,投資者必須理解並善用金融操作與適度借貸,才能真正實現財富自由,而非僅依賴職業收入。

raw-image

本週課程重點

槓桿型ETF的風險管理與智慧再平衡

James 老師再次提醒學員槓桿型ETF(如TQQQ)的極高風險。透過「Jason模型實驗室」的模擬數據,展示了TQQQ在市場劇烈波動時(如2000年網路泡沫)可能出現高達99.96%的跌幅,導致投資瞬間歸零。老師進一步解釋,雖然短期內槓桿型ETF可能表現優異,但長期在震盪市場中,其年化報酬率可能不及2倍槓桿的QLD,甚至讓投資者需等待22年才能回本。為此,老師強調智慧再平衡的重要性,建議投資者每年將槓桿基金獲利的一部分(例如三分之一)轉移至現金,以避免高點下跌的巨大損失。對於不熟悉槓桿基金或無法承受其風險的投資者,老師則建議採用更穩健的70/30資產配置,並明確指出,除非能夠承受資金歸零的極端風險,否則不應大量持有。

房地產作為高風險資產的本質

James 老師挑戰傳統觀念,將房地產定位為「吃錢的資產」「高風險資產」,而非優良投資標的。老師透過房貸、失業風險、以及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的例子,說明了房產可能帶來的經濟負擔和潛在損失,強調房子的「不動產」特性無法保證其「百年不壞」。他甚至用「買拖鞋」的比喻,指出只有當你具備能買兩間房的財力時,才去買第一間房,這樣即使房子受損也能一笑置之。老師也分享了個人經驗,指出每年僅管理費與稅金就高達數萬美元,印證了房產的耗財特性。因此,老師建議應優先累積財富,達到「空手套白狼」的財務實力後,再考慮滿足居住需求,而非將房產視為累積財富的主要途徑。

AI與穩定幣對全球經濟及財富分配的影響

James 老師深入探討了AI和穩定幣作為數位金融創新的深遠影響。老師指出,AI的發展速度超乎想像(例如Apple設備整合ChatGPT功能,直接處理文件),將大幅提升社會效率,並重新定義各產業的競爭格局,預言未能跟上AI腳步的個人和企業將面臨貧窮或淘汰。在穩定幣方面,老師解釋了穩定幣法案的通過將加速美元在區塊鏈上的流動,創造出比傳統方式多一倍的市場流動性。他透過例子說明,每一次國債發行在穩定幣機制下,都能促使市場流動性加倍,形成一種「量化寬鬆」效應,刺激經濟成長並推升股價。老師更進一步指出,這種由穩定幣驅動的全球美元流動性革命,將使得美國的貨幣影響力遍及全球,甚至可能削弱其他國家的貨幣主權,對新興國家尤其構成挑戰。

財富累積的關鍵:金融操作與適度借貸

James 老師藉由學員浩清(Hao Qing)分享的案例,再次強調了「職業收入無法決定財富,金融操作才是關鍵」的理念。透過一個外科醫師的專業成就與一位股票投資者的財富進行比較,老師指出單純的勞動或實業並不足以實現巨額財富,真正的富豪來自於懂得金融操作,尤其是善用借貸。他引用《理財聖經》的觀點,說明借錢是加速財富累積的第二步,並用「人兩隻腳,錢四隻腳,借錢八隻腳」來形容借貸的槓桿效應。老師強調,只要在合理的風險控制下,善用例如股票質押借款等工具,不僅能滿足消費需求,也能有效放大投資回報,實現更早退休的目標,而非一味地節省或延遲享樂。

學員問答精選

1. 海外中: 如何平衡現有財富的消費與未來的退休規劃?

學員海外中已理解複利效果,但對於如何在累積一定財富後,區分必要花費與可延遲享樂的消費感到困惑,例如買車或出國旅遊,希望能有明確的指標來判斷何時可以消費而不影響退休目標。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 老師建議學員首先利用投資計算機,根據預計的退休年限和目標金額,計算出每月所需投入的資金。只要能夠達成退休目標,超出的資金便可以自由支配,無論是花費在旅遊、購買汽車,甚至透過股票質押借款來實現這些消費。老師強調,不要將所有錢都存起來,應在確保退休計劃無虞的前提下,享受當下的生活,因為「錢賺到了也要花」。

2. Jenny: 免稅帳戶與應稅帳戶的資金分配及再平衡策略

學員Jenny已將投資轉向槓桿型ETF(TQQQ和QLD),並配置了現金與原型基金,希望了解在每年獲得新的免稅帳戶額度時,該如何分配資金到不同類型的資產中,以及如何執行再平衡。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 老師建議將槓桿基金優先配置在免稅帳戶(如TFSA),而應稅帳戶則持有QQQ與現金。在免稅帳戶中,一旦有新的額度,可以持續買入槓桿型ETF。當槓桿基金的部位超出總資產的10-15%時,就必須進行智慧再平衡。對於應稅帳戶,每年的新增資金可以自由買入,但在年底時應進行再平衡。老師也提供了更靈活的策略,例如一年中設定四個月將資金投入現金,其餘時間自由買入QQQ,並在市場下跌時優先買入QQQ。

3. Harry: QQQ基金轉換為開放式基金的投票決策

學員Harry收到關於QQQ基金從「單位投資信託 (UIT)」轉換為「開放式基金 (Open-end fund)」的投票通知,擔心這是否會改變基金的被動投資性質,因此詢問老師的看法。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 老師表示這項轉換是ETF行業的普遍趨勢和進步,旨在降低費用並提高效率,並不會將基金轉為主動管理。他指出,現在大多數ETF都已採用開放式結構,例如QQQM就是開放式基金,其費用更低。老師建議學員若要投票,可以投下「同意」票,因這項改變通常對投資者有利。

4. Hao Qing: 政府補助與股權交換的必要性及TSMC案例的反思

學員Hao Qing對政府補助企業卻要求換取股權的行為感到不解,並以台積電(TSMC)為例,認為接受補助並讓政府持有乾股對大眾有益,不明白為何企業會反對。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 老師堅決反對健康盈利的企業接受以股權交換的政府補助。他強調,公司的責任是為股東創造利潤,若無資金需求卻接受股權稀釋,將降低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且可能失去經營自主權。老師認為,若政府希望投資,應直接從市場購買股票,而非透過補助來「脫褲子放屁」。他區分了台積電與福特、GM等企業在金融危機時接受政府紓困的不同情境,指出後者是企業瀕臨倒閉時的「風險投資」或「父愛入主」,而台積電作為盈利能力強大的公司,根本無需犧牲股東利益。

5. Rui: 高負債比率的合理性與股債配置的風險考量

學員Rui詢問,在信貸和理財型房貸合計佔總資產40%的情況下,是否屬於高負債。他注意到僅用股票質押的1-2%收益就能支付這些債務利息,並想知道是否可將薪資全部花掉。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 老師指出,信貸和房貸屬於無市場波動風險的借貸,與股票質押不同,即使市場下跌,這些債務也不會被要求立即還款。因此,只要學員的薪資加上股票質押2%的收益能夠負擔這些債務,40%的負債比率在有資產支撐的情況下是安全的。老師鼓勵學員將薪資用於消費,並透過股票質押借款享受生活,例如購買特斯拉Model X。他強調,股票質押的風險在於市場波動,而不同市場階段(高點20%借貸 vs. 低點30%借貸)的風險概念也不同,關鍵在於理解其波動性。

6. Hua Yin: 預售屋頭期款的籌措方式與房產處置的糾結

學員Hua Yin面臨預售屋頭期款的資金需求,考慮透過信貸或直接從現有配置中借款20%來籌措。同時,她也糾結於是否應出售位於城市的房產以加速退休,儘管搬到鄉下工作地點會影響生活品質。

老師回覆摘要:

針對頭期款,James 老師建議優先選擇無波動風險的信貸或房貸,而非直接從投資組合中借款,以確保資金安全。至於賣房的掙扎,老師強力建議立即出售城市房產。他強調,賣房不僅能大幅提高投資報酬率,加速退休進程,還能節省通勤時間。老師鼓勵學員利用省下的時間好好休息,享受生活,而非投入更多工作。他引用《理財聖經》的理念,強調投資最怕拖延,應立即行動。

7. 學員: 退休帳戶中槓桿基金的配置與風險承受度

一位學員提問,若退休帳戶(Roth IRA)內全部持有槓桿基金(QLD),且設定beta為1.3,並計劃15年後退休,這樣是否可行。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 老師明確表示不可行。他指出,15年的時間對於純槓桿基金而言過於短暫,若在此期間遭遇一次市場崩盤,退休規劃將可能完全歸零。他建議槓桿基金的beta不應超過1.0,並強調穩健才是生存之道,不應過度樂觀。對於50歲的投資者,他建議槓桿基金配置的投資期至少需20年以上,以分散風險。

8. M: 美國穩定幣法案的效益與MMT下的國債觀點

學員M詢問穩定幣法案延遲執行的原因,並基於MMT理論,對美國國債不斷增長、馬斯克對政府效率的質疑以及穩定幣可能對華爾街帶來的益處提出看法。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 老師解釋,法案的執行需要行政部門時間準備法規和系統,因此延遲是正常現象。他強調從MMT角度來看,政府負債即人民儲蓄,政府積極花錢能刺激經濟。他認為美國國債增長、穩定幣發行,對投資者和經濟都是好事,因能創造更多流動性,推升股價。他預測穩定幣將革新全球金融體系,提高資金流動性,並可能使美元影響力擴大,甚至削弱他國貨幣主權。

9. 學員: QQQ的未來成長潛力與AI的影響

一位學員觀察到人類快速解決疫情問題,並看好高科技發展,提問James老師是否預計QQQ的年化報酬率能快速突破38%。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 老師認為QQQ的年化報酬率從18%躍升至20%以上是可能且可預期的,但具體數字難以預測。他強調,AI的發展速度將是人類難以想像的(例如蘋果手機直接整合AI功能),將帶來效率的巨大提升。老師預言AI將對各行各業產生顛覆性影響,沒有擁抱AI的個人和企業將面臨淘汰。他鼓勵投資者至少透過投資QQQ來站在時代的浪尖,因AI將加速財富兩極分化。

留言區精選回覆

QQQ基金投票相關問題

James 老師說明,持有QQQ股票的投資者應會收到券商寄送的投票郵件或通知,若未收到可聯繫券商。

關於高淨值資產的槓桿操作

James 老師表示,擁有1500萬現金的高淨值人士,可以利用其現金作為抵押品進行借貸,例如向匯豐(HSBC)等提供VIP服務的私人銀行申請質押貸款,以實現資產槓桿化。

對00670L績效的疑問

James 老師指出,應著眼於年底結算,而非短期的波動。他強調00670L今年年初至今(YTD)是上漲的,並建議學員應學習智慧再平衡策略。

特斯拉購車策略

James 老師建議直接透過貸款購買特斯拉,並可利用九月底前的7500美元優惠,而非考慮其歷史保值性,因為特斯拉的電動車壽命長,且FSD技術能提升行車安全。

政府赤字與經濟成長

James 老師認為,美國的借貸模式並非龐氏騙局,在AI帶動的經濟成長下,政府的債務和流動性增加反而能刺激經濟發展,最終有利於稅收和社會繁榮。

貨幣本位與穩定幣的本質

James 老師解釋,所有貨幣本質上都是一種債務(債本位),而穩定幣作為一種「影子美元債券」,將大大提高市場流動性,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革命性影響。

AI應用與隱私權衡

James 老師指出,雖然AI能大幅提高效率,但個人隱私與數據共享的權衡是當前挑戰。他提到Google已允許AI直接存取Drive數據,而Apple則在隱私保護上更為謹慎,這是不同價值觀的競爭。

實質報酬率的計算

James 老師提醒,投資者應從名目報酬率中扣除通膨率,才能得出實質購買力的成長率。

《理財聖經》下載與指數基金疑問

James 老師確認《理財聖經》的PDF電子檔可供下載,並提及書中已解答了「如果大家都買指數基金,市場會怎樣」等基本問題。

AI的生產力悖論

James 老師觀察到,雖然AI能提高效率,但同時也讓人變得更忙,因為AI賦予了人們做更多事情的能力。


免責聲明: 本週報所包含的任何資訊僅供 個人學習與參考 之用, 不應被視為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專業意見或決策依據。投資涉及固有風險,可能導致本金損失。任何依賴本週報內容進行的投資或其他行為,其 最終風險與責任完全由使用者自行承擔。CLEC 投資理財頻道及其相關人員對於因使用或依賴本週報內容所導致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 概不負責強烈建議您務必觀看完整的課程影片、參閱講義,並進行獨立的思考與判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非官方) CLEC 投資理財頻道週報
39會員
21內容數
本週報節錄 James 老師課程要點與提問摘要,供學員複習參考與交流使用。歡迎留言討論課程內容,若有錯誤,請透過私訊協助指正,將會儘速更新。
2025/09/07
本週課程剖析有錢人思維,倡導透過資產質押借款實現財務自由,而非賣資產,並揭示小額資本撬動百萬資產的金融操作。強調現金流管理,建議配置短期債券(如00865B)應對不確定性。周報警示遠離長期債券、個股、一般基金及理財專員的錯誤建議。
Thumbnail
2025/09/07
本週課程剖析有錢人思維,倡導透過資產質押借款實現財務自由,而非賣資產,並揭示小額資本撬動百萬資產的金融操作。強調現金流管理,建議配置短期債券(如00865B)應對不確定性。周報警示遠離長期債券、個股、一般基金及理財專員的錯誤建議。
Thumbnail
2025/08/31
本週聚焦長期投資哲學,強調"不理會市場噪音"。課程深入剖析「以房養老」如何活化資產、創造穩定退休現金流,並指導學員善用股票質押等槓桿,以極小資金實現財富倍增。此外,也融入了「養房不如養孩子」的核心人生價值觀,強調快樂是人權、富有是天賦,以及子女教育應專注於價值觀而非成績。
Thumbnail
2025/08/31
本週聚焦長期投資哲學,強調"不理會市場噪音"。課程深入剖析「以房養老」如何活化資產、創造穩定退休現金流,並指導學員善用股票質押等槓桿,以極小資金實現財富倍增。此外,也融入了「養房不如養孩子」的核心人生價值觀,強調快樂是人權、富有是天賦,以及子女教育應專注於價值觀而非成績。
Thumbnail
2025/08/24
本週報聚焦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QQQ)長期投資策略,結合股票質押與資產配置,闡述如何從6千萬資產滾動至7億,達成不破壞本金的財務自由。課程並強調 ROTH 帳戶的稅務優勢、緊急備用金的重要性,同時釐清GDP與市值間的投資迷思,堅信科技進步推動市場持續增長。
Thumbnail
2025/08/24
本週報聚焦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QQQ)長期投資策略,結合股票質押與資產配置,闡述如何從6千萬資產滾動至7億,達成不破壞本金的財務自由。課程並強調 ROTH 帳戶的稅務優勢、緊急備用金的重要性,同時釐清GDP與市值間的投資迷思,堅信科技進步推動市場持續增長。
Thumbnail
看更多